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时代发展各有不同,青春精神一脉相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雷锋精神永不过时。今年恰逢第62个“学雷锋纪念日”和第26个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北京共青团积极组织各高校青年学子,以切实行动传承雷锋精神,展现青年担当。
时代发展各有不同,青春精神一脉相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雷锋精神永不过时。今年恰逢第62个“学雷锋纪念日”和第26个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北京共青团积极组织各高校青年学子,以切实行动传承雷锋精神,展现青年担当。
志愿服务是雷锋精神生动的写照
“我深刻感受到了自己的价值。”
谈及参与毛主席纪念堂志愿服务心得体会时,来自北京农业职业学院的赵淋佳满是感慨。他在毛主席纪念堂南门口承担起疏通群众、维护秩序的重任,一天下来能帮助近百位行动不便的群众顺利完成瞻仰。
据悉,在2024年毛主席纪念堂志愿服务中,共有160名来自首都各高校的青年志愿者身体力行,践行“为主席站岗,为人民服务”的青春誓言。
相较于赵淋佳的青涩,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的熊亦尧可以说是志愿服务的“小外交官”。今年春节,她和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的其余23名多语种志愿者一起,带着“双奥之城”的热情与友善,从全国各地汇聚哈尔滨,投身第九届亚冬会的服务保障工作。
首都青年学子用行动证明,在关爱他人、奉献社会中实现自我价值,已成为新时代首都志愿者的生动实践与时代担当。
首都师范大学观众参观志愿服务专题展
让雷锋精神在基层一线开花结果
新时代新征程,共青团该如何引领青年师生更好地让雷锋精神在基层一线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北京共青团积极探索,以强化基层组织建设为突破口,交出了精彩答卷。
“清”年爱劳动是清华大学校团委发起的劳动锻炼志愿项目,把团组织建设与青年志愿服务紧密融合,既增强了团组织凝聚力,也让雷锋精神在集体成长中闪光。
清华大学行健—水木4班的同学在图书馆担任“文明宣导员”;未央—能动42班奔赴北京公交集团,参与公交车清洁服务,为城市公共交通贡献自己的力量……1512个党团支部的14700余名学生通过这一平台参与劳动,总服务时长超过34900小时。
清华大学团支部走进北京公交集团
近年来,北京共青团积极动员高校团支部进社区、进街道,致力于让志愿活动向基层延伸。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北京工商大学等与属地街道深入联合,广泛开展“志愿+”社区基层治理项目。
来自北京工商大学法学专业的卢泰霖曾多次参与社区普法宣传,她感慨万分:“普法活动不仅照亮了居民的法律盲区,也点燃了我传播法律知识的热情。”
首都青年学子充分发挥专业优势,让雷锋精神在基层一线焕发出蓬勃生机与活力。
成为新时代雷锋精神的继承者
在新时代的浪潮中,雷锋精神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与活力,激励着一代代青年勇担使命、奉献社会。
“参加研支团,是一场青春的接力赛,更是一次坚定而无悔的选择。”去年7月,来自北京大学的钱龙以西部计划志愿者的身份来到乌鲁木齐庙尔沟中学。他和伙伴们充分利用北大的优质资源,在当地创办了“南山新燕”家庭教育论坛等特色品牌活动,赢得了学生和家长的广泛认可。
北京大学研支团
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项目实施22年来,4535名北京高校志愿者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奔赴祖国西部,在各领域发光发热,用青春书写奉献篇章。
近日,首都师范大学“青春与志愿同行”志愿服务专题展开幕。展览通过图片、文字资料,全方位地展示了学校志愿服务工作的发展历程、丰硕成果以及背后的动人故事,激励着新一代的青年学子赓续雷锋精神,服务首都高质量发展。
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广大首都青年学子将雷锋精神融入日常、化作经常,为社会发展贡献北京青年的青春力量。
文:共青团北京市委
责任编辑:王镭铮
审校:刘晓
终审:陈敏
来源:中国青年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