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徐来——徐青峰绘画作品展” | 杨松林:在山东大汉般豪放洒脱中又凸显极致的精微细腻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3-27 13:32 2

摘要:本次画展由中共烟台市委宣传部主办,烟台市文化和旅游局和烟台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承办,烟台美术博物馆(烟台画院)和烟台市美术家协会协办。展览期间,徐青峰先生的60余幅绘画作品集中亮相,包含油画、水墨人物、水墨花鸟等,涵盖“新疆·甘南写生”“国之卫士”“天鹅系列”“

3月23日,为期一个月的“清风徐来——徐青峰绘画作品展”在烟台美术博物馆(烟台画院)正式落下帷幕。

本次画展由中共烟台市委宣传部主办,烟台市文化和旅游局和烟台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承办,烟台美术博物馆(烟台画院)和烟台市美术家协会协办。展览期间,徐青峰先生的60余幅绘画作品集中亮相,包含油画、水墨人物、水墨花鸟等,涵盖“新疆·甘南写生”“国之卫士”“天鹅系列”“五德大吉”等主题,为观众带来了一场视觉艺术的盛宴。展览不仅展现了徐青峰先生深厚的艺术功底,也为烟台地区的艺术爱好者提供了近距离欣赏佳作的机会,极大地丰富了港城市民的文化艺术生活,线上线下累计观展人数达1.8万人次。

3月22日下午,徐青峰先生为现场嘉宾和观众带来了一场精彩绝伦的艺术家导览活动。站在一幅幅画作前,徐青峰先生生动地讲述创作时的灵感来源、背后故事以及独特艺术理念。讲到《吐鲁番的葡萄熟了》这幅作品时,徐青峰先生回忆为了这幅主题创作,他专程前往新疆体验风土人情,收集创作素材,创作时在画面中加强了逆光的效果,让观者看上去仿佛能看到刺眼而炽热的阳光,而逆光下少女的脸更好地表达了羞涩的神态。活动现场,艺术爱好者们踊跃提问,徐青峰先生耐心真诚地一一解答,氛围热烈非凡,进一步促进了艺术文化的传播与交流。

3月23日上午,画展座谈活动举办,与会专家们与烟台市重点作者、美术爱好者齐聚一堂,畅所欲言。

《中国油画》杂志执行主编、中国油画学会理事王琨,山东艺术学院原院长,山东省美协、山东油画学会原主席杨松林,山东美术馆原馆长、山东油画学会原主席陈国力,山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原院长岳海涛,山东艺术学院艺术博物馆馆长孔新苗,参展画家、山东省文联主席、山东省美协主席、山东艺术学院院长徐青峰及来自山东美术馆、山东艺术学院艺术博物馆、山东建筑大学艺术学院、烟台市政协、市委宣传部、市文旅局、市文联、市美协代表等嘉宾出席展览闭幕活动。

座谈会现场气氛热烈,嘉宾们先后发言表示,徐青峰先生在艺术领域成就卓越,他少年成名,22岁本科毕业创作《我轻轻的喘息》,入选第八届“全国美术作品展”并获得优秀奖,展现出远超同龄人的艺术天赋与创作实力。27岁创作的《天空》,回归人与自然本质,在全国第三届油画展中斩获学术奖,以独特的艺术表达和深刻内涵,成为当时美术界的亮点。此后,油画作品《血战台儿庄》更是成功入选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生动还原战争场景,体现出其强大的艺术感染力与对宏大题材的驾驭能力。他的绘画风格独树一帜,巧妙地介于写实表现与写意之间,笔触豪放洒脱,细节之处却又精致细腻。他始终不忘初心,坚定地立足艺术本体,践行美院校训。从学生时代的迷茫探索,到取得如今的成就,每一步都见证着他在艺术之路上的成长与突破。

杨松林在徐青峰画展座谈会上的发言

烟台美术博物馆举办“清风徐来——徐青峰绘画作品展”,既是青峰个人艺术的一次局部展示,也是青峰关于艺术创作与发展的提问。他希望观者对他的作品提问,也是他用作品对观者提问。一个有关艺术和艺术家发展道路的关注和思考:他是怎样从一个艺术学子一步步地走过来,又如何面对今天这个AI时代,以及如何面对这个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觉得,这不只是他要思考的问题,而且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去认真思考的问题。

徐青峰22岁时,完成了本科毕业创作《我静静地喘息》这件自画像式的作品,别出心裁地描绘了一个自导自演的戏剧性场景。斜倚的人物后面有一个似乎在行走的雕塑。特别是他那一反常态的疲惫肢体语言,似乎给出了某种隐喻:既象征艺术家探索的艰难,又直指其时中国绘画创作心态的迷茫和沉重,这就赋予作品一种耐人寻味的精神品格。在那个身处激烈流变和文化季风来袭,有思想的青年人处在最前沿的环境里,能够排除干扰,沉静下来,做出自己的判断和选择。徐青峰用这件有主见、有角色、有表现力的艺术语言,成功地应对一次“毕业答辩”,也对如何 “选择适合于艺术的”、选择适合于自己的”这个基本命题做出有创意的解答,做到起步就踏在艺术本体的步点上;出场就找到了如康定斯基所说的那种“来自不可抗拒的内在力量” 的真实自己。

