摘要:在神经科学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的 2025 年,脑机接口(BCI)技术正从实验室走向临床应用。国家医保局《神经系统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首次设立脑机接口独立收费项目,北京、上海等地相继出台《脑科学与类脑智能发展行动计划(2025-2030)》,标志着这一 "
(行业洞察)在神经科学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的 2025 年,脑机接口(BCI)技术正从实验室走向临床应用。国家医保局《神经系统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首次设立脑机接口独立收费项目,北京、上海等地相继出台《脑科学与类脑智能发展行动计划(2025-2030)》,标志着这一 "下一代人机交互" 技术进入产业化快车道。据 Grand View Research 预测,2030 年全球脑机接口市场规模将突破 450 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 23.7%。
▶ 政策解码:三级体系构建产业生态
✓ 国家层面:医保局明确 "脑机接口神经调控术" 等 6 项新技术收费标准,纳入医保 DRG 支付改革试点
✓ 地方实践:北京中关村设立 10 亿元专项基金(重点支持侵入式 BCI 研发),上海临港建设国家级脑机接口产业基地
✓ 应用突破:浙大一院完成国内首例脑机接口控制机械臂完成微创手术(2025 年 3 月临床数据:术后康复效率提升 40%)
▶ 技术演进:三大方向重塑产业格局
① 侵入式 BCI:中科院长春应化所研发的柔性电极(植入体厚度 < 50μm),在猴脑实验中实现 128 通道神经信号采集
② 非侵入式 BCI:复旦大学团队开发的微波遥感脑电技术(采样率 1000Hz),突破传统 EEG 的空间分辨率限制
③ 脑机融合:华为联合中科院自动化所发布 "盘古脑联" 大模型,实现脑电信号到自然语言的转换准确率 92.3%
▶ 央企系龙头:技术壁垒与场景落地
(按技术成熟度及市场份额排序,数据源自企业年报及行业白皮书)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某上市公司 ****@财报商业投研社 查看
▸ 核心定位:央企控股的国家级脑机接口工程中心
▸ 技术突破:拥有 17 项发明专利(含 3 项 PCT 国际专利),开发的 "天玑" 脑电芯片(采样精度 16bit)已应用于 3 家三甲医院
▸ 产业协同:与华为鲲鹏联合实验室开发医疗专用 AI 服务器(算力密度提升 60%),中标国家卫健委 "智慧医院" 建设项目
▸ 资本动向:中科院旗下基金持股 1.2 亿股(占比 9.6%),QFII(巴克莱银行等)持仓超 8000 万股
✓中国通用技术集团控股企业***详情@财报商业投研社
▸ 核心定位:国内唯一实现脑电大模型商业化的上市平台
▸ 技术参数:自主研发的 "脑睿" 大模型(训练数据量超 200 万小时脑电信号),癫痫灶定位准确率 91.7%(临床验证)
▸ 场景应用:在全国 23 家医院部署癫痫预警系统(累计监测患者 12 万人次),单系统年服务收入突破 3000 万元
▸ 市场表现:外资持股比例达 15.2%(陆股通连续 12 周增持),市值在 30 亿元区间形成技术壁垒
✓国家电网旗下科技公司***公司@财报商业投研社中了解
▸ 核心定位:能源领域脑机接口解决方案提供商
▸ 创新应用:开发 "电力工人脑机协同系统"(已获国家专利),通过脑电监测实现高压作业疲劳预警(误操作率下降 76%)
▸ 技术合作:与优刻得(UCloud)共建边缘计算平台,实现脑电数据实时处理延迟 < 10ms(行业领先水平)
▸ 资本运作:获 3 家头部 ETF 合计持仓 6.8%,社保基金新进前十大股东
▶ 产业链价值拆解
(按技术层级划分,数据源自头豹研究院)
✓ 上游:神经电极材料(产值占比 22%)
・代表企业:乐普医疗(柔性电极)、西部材料(钛合金植入体)
✓ 中游:信号采集与处理(38%)
・核心标的:上述三家央企系公司(占据国内 65% 市场份额)
✓ 下游:医疗康复(40%)
・应用场景:脑卒中康复(市场规模占比 58%)、渐冻症辅助(年增速 35%)
▶ 投资逻辑:确定性与弹性兼具
① 政策确定性:医保支付改革 + 新基建(2025 年专项债额度向医疗 AI 倾斜)
② 技术成熟度:非侵入式 BCI 已进入 III 期临床(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数据:设备使用率超 85%)
③ 商业落地性:头部企业订单结构优化(2025Q1 医疗类订单占比提升至 62%,毛利率 28.7%)
值得关注的是,部分企业正从单一技术供应商向生态构建者升级:中国电科系公司联合华为、腾讯发起 "脑机接口开源社区",已吸引 127 家企业参与;通用技术集团布局 "BCI + 机器人" 融合(与新松机器人共建康复机器人产线),产品均价较传统设备降低 35%。
行业分析师建议关注两条主线:①具备临床数据积累的央企系龙头(技术壁垒 + 政策红利);②掌握核心器件的专精特新企业(如高精密电极、专用芯片)。当前板块市盈率(TTM)38 倍,低于 AI 医疗板块均值(45 倍),具备估值修复空间。
来源:商业前沿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