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不过从单季度来看,拼多多营收增速的巅峰期,似乎已经远去。2024年第四季度,拼多多营收1106.1亿元,同比增长24%,非GAAP净利润298.51亿元,同比增长17%。这是拼多多罕见地连续两个季度低于市场预期。
作者 | 泊如
编辑 | 文定
拼多多近期公布财报数据,2024年利润达到1124亿元,同比大增87%;营收3938亿元,同比增长59%,引发行业热议。
不过从单季度来看,拼多多营收增速的巅峰期,似乎已经远去。2024年第四季度,拼多多营收1106.1亿元,同比增长24%,非GAAP净利润298.51亿元,同比增长17%。这是拼多多罕见地连续两个季度低于市场预期。
此前三季报时,拼多多管理层曾说,“我想向我们的投资者明确表示,从第三季度开始,利润将逐渐呈下降趋势……从长远来看,盈利能力下降是不可避免的。”
不仅如此,随着用户渗透率触顶,低价策略效益递减,拼多多恐陷入增长瓶颈。看起来,拼多多高增时代似乎已经过去了。
在困境中,拼多多明确了2025年三大核心方向:深化供给侧改革、全球化合规化、构建技术护城河。
营收降速,野蛮增长时代已远
财报显示,拼多多2024年全年营收飙升至3938.4亿元,同比增幅高达59%,净利润更是一路猛进,达1124.345亿元,同比大增87%,这般亮眼的数据,无疑彰显了拼多多在过去一年的强劲增长势头。
拆解营收构成,交易服务收入成为推动增长的核心引擎,全年斩获1959.02亿元,同比增长108%,这一数据的背后,是拼多多平台订单量与GMV的进一步攀升。在线营销服务和其他收入也不甘示弱,贡献了1979.342亿元,同比增长29%。
然而,繁华背后亦有隐忧。当我们将目光聚焦于第四季度,增速放缓的信号已然显现。第四季度营收增速骤降至24%,与前三季度的86%、44%相比,落差显著。
要知道,第四季度向来是电商行业最激烈的“战场”,阿里、京东都在此时收获佳绩,拼多多的这一盈利表现,不算亮眼。拼多多高速增长期远去,这一事实已无可辩驳。
纵观2024年,电商头部企业的增速态势各异。拼多多全年营收增速达59%,京东为6.8%,阿里巴巴为5.8%;而在第四季度,拼多多增速为24%,京东是13.4%,阿里巴巴为8%。可以看出,阿里、京东增速不算突出,拼多多增速也出现了下滑,三大电商巨头在转型之路上,各自面临着独特的难点。
京东凭借3C家电品类15.8%的增长,稳固了占GMV超40%的大本营,但新业务如达达、京喜却不尽人意,营收同比减少31%,严重拖累整体表现。
阿里在云计算收入增长13%、国际化业务(速卖通)增速32%的加持下,AI科技转型与国际化布局初见成效,然而淘天集团核心电商收入增速仅9%,落后于拼多多,电商场景渗透率不足的问题也亟待解决。
回到拼多多,业绩压力同样不容小觑。财报数据显示,2024年营业成本飙升至1539亿元,同比增长68%,运营费用达1315亿元,同比增长35%。为安抚商家,平台上线百亿减免政策,不可避免地影响了自身佣金收入。
在费用支出方面,拼多多全年销售及市场费用高达1113亿元,同比增长35%,主要用于国内“国补”推广及Temu海外营销;研发投入127亿元,同比增长16%,重点聚焦AI技术及平台治理。
从收入细分来看,拼多多在线营销收入第四季度为570.1亿元,同比增长17%,首次在正常季度低于20%;佣金收入增速也从上个季度的72%、一季度时的327%大幅滑落至33%。
不过,尽管面临诸多压力,拼多多的现金流还是实现了五年持的续增长,2024年运营现金流达到1219.29亿元,堪称电商界的“现金王”。
转型荆刺丛生,TEMU多变故
今年阿里的财报披露后,凭借AI科技转型和国际化业务赚足了市场的眼球。事实上,拼多多也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
长江商学院教授滕斌圣曾评论:“拼多多的问题不是增速放缓,而是用‘旧地图’寻找‘新大陆’的路径失效。”
当下,拼多多的用户渗透率已触及80%的高位,增长红利逐渐枯竭,低价策略的边际效益也在持续走低。这种情况下,从“低价”迈向“品质”,通过提升商品与服务质量开拓新的增量市场,成为拼多多寻求突破的必由之路。
2024年,拼多多开启高质量发展倡议,采取了一系列扶持商家、提升质量、增加投入的措施。拼多多管理层在业绩发布会上多次强调,高质量发展仍是2025年战略核心,将持续秉持该战略,加强商户权益保护,支持平台优质商户和产品供应。
深入产业带内部,拼多多虽取得了一定进展,但问题也十分棘手。平台上部分产业带商家依赖白牌商品,品牌建设意识与能力的匮乏,使得产品附加值难以提升,差异化竞争优势不明显,一定程度制约了产业带的长远发展。
