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4年10月,围棋机构创始人丁同学带着困惑走进交个朋友电商学苑的课堂。彼时,他经营着一家拥有115名线下学员的围棋机构,却因地域限制陷入增长瓶颈。“想尝试知识付费,但连账号定位都理不清。”他坦言。半年后,他的线上账号在全平台净增2万余名粉丝,线下实体店也因
2024年10月,围棋机构创始人丁同学带着困惑走进交个朋友电商学苑的课堂。彼时,他经营着一家拥有115名线下学员的围棋机构,却因地域限制陷入增长瓶颈。“想尝试知识付费,但连账号定位都理不清。”他坦言。半年后,他的线上账号在全平台净增2万余名粉丝,线下实体店也因线上引流迎来新客潮。这段转型之路的起点,源于一堂名为“短视频”的实践课程。
当传统教育遇上短视频逻辑
丁同学的线下围棋教学在本地口碑良好,但线上尝试却屡屡受挫。他最初发布的围棋教学视频内容专业,但时长动辄20分钟,播放量长期停留在两位数。“线下课堂的逻辑是系统化教学,但短视频需要碎片化传播,两者完全不是一个节奏。”他回忆道。
转机出现在交个朋友电商学苑的“短视频课”。课程没有直接传授“爆款公式”,而是从底层逻辑入手:如何将40分钟的课程拆解为10个20秒的“知识切片”,每个片段聚焦一个实用技巧,例如“三步破解对手围堵”或“快速判断棋局优劣”。课堂上,讲师用真实案例演示剪辑技巧——动态箭头标注关键落子、字幕提炼核心知识点、背景音乐控制节奏。“原来不是内容不够好,而是需要适配平台规则。”丁同学在笔记中写道。
剪辑台边的“破局实验”
课程强调“学了就用”。每周实践环节中,学员需提交剪辑作品并接受小组互评。丁同学曾将一段围棋布局课剪成三段视频,分别对应“开局策略”“中盘攻防”和“收官技巧”。讲师反馈:“知识点清晰,但前3秒不够抓人。”调整后,他的视频播放量首次突破5000次,评论区开始出现“求更新”的留言。
更重要的转变在于运营思维的建立。课程引导学员构建“内容引流-私域沉淀-线下转化”的闭环。丁同学尝试在视频中植入“加入围棋交流群”,定期分享进阶教程;同时策划“周末围棋擂台赛”短视频,吸引本地观众到店体验。数据显示,这种“线上种草、线下拔草”的模式让获客成本降低30%,新学员中约20%来自短视频引流。
慢增长中的确定性
如今,丁同学的账号稳定运营四个月,粉丝量突破2万。视频风格逐渐定型:15秒动画演示棋局、5秒抛出问题引发互动、片尾引导关注线下活动。虽然没有一夜爆红,但持续的内容输出带来了稳定转化。“最意外的是,有家长带孩子从邻市赶来,说是看了视频觉得专业。”他表示。
回顾这段经历,丁同学认为课程的价值不仅在于技术指导。“过去认为线上就是‘拍视频等流量’,现在学会用数据优化内容、用私域维护用户,甚至重新设计课程结构。”他特别提到,“切片剪辑课”中强调的“内容即服务”理念,让他意识到知识付费的本质是创造新价值,而非简单搬运线下课程。
在不确定中寻找长期价值
对于电商教育行业,交个朋友电商学苑更倾向于“慢解法”。其NPS(净推荐值)达98.5分的背后,是对“系统化能力培养”而非“速成技巧”的坚持。正如丁同学的感悟:“线上转型没有捷径,但正确的方法能少走弯路。重要的是把每个视频、每次互动当作产品来打磨。”
眼下,丁同学的围棋机构仍在探索线上线下融合的更优解。他的账号简介中写着:“围棋不止于棋盘”——这句话或许也隐喻着传统行业与新媒体的碰撞:在坚守本质的同时,打开新的可能性。而对于更多仍在观望的创业者而言,这种“小而稳”的转型实验,正为行业提供着可复制的参考样本。
来源:咸宁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