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3月26日,由北京市教育学会、北京市教育学会学科英语教育专业委员会、北京市教育学会国际理解教育专业委员会联合文昌市人民政府、中国外文局教育培训中心、央视频等单位共同主办的“中国航天未来之星学校征集发布活动暨跨学科学习优秀实践案例征集颁奖及课题立项发布
2025年3月26日,由北京市教育学会、北京市教育学会学科英语教育专业委员会、北京市教育学会国际理解教育专业委员会联合文昌市人民政府、中国外文局教育培训中心、央视频等单位共同主办的 “中国航天未来之星学校征集发布活动暨跨学科学习优秀实践案例征集颁奖及课题立项发布活动”在北京市第二中学朝阳学校成功举办。活动以“讲好中国教育故事,见证教育发展新貌”为主题,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化教育改革创新,推动科教兴国与人才强国战略落地,与会人员涵盖教育、科技、文化及国际传播领域的专家学者、校长教师代表等589人共聚一堂,共绘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蓝图。
• 多方协同共建教育生态,打造航天科技教育实践高地
活动聚焦新课标背景下的教育改革路径,在中国教育学会、北京市朝阳区教委、北京市朝阳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北京市朝阳区教师发展学院等多家单位的支持下,共同总结形成“学科交叉+航天赋能”的实践教育经验,通过整合航天科技资源与教育实践场景,为创新人才培养注入新动能。文昌市人民政府作为主办方之一,重点展示了文昌航天发射基地的实践场景,为全国青少年开放航天主题跨学科实践活动与国际交流平台,推动“航天文旅+教育实践”深度融合。
会上,“中国航天未来之星学校”征集活动正式发布,该活动旨在通过项目式学习、跨学科课程设计及数字化科技、航天教育资源,助力学校构建航天科技与教育融合的育人模式,全面提升学生科学素养与实践能力。
首批“全国跨学科学习优秀实践案例”评选结果同步揭晓,北京中学、北京市第八十中学、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朝阳学校、芳草地国际学校富力分校、陈经纶中学帝景劲松分校五所名校获得优秀实验校称号,同时30余位教师被评为优秀课例奖。活动同步举行了中国教育学会"新课标新教材背景下初中跨学科综合实践活动的行动研究"课题立项开题以及中国外文局省部级课题立项征集子课题,进一步推动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协同创新。
作为活动亮点,“国际创新教育传播研究交流中心”成立专家委员会,聘请了教育、文化、艺术、科技、国际传播方面的顾问及课程专家近二十余位。该中心将依托北京前沿科技、教育专家等优势资源,立足于文昌航天发射基地的实践场景、以及文昌独特的航天、地理、文化、体育等地域资源,并以“讲好中国故事广州北京路实践基地”和“大湾区国际传播实践中心(筹备处)”为抓手,联动粤港澳大湾区优质资源,打造航天故事国际传播与跨学科教育研究的实践平台。通过“教育创新+航天科技+国际传播”三位一体模式,构建开放共享的教育生态;央视频、中国网等媒体将为参与学校提供全媒体宣传支持,向世界展现中国教育发展新貌。
• 征集活动正式启动,共享航天教育优质资源
“中国航天未来之星学校”征集活动预计从暨日起三年内全国遴选限额300所中小学,通过遴选的学校将获得航天科学家进校园、航天数字化体验课程、专项课题研究、实践基地定制化服务和保障、专家亲自授课、央视频及国际传播平台宣传支持,并纳入讲好中国航天故事实践基地平台。据悉,首批申报工作将于2025年4月正式启动。文昌市人民政府将协调市相关单位为跨区域开展跨学科实践活动提供安全保障等服务保障,务实推动航天文旅与教育的深度融合。
来源:东南沿海消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