徐青峰27岁时,在中央美术学院完成了研修阶段的毕业创作《天空》,这件作品是他探寻艺术本体和真实自我过程中的又一次提升。沙滩上平躺着的少女的“十字架”的图形,传递出作者排除杂念后宗教般虔诚的纯净本心。在海边成长起来的徐青峰,并没有选择描绘真实生活中夏日人潮涌动、白波欢腾的喧闹海滩,而是回到了人与自然的最本源状态。他用减法做了大刀阔斧的删除,仅留下一个圣女般仰卧的躶体、一片平展开的浮云般的沙滩,极简到就像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白描。这让我想起年轻的时在中国青年艺术剧院拜访张正宇先生他谈到的,搞艺术“少最难”的箴言。没有学养和功力的修炼,没有眼力和境界的提升,很难抵达以一当十、以少胜多的境界。当观者面对《天空》这人与自然浑然一体的简朴、静谧,诗意的空间;也会以同样的心态去解读、追问、想象那“圣女”所仰面的“天空”,而被带进到一个令人遐想的神秘境界;一个各自生成的“象外之象”,或“超象之境”的审美境界,我想就是作者的巧思和作品的魅力所在吧!随后,青峰从《天空》扩展至《空》,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系列。

人们在品味青峰作品的审美内涵时,经常会对他的表现手法表现出特别的兴趣。徐青峰画的《天空》,不少人都认为这是一张照片。朱乃正先生还为此做了现场考证,青峰以常人难以置信的几乎不放过每个沙砾的超写实技巧,如蚂蚁啃骨头般的耐力,一寸一寸地精心营造,最终生成这浑然一片的沙滩,进而会让你推想到一片“大地”、一个“大自然”。他为此投入的多少的心血啊!他在领悟中国自成系统的“意象表现”的独特传统精神时,所采取的不是简单的大笔挥洒、肆意纵横的个性宣泄与张扬的路子,而是立足于潜心体悟中国文化的深层理念与精神,用自己的办法从写实进入造境,从具象进入意象,去“探索中西艺术之间的通途,”(吴冠中语)通过互相交融,悟其真谛而择其精要来创造自家的境界和妙象。

上面提到这两件作品,都很好地解决了“选择适合于艺术的”,和“选择适合于自己的”这两个命题。他正是沿着这条道路走到今天。我们可以看到徐青峰有这么几个特点:他是一个高大豪放又兼具精致细腻品格的山东大汉;一个上场就找到了来自“不可抗拒的内在力量”的真实自己的画家;一个很好地践行了徐悲鸿先生为中央美术学院立下的校训——“尽精微,致广大”精神的人。在他身上,这两个要素既十分统一,又以惊人的反差在两种品格间找寻平衡,为此付出了超常的精力。他既勇于探索,善于选择、确立和驾驭大作品、大项目、大工程,又善于潜心步入堂奥进入精微至极的境地。我想大家应该都熟悉他的一件大型革命历史题材创作《血战台儿庄》;一座几万平米的山东大型现代美术馆的建设,从选址到设计,到精度施工到完成,接着成功举办一个国家级大型展览,整个过程仅用了一年半的时间,均可见他的艺术品格和超強实施能力;他还是一个功底坚实深厚,能够用油画、水彩、水墨、素描等多种形式语言,在大型历史画、肖像画、风景和静物等多方面取得突出成就的“多面手”。

谈到这“手”的问题,詹建俊先生曾经在《中国油画的自觉与追求》的主旨讲话的最后说了一句话:“中国油画的希望就在大家的手上。”这个手,不仅指手头的功夫,更在于练好内功提高修养。油画来自西方,因此一个中国油画家,既要一手伸向西方拿过油画的精粹;同时又要一手伸自己的传统,把握中华文化的精华,还要在两者融合中找到自己。因此就要比人家多下一倍功夫,多付一倍才华。

今天,我们面临一个人工智能时代,这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变革时代。绘画怎么办?最近人们都在思考,在AI时代人的什么素质最重要?一些大科学家都认为技术已比不了人工智能,唯人的品德、审美修养、创造力、想象力成了至胜要素,这恰恰是艺术的法宝所在!预言家们早就预见21世纪将是一个艺术风靡的时代。马克思早在一百多年前就预言“未来的人是审美的人”;爱因斯坦说:“通过艺术培养起來的审美能力,是进行科学探索的智慧源泉之一 ” ;“在寻找理论物理的重要成果时,美感是一个指导性原则” ;著名数学家菲尔兹奖得主丘成桐认为:“数学的最高境界是美”...... 1988年世界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集会的宣言指出:“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的孔子那里去寻找智慧”。2500多年前孔子就提出“游于艺”,“成于乐” 等有关艺术和审美修养方面的思想,这个“游”字既包含人在审美活动中获得的精神满足,也意味着把艺术与生命“拴”在一起正是现时更富探索新意的发现与创造的人生之旅。

显然,人工智能时代,正是艺术和艺术家在面对挑战与机遇中施展才华的最好时机,艺术将迎来大有可为的辉煌前景!总而言之,青峰的这个展览给我们提出了很多值得思考的东西。思考艺术的本质和本体,思考艺术探索和发展的道路,也思考智能时代艺术如何做出新的选择。

文/孟宪平,山东艺术学院美术史论系系主任,发言内容根据现场录音整理)

(来源:山东艺术学院)

艺术家简介

徐青峰,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油画院副院长、博士研究生导师,山东艺术学院院长。中国文联第十一届全委会委员,山东省文联主席,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油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国家重大题材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写实画派成员。文化和旅游部美术专业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央美术学院客座教授,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

来源:文化视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