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戴宇菁,一个年仅18岁的女孩,本应如大多数同龄人一样,怀揣着对未来的无限憧憬,走进高考考场,迎接属于她的梦想。
戴宇菁,一个年仅18岁的女孩,本应如大多数同龄人一样,怀揣着对未来的无限憧憬,走进高考考场,迎接属于她的梦想。
可在距离高考仅剩两个月时,戴宇菁被诊断出白血病。
但戴宇菁并没有被突如其来的病魔击倒,相反,她乐观地面对着病痛,也依旧坚持着自己那份对梦想的渴望与追求。
更让人感动的是,她留下的那份遗言。
那么,戴宇菁留下了怎样的遗言?她又是如何对抗病魔的?
2003年,戴宇菁出生在湖南的一个普通家庭,但她的世界却从不普通。
自小,她就展示出不凡的天赋和出色的学习成绩,在班级里,她不仅是老师眼中的好学生,也是同学们心中的榜样。
而且,从小学到高中,戴宇菁的成绩始终名列前茅,甚至在大家都在拼搏时,她总能以一种从容的态度稳占第一的位置。
另外,在这样一条光鲜亮丽的学业道路上,她也悄悄地种下了另一个远大的梦想——成为一名播音主持人。
这并不是一个常规的选择,在传统的教育体制下,许多家长和老师总是鼓励学生走最直接的学术道路,而不太看重那些“艺术性”的梦想,可戴宇菁却勇敢地做出了不同的选择。
因此,高二时,当许多同学都在为自己的未来方向苦苦挣扎时,她已经决定不走文理分科的常规路线,而是选择了艺考。
她的父母也没有阻止她,而是给予了最大的支持和鼓励,尽管父母心中有些担忧,但他们更知道,支持孩子追寻梦想是每个父母的责任。
从此,戴宇菁的生活开始了不一样的节奏,为了能够顺利通过各大艺术院校的面试,她加入了一个专业的特训班。
这个特训班无比严苛,训练不仅仅是形体和发声,还包括了大量的文化知识准备。
为了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她日复一日地进行着高强度的训练,每天清晨,她总是第一个走进教室,站在讲台前练习发声和口才;
而傍晚,训练结束后,她还要拿出时间来复习学科知识,可以说,戴宇菁在这条道路上并没有一丝的松懈。
另外,艺考训练得到显著提升时,戴宇菁在文化课的学习上同样毫不松懈,她深知,只有文艺和学术并行,才能够让自己在未来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稳。
可就在戴宇菁满怀信心,奋力朝着梦想奔跑时,命运却以一种极其残酷的方式给了她沉重的一击。
2021年,距离高考仅剩两个月的时候,她开始感到身体不适,最初,戴宇菁并没有太多在意,以为只是季节变化带来的普通感冒,她也像往常一样,专心致志地备战她的学业和艺考。
可随着病情的加重,戴宇菁的父母终于决定带她去医院检查,而医生的诊断结果犹如晴天霹雳:戴宇菁患上了白血病,而且病情已经进入了危急阶段
面对这个绝望的诊断,戴宇菁的父母满怀无助和心痛,他们的泪水早已模糊了双眼,而戴宇菁自己,也在一瞬间失去了所有的言语,她很明白,这个诊断意味着什么。
不过,戴宇菁并没有放弃,面对突如其来的打击,她告诉自己无论如何,都不愿轻易放弃那份希望,于是,她决定,在医院的病床上,继续为自己的梦想而努力。
但与以往的拼搏不同,这一次的努力变得无比艰难,为了抗癌,戴宇菁不得不忍受一场又一场的化疗和骨髓穿刺。
化疗带来的痛苦不言而喻,每一次化疗,都会让她的身体遭遇一场巨大的冲击。
药物的副作用让她的食欲全无,头发脱落,皮肤苍白,整个人看起来憔悴至极,但戴宇菁从未让这些变故击垮自己。
尽管痛苦,她依旧没有放弃任何一次学习的机会,每天都紧握着那一本本课本,努力从中汲取希望。
而且,对于病痛,戴宇菁选择了以笑容回应,她时常开玩笑说,自己一定是提前完成了“酷女孩”的心愿,毕竟她的短发早早地迎来了她的“新造型”。