此外,部分商家为了维持低价,不惜降低成本,导致商品质量良莠不齐,假冒伪劣商品问题仍时有发生。一些地区产业带的供应链整合程度低,还存在信息不对称、物流配送效率低下等问题,对产业带的协同发展有影响。
内忧之外,还有外患。比如抖音电商,通过直播带货(全网低价)和低价白牌低价商品分流用户,给拼多多带来不小冲击。
京东则借助“以旧换新”政策抢占下沉市场,且在“国补政策”后部分商品价格低于拼多多,分流了拼多多的部分用户。
这一影响在去年还不明显,因为去年国补的品类是从大家电方面开始的,这部分在拼多多上的占比可能不到10%,所以拼多多受到的影响不大。但今年“国补”品类扩大到手机、iPad,按照持续到2025年年末的时间跨度,拼多多主站可能需投入更多营销费用巩固低价心智。
在海外业务方面,TEMU同样面临困境。自2024年下半年以来,为应对地缘政治风险,TEMU转变打法,部分业务调整为半托管模式。这一转变不仅需要大规模投入海外仓储供应链建设,收入模式也可能从“净额法”转变为“佣金法”,或将导致收入下滑、成本增加。
据中信证券计算,如果美国政府落实取消对中国商品的小额包裹豁免政策,同时加上对中国商品新增加的10%关税,Temu上一件原来售价40美元的商品,价格将提高1/4,低价竞争力将出现打击。转移到商家身上,目前TEMU全托管商家的毛利率在20%上下,最终利润可能会下滑。
综上所述,拼多多在转型之路上荆棘丛生,无论是国内市场的产业带升级、应对竞争对手挑战,还是海外业务TEMU的发展,都需要拼多多打破常规,重塑商业模式。
主攻三大方向,新质生产是核心
当下,AI+浪潮席卷各产业,众多企业借AI重塑业务、开拓市场。可拼多多在这场科技变革中,脚步却慢了半拍。在电商行业积极拥抱科技的大环境下,拼多多这一表现格外引人关注。
2024年,拼多多投入127亿元研发,同比增长16%。但细看,这些钱大多用在商家服务与售后修补上,而非推动颠覆性创新。反观对手,在AI、自动化物流等前沿领域投入激进,早早布局未来。从研发资金流向,能明显看出拼多多与对手在科技投入战略上的差异。
回溯至去年三季度财报披露后,拼多多等平台纷纷加大商家补贴,广告补贴成关键手段,补贴大战打得火热。在这样的竞争变动中,拼多多也被卷入其中。
今年2月25日,市场监管总局召开企业公平竞争座谈会,聚焦“内卷式”竞争整治,着重强化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监管执法,同时严格落实公平竞争审查的刚性约束。这给电商行业的反内卷方向再次夯实定调。
随着市场竞争不断升温,商家对平台的依赖程度逐渐降低,对佣金率的敏感程度却与日俱增。为维系商家忠诚度,提升平台竞争力,拼多多有可能适当下调佣金率,减轻商家负担,以此吸引更多优质商家入驻。但这一举措,在成本攀升与市场竞争加剧的双重压力下,将进一步压缩拼多多的盈利空间。
困境中,拼多多管理层在财报电话会上明确2025年三大核心方向:
一是深化供给侧改革,斥资100亿元扶持100个产业带,推动“新质供给”,从源头提升商品和产业竞争力;
二是全球化合规化,优化Temu本地化供应链,探索“半托管+合规”模式,降低海外政策风险;
三是构建技术护城河,投入127亿元研发,布局动态定价、智能物流等领域,目标是降低物流成本30%,提升运营效率与盈利能力。
此外,电话会议中“优质商家计划”“电商西进”“偏远地区物流支持”等词反复出现。这或许是拼多多希望挖掘更多的潜在市场、优化商家结构、完善物流体系的布局。
俯瞰整个电商市场的发展,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电子商务首席专家李鸣涛指出:“在激烈的相互竞争中,探寻如何做大市场蛋糕、创造全新增量,才是发展的核心要义。”
当前,电商平台企业主要通过三大路径实现突破:一是打破封闭的服务生态,在支付、物流等关键环节实现相互接入,借此拓展新用户群体;二是深度发力偏远地区线上消费业务,挖掘潜在用户增量;三是依托“电商+产业带”等电商与供给侧深度融合模式,激发新的消费需求。
拼多多能否抓住机遇,在激烈竞争中突围,重回增长快车道?电商赛道不进则退,持续创新变革才是生存之道。站在行业十字路口,拼多多未来的变数,派代将持续关注。
参考资料:
财经聚焦丨透过财报数据看平台经济发展活力.新华社拼多多2024年财报深度解析:增速放缓背后的战略转型与行业竞争格局.书香居与桃花庵2024年Q4拼多多财报解读:活久见.走马财经Q4营收利润降速,拼多多告别增长神话?.东哥解读电商面临同行竞争,拼多多高质量发展能否破局?.港股解码来源:派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