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用:通过人工循环维持心脏、大脑等重要器官的血液供应,延缓组织死亡。
1、胸外按压
作用:通过人工循环维持心脏、大脑等重要器官的血液供应,延缓组织死亡。
适用情况:心脏骤停(无意识、无呼吸或仅有濒死叹息时)。
频率:100-120 次 / 分钟,深度 5-6 厘米。
2、除颤
作用:通过电击终止心室颤动(VF)或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VT),恢复正常心律。
适用情况:仅对可电击心律(VF/VT)有效,需使用除颤器(如 AED)。
1、胸外按压的正确操作步骤
胸外按压是心肺复苏(CPR)的核心步骤,正确操作可显著提高存活率。以下是基于国际心肺复苏指南(如 AHA、ERC)的详细步骤:
一、准备阶段
判断环境安全确保现场无危险因素(如漏电、火灾、车辆等)。评估患者状态轻拍患者肩膀并大声呼唤:“你还好吗?” 确认无意识后,立即启动急救。呼救与准备 AED让周围人拨打急救电话(如中国 120),并取来 AED(自动体外除颤器)。若独自施救,先进行 30 次按压后再拨打急救电话(特殊情况如溺水需先人工呼吸)。二、胸外按压操作步骤
1. 体位摆放
患者仰卧于硬板床或地面,头部与身体保持水平,解开衣物暴露胸部。2. 按压定位
成人 / 儿童(1 岁以上):双手掌根重叠,手指翘起不接触胸壁,掌根置于两乳头连线中点(胸骨下半段)。婴儿(1 岁以下):单手掌根或两指按压胸骨下半段(乳头连线下方)。3. 按压姿势
施救者双臂伸直,肩、肘、腕关节垂直于患者胸部,用上半身重量按压。4. 按压参数
频率:100-120 次 / 分钟(可哼《Stayin' Alive》节奏辅助)。深度:成人 5-6 厘米,儿童约 5 厘米,婴儿约 4 厘米。按压与放松时间:各占 50%,确保胸部充分回弹。5. 循环周期
成人 / 儿童:30 次按压 → 2 次人工呼吸(每次 1 秒,确保胸部起伏)。婴儿:30 次按压 → 2 次人工呼吸(口对口鼻)。持续循环直至 AED 到达或患者恢复自主循环。三、与 AED 配合使用
AED 到达后立即停止按压,按照语音提示粘贴电极片(位置:右上胸壁锁骨下,左下胸壁乳头外侧)。分析心律时确保无人接触患者,需除颤时按提示电击。电击后:立即从按压开始继续 CPR,无需等待脉搏检查。2、胸外按压的正确操作步骤
除颤是抢救心脏骤停的关键步骤,正确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可显著提高存活率。以下是基于国际心肺复苏指南的操作步骤:
一、准备阶段
确认患者状态:患者无意识、无呼吸或仅有濒死叹息,立即启动急救流程。呼救与获取 AED:让周围人拨打急救电话并取来 AED,若独自施救,先进行 30 次胸外按压后再拨打。二、除颤操作步骤
1. 开启 AED
按下电源键(通常为绿色按钮),根据语音提示操作。2. 粘贴电极片
成人 / 儿童(1 岁以上):一片贴于右上胸壁(锁骨下方,避开胸骨),另一片贴于左下胸壁(乳头外侧,腋中线位置)。婴儿(1 岁以下):使用婴儿电极片(若有),一片贴于胸前,另一片贴于背部肩胛骨之间。注意事项:确保胸部干燥,移除药物贴片(如硝酸甘油),避开伤口或植入式医疗设备(如起搏器)。3. 分析心律
AED 自动分析患者心律,此时所有人远离患者,确保无人接触。4. 电击(如需)
可电击心律(室颤 / 无脉室速):AED 提示 “建议电击”,按下电击键(通常为黄色按钮)。电击后立即继续胸外按压(无需等待脉搏检查)。不可电击心律(如心脏停搏):AED 提示 “无需电击”,继续 CPR 循环(30 次按压 + 2 次人工呼吸)。三、与 CPR 配合流程
三、注意事项自动体外除颤
禁忌场景❌ 患者处于水中或潮湿环境 → 先移至干燥处。
❌ 胸部有金属物品(如项链) → 移除或避开电极片位置。
特殊人群孕妇:电极片位置与常规相同,避免直接贴于子宫上方。植入式除颤器(ICD):电极片需远离 ICD(至少 2.5 厘米),避免干扰。心肺复苏
避免错误操作❌ 按压位置错误(如胸骨上段或肋骨) → 易造成肋骨骨折、内脏损伤。
❌ 按压深度不足或过度 → 影响循环效果。
❌ 频繁中断按压 → 存活率显著下降。
特殊人群调整孕妇:按压位置略高于常规(胸骨中下段),可用毛巾垫高右臀以减轻子宫压迫。
肥胖者:需更大力度按压,必要时双人施救。
总之,回答应该包括:心肺复苏的病人在特定情况下(可电击心律)需要除颤,除颤是 CPR 的一部分,步骤是先 CPR,然后使用 AED,电击后继续 CPR。同时要强调尽早使用 AED 的重要性,以及除颤后的持续按压。
来源:院前男护士一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