她用轻松的语气安慰着身边的亲人,试图让他们少些忧虑,她不愿看到母亲因为自己的病情而整日泪眼婆娑,便总是用笑容来缓解母亲内心的痛苦。
每当有人探望她,戴宇菁也总是用她特有的温暖微笑去回应他们,她的乐观让周围的每个人都感到一丝温暖与力量。
而她的老师、同学们也常来看望她,同学们给她带来了学校里最新的动向,告诉她每个人都在想念她,等待着她早日归来。
她听到这些话时,心中不仅没有恐惧,反而充满了对未来的期许,于是,即便每一次治疗后,她的身体感到极度虚弱,她依然会在有限的时间里翻开书本,进行复习。
她甚至会在治疗的间隙间,抓住任何一点时间来做题、记笔记,确保自己能够为即将到来的高考做好准备。
戴宇菁也收到了她心心念念的艺考成绩,当她看到自己被浙江传媒学院录取的消息时,她激动得几乎无法言表。
这个消息给了她巨大的安慰,仿佛所有的辛苦和努力都得到了回报。
尽管她知道自己的身体状态可能无法支撑她完全参与接下来的高考,但这份成绩却如一束阳光,照进了她本已灰暗的世界,给了她继续战斗下去的理由。
学校和老师们也为她提供了极大的帮助,戴宇菁的班主任和几位老师自发组织了一场募捐活动,大家捐款为她提供帮助。
这笔款项不单单是为了缓解她的治疗费用,更是为了支持她能够完成学业的梦想。
这些温暖的举动,让戴宇菁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力量,她意识到,自己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她更明白了一个道理:无论如何,自己都不能辜负所有关心她的人。
戴宇菁的生命,最终在她最为年轻的时光戛然而止。
2021年4月28日,尽管她在医院里与疾病进行了顽强的抗争,但在这一天,她还是在病房里永远地告别了这个世界。
那时,距离高考仅剩不到四十天。
在她离世之前,戴宇菁已经察觉到了自己时日无多,而面对即将到来的告别,她没有选择逃避,而是以一种平静的心态去面对她生命的终点。
于是,她在病床上留下了最后的遗言:“如果有一天我离开了,请你们把我的器官捐献给那些需要的人。”
戴宇菁并没有因自己的死亡而感到恐惧或痛苦,她反而在最后的时光里,仍想着如何能将自己的生命价值最大化。
她的父母听到这些话时,心中充满了难以言喻的痛楚,但他们依然默默点头,答应了她的请求。
之后,她的父母,忍着心中的巨痛,坚决履行了她的遗愿,她的器官捐献给了需要的病人,让她的生命以另一种形式继续流淌。
而在她去世后,戴宇菁的父母还为她完成了一个特殊的使命,学校曾为她筹集的14万元捐款,在她去世后,被她的父母如她所愿,全部退还给了学校。
戴宇菁曾经嘱咐父母,如果她离世,就将这笔钱退还,并让学校设立一个助学金,用来帮助更多有困难的学生。
戴宇菁的父母听从了她的遗愿,将这笔捐款返还,并与学校达成了共识,设立了助学金项目,帮助那些和戴宇菁一样有梦想却面临困境的学生。
这笔捐款的归还,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回馈,更是一种精神上的延续。
戴宇菁的父母虽然失去了自己的亲生骨肉,但他们通过实现女儿的最后愿望,使她的精神得以传承下去,影响和帮助更多的人。
学校也深知这份捐赠背后的深意,他们决定以戴宇菁的名字命名这项助学基金,让更多困境中的学子得以继续追求自己的梦想。
戴宇菁的离世,虽然让无数人痛心,但她留下的精神却远远超越了她的生命。
她不仅给自己的人生赋予了意义,也让身边的每一个人看到了坚持、善良和勇气的真正含义。
她的一生短暂,却无比耀眼,她的故事成为了身边每个人心中无法抹去的记忆。
她的故事也成为了学校的宝贵财富,成为了许多学子的力量源泉。
戴宇菁的生命虽然划过了短暂的一生,但她留给世界的,却是一颗永远不熄灭的星。
来源:曦月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