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强村富民同频共振 探索乡村全面振兴“常山实践”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3-27 14:32 2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关键在于找准突破路径,推动农业全链条升级、农村全方位发展、农民全要素增收。近年来,诸城市扛牢拓展创新“诸城模式”政治责任,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实施乡村振兴融合提升、示范带动和业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关键在于找准突破路径,推动农业全链条升级、农村全方位发展、农民全要素增收。近年来,诸城市扛牢拓展创新“诸城模式”政治责任,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实施乡村振兴融合提升、示范带动和业态多元发展,突出乡村经营和股份合作改革,在“东坡遗韵·常山绿谷”示范片区探索“果业升级、文化赋能、治理增效”新实践,努力在齐鲁样板先行区建设中争排头、当先锋,为“全国农业看山东、山东农业看潍坊”金字招牌赋予新内涵、增添新光彩。

一、实施背景

“东坡遗韵·常山绿谷”乡村振兴示范片区总面积2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3.6平方公里,包括常山、范家庄子、皇庄3个社区,涵盖19个村庄,涉及2940户、10372农业人口。围绕增强标杆引领力,打造在全省全国有广泛影响力的示范片区,“产业如何升级”“文化如何赋能”“村庄如何振兴”成为亟待破解的难题。对此,当地立足万亩果品资源禀赋,深度融合东坡文化要素,精准把握高铁建设机遇,坚持产业强区、文旅兴区、品质优区战略定位,推动农业生产要素在更大范围和更高层次优化配置,加快产业全链条融合提升,培强做大现代果品、文化创意、生态旅游3大主导产业,积极探索以产业筑基、文旅赋能、共富惠民为核心的乡村全面振兴“常山实践”,努力打造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的示范样板。

二、探索实践

(一)产业向“新”,培育果品业新质生产力。

夯实前端支撑。依托农林孵化器辐射带动,年培育优质苗木1000万株,满足20万亩土地的栽植需求,成为全省最大的果树脱毒苗木繁育基地和农业农村部指定的现代农业示范展示基地。目前,孵化器与青岛农业大学合作,首创梨树矮化密植“手拉手”栽培模式,实现树势整齐、树体矮化、省力栽培,种植后第3年亩产可达到6000斤以上。做强中端链条。建成1.8万亩的科技示范园,包含16个大中型农业园区,果品总年产量达3万吨,其中6000亩是全省最大的维纳斯黄金苹果生产基地。配套打造种苗繁育、仓储销售、产品深加工、直播带货等全链条发展体系,维纳斯黄金苹果、琴岛红梨等品种先后3次获国家级果品金奖,永辉农场获国家级生态农场称号,东方田园入选第二批省级生态农场,常山4款产品入选“农科好物”品牌产品名录优质农产品库。优化后端营销。促成与王掌柜等龙头果商、京东等知名电商合作,烟富10等优质果品远销全国各大城市以及港澳、日韩等十几个地区和国家,推动果品产业向高端攀升。创新联结机制,成立技术服务型等多种合作社6家,提供田间管理、分拣包装等农业服务,引导广大农户就近进园打工,享受多重红利,带动人均年增收2万元,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均超20万元。

(二)文化赋“能”,深化农文旅跨界融合。

深挖特色资源潜力。投资36亿元建成常山文博苑、金查理等文旅融合项目23个,借力东坡文化节,挖掘东坡宴、修缮雩泉亭、提升黄茅冈、完善明月亭、重建北苏堤,打造“跟着苏轼游密州”特色文化体验场,持续擦亮“东坡行迹”旅游名片,年吸引游客50万余人次。抢抓入选全国“五好两宜”和美乡村建设机遇,连片打造东山坡餐饮、蔡家沟艺术、沈家沟民宿、东皇庄国学、西山坡康养5个特色产业,规划常山片区乡村振兴赋能基地、农民画创意示范基地、“田园沈家”苹果三产融合等特色项目,全面投运后年可新增游客30万人次、带动综合收入4000万元。注重优质品牌带动。蔡家沟网格依托富众文旅合作社,吸引12名国内优秀艺术家驻村交流创作,多渠道整合运营文旅资源,搭建文创产品销售平台,举办蔡家沟首届乡村文化节,推出周六文化大集,建成美术馆、古琴馆等文化室12处,招引建成东坡酒馆等经营门店13处,村集体经济年增收30万元,以其为原型的小品《画里有话》登上山东春晚舞台,《蔡家沟的新春画展》获国际短片电影大奖,辐射带动李家大村石雕等7个文旅特色村项目。打造研学旅游高地。推出乡情亲子游、田园观光游等9条文旅线路,培育“四季嘉年华”“常山晚八点”等文旅品牌和音乐节、“村房短住”等新业态,带动周边600余名村民参与,旅游收入达3000余万元。

