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省会人均GDP十强城市!南京稳居首位,杭州福州紧随其后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3-27 15:13 2

摘要:2024年各省会城市人均GDP十强榜单新鲜出炉,南京以19.38万元稳居首位,杭州、福州紧随其后,广州、武汉等传统强市稳居前列,合肥、呼和浩特等“新面孔”也崭露头角。

2024年中国省会人均GDP十强城市排名依次为南京市、杭州市、福州市、广州市、武汉市、长沙市、济南市、合肥市、南昌市、呼和浩特市。

2024年各省会城市人均GDP十强榜单新鲜出炉,南京以19.38万元稳居首位,杭州、福州紧随其后,广州、武汉等传统强市稳居前列,合肥、呼和浩特等“新面孔”也崭露头角。

从地域分布看,东部城市占据一定优势,十强中包揽5席。中西部也占到一半,武汉、长沙、合肥、呼和浩特入围。

作为GDP总量超3.1万亿的一线城市,广州的人均GDP仅排第四。

2023年,广州常住人口达1880万,居全国第三,庞大的人口基数摊薄了人均收益。但若细看产业结构,广州的突围方向已逐渐清晰:汽车制造、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三大支柱产业产值占比超50%。2023年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100万辆,占全国近1/6。

广州依托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加速推进南沙自贸区建设,推出“链长制”强化产业链韧性。

例如,广汽埃安、小鹏汽车等本土品牌崛起,带动高端制造人才集聚。不过,相比杭州、南京,广州在数字经济、高端服务业上的短板仍待补齐。如何从“规模领先”转向“效率领先”,将是广州突破人均瓶颈的关键。

杭州人均GDP17.46万元,仅次于南京,位居第二。2023年,杭州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达5678亿元,占GDP比重27.1%,阿里巴巴、网易、海康威视等巨头贡献了超40%的税收。

程序员、电商主播、跨境贸易从业者等高收入群体规模持续扩大,直接推升了杭州的个税与人均GDP。

政策红利同样关键。浙江省“数字经济一号工程”提出,对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前沿领域给予最高1亿元补贴。杭州“人才生态37条”则对顶尖团队提供1亿元资助。

截至2024年,杭州人才净流入率连续6年全国第一,硕士以上人才占比超15%。

不过,过度依赖数字经济也带来隐忧。2023年互联网行业增速放缓,杭州GDP增幅同比回落1.2个百分点。未来,如何培育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等新增长极,将考验杭州的韧性。

合肥的人均GDP排名第八,看似不高,但其崛起堪称“教科书式逆袭”。

十年前,合肥还被戏称为“最大县城”,如今却手握量子科技、新型显示、新能源汽车三张王牌。

2023年,合肥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突破1.2万亿,占规上工业比重达56%。京东方、蔚来、长鑫存储等企业扎根于此,中科大、中科院合肥物质研究院提供“最强大脑”,形成“产学研用”闭环。

进入十四五时期,安徽“科技创新策源地”战略成效明显。

例如,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获批后,累计投入超500亿元建设大科学装置。《安徽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行动计划》明确,到2025年培育3家千亿级车企。

此外,合肥“以投带引”模式备受推崇。当地政府通过风险投资引入蔚来、国轩高科,再撬动产业链集聚。这种“敢赌敢拼”的策略,让合肥人均GDP十年增长明显。

从广州的“规模焦虑”、杭州的“数字依赖”到合肥的“科创突围”,三座城市的路径揭示了一个共同逻辑:人均GDP的竞争,本质是产业含金量与政策敏锐度的较量

对东部城市而言,需警惕“路径依赖”,加快培育新动能;中西部城市则可借鉴合肥经验,通过精准定位实现“换道超车”。

国家“十四五”新型城镇化规划强调“培育特大城市郊区新城”,为广州等超大城市疏解功能。《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则要求杭州“打造全球数字贸易中心”。对合肥而言,如何避免“科创孤岛”,推动皖江城市带协同发展,将是下一步重点。

来源:浙江号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