(三)精细提“质”,实现和美乡村全域示范。

人居环境连片整治。紧扣“三清一改二提升”,投资1550万元硬化道路22.1万平方米,实现户户通“全覆盖”。完成改厕2413户,建成农村公厕12个,美丽庭院示范户达60%,安全饮水覆盖率达100%,打造8个口袋公园和一批微绿地,3个自然村成为省级和美乡村,11个自然村获评省级卫生村。基础设施连片建设。通过省级奖补+多方自筹等方式筹集资金2.1亿元,改造提升主干道11条、长23公里,“常山雩泉”旅游风景道成为省级旅游风景道。率先开展果园技术全托管,实现果园物联网系统、水肥一体化系统全覆盖。高标准新建常山、范家庄子、皇庄3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和1处游客服务中心,同步推进“孝善文化堂”建设,定期为70岁以上的老人举办免费孝亲敬老宴,实现资源共享。公共服务连片提升。强化党组织联建,成立中国农业大学—诸城市教授工作站,邀请6名专家现场指导,促进学术链、人才链、成果链、资金链、产业链全链条融合,打造乡村振兴大讲堂,年培训职业农民3万人次,5名农业带头人获评省级乡村之星。借助高铁南站(潍宿高铁至青岛连接线)落户常山的有利时机,突出文化旅游、滨水休闲、生态宜居,提前谋划“高铁文旅新城”,规划“三区”联动,坚持核心区商务引领、辐射区物流支撑、外围区文旅延伸,努力打造一核引领、全域发展的旅游产业发展格局。

三、几点启示

(一)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必须更加注重特色产业支撑。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因地制宜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是推动产业振兴的重要途径。“东坡遗韵·常山绿谷”示范片区立足环常山区域资源禀赋优势,集聚农林科技孵化器等创新要素,积极引导工商资本下乡,构建“脱毒育苗—标准种植—精深加工—品牌营销”果品产业全链条,形成了具有明显优势的特色产业集群,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需要着力深化融合化发展。

加快乡村振兴融合化发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要求和必由之路,必须突出大农业、大科技、大开放,实施多元赋能行动,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东坡遗韵·常山绿谷”示范片区以文化赋能乡村振兴为突破口,通过多维度、跨领域的资源整合与协同创新,用好用活东坡文化等特色资源,扎实推进农文旅深度融合,创新打造“文化IP+节庆运营+研学拓展”的融合发展链条,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了新活力。

(三)推进乡村全面振兴,需要进一步强化示范片区引领带动。

针对乡村振兴过程中村庄竞争力不足、发展水平存在差异、基础设施重复建设等问题,要坚持连片打造、片区化发展,推进片区党建联合、资源整合、产业融合、人才聚合,引领带动全域提升。“东坡遗韵·常山绿谷”示范片区是诸城市重点打造的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借助全国“五好两宜”和美乡村试点试验政策、潍宿高铁至青岛连接线站点建设等重要机遇,整体优化培育、接力丰富发展,获评首批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省级示范区,形成了良好的辐射带动效应。

(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必须以共同富裕作为根本动力和价值基石

推进乡村振兴的根本目标是让广大农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努力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农民。“东坡遗韵·常山绿谷”示范片区在建设发展过程中,始终重视联农带农,依托股份合作改革,把更多农户纳入特色产业链条和文旅融合新业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推进人居环境提升、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形成了共建共享共富的乡村振兴新格局。

来源:高密市广播电视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