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云梦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依托简牍文化资源,以 “文化传承+创新转化 ”为路径,深入挖掘秦简法文化内涵,深度拓展传统生态文明理念,深情谱写 “法治自然 ”的创新篇章。
近日
自然资源部法规司函告
云梦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入选
法治自然建设基层联系点
联系时间为2025年3月至2028年3月
近年来,云梦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依托简牍文化资源,以 “文化传承+创新转化 ”为路径,深入挖掘秦简法文化内涵,深度拓展传统生态文明理念,深情谱写 “法治自然 ”的创新篇章。
借古通今,赋予秦简生态文化新内涵。以《田律》为注脚,投资制作了“小品+楚剧+皮影”情景剧《秦律戏中戏》,讲述了一名法院女干部如何将破坏生态环境的“村霸”绳之以法的故事。节目在央视综合频道、央视频等国家级平台上亮相,电视端视频播放量超1.1亿次。当好文化使者,让文物“说话”。
设立自然资源窗口,统一编制了“秦汉简牍”讲解词,鼓励并倡导干部职工成为中华简牍文化的传播者、云梦故事的解读者,生态文明和法治建设的践行者。
派驻3名局工作人员担任县博物馆义务讲解员,让人们从“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的辩证法中,更能读懂“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的内在逻辑。22万游客踏循习近平总书记足迹参观秦汉简牍展,云梦频频登上各大媒体。
推陈出新,演绎法治与生态守护新故事。以全媒体矩阵为平台,创新演绎了一系列法治与生态守护的时代故事。精心策划与制作了《我家有块地》《守好种好百姓饭碗田》《田律颂》等普法视频,渲染法治在维护生态平衡中发挥关键作用。组建“清风自然”朗诵队,编写《如果我要写自然》《大地之歌》等弘扬生态文明类演讲稿5篇,在乡镇巡回诵讲12场次,进校园7场次,受众6000余人,潜移默化中转变公众观念和生活方式 。
宣讲进校园,理念万户传。一个孩子带动一户家庭,一户家庭带动一片小区。自编自导小品《最好的年货》《唱响田园牧歌》《“喜”看今朝》以及“三句半”《法润自然保发展》《资规发展谱新篇》等一系列文创作品,进机关、乡村、社区、学校、企业和单位巡回演出32 场次的。
这些创作刻画了“脚下有泥土,肩上有担当”深耕一线的基层所长,选树了打通难点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不动产人、宣扬了助企纾困服务发展的要素保障“尖兵”,讲好自然资源故事、传播好自然资源声音,为自然资源事业改革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多元推进,打造多维度“法治自然”阵地。全县12 个乡镇设立耕地保护“田长制+”公示牌,植入简牍《田律》元素,古为今用,彰显新时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智慧,形成独特文化景观。将法治文化阵地建设纳入城乡建设规划统筹布局,在城区3个主题公园和5个乡镇美丽乡村示范点打造特色鲜明的自然资源法治文化宣传地,推动景点人气转化成“普法流量”。
局机关内部建设100米“自然资源之窗”法治文化长廊和150平方米“孝廉·法治”文化展厅,将法治文化与本土文化、廉政文化、法治云梦等相融合,融入“新元素”、创新“新表达”、丰富“新内涵”,全力强化法治在自然资源管理各环节中的引导、推动、规范与保障效能,全要素拓展法治建设和普法宣传的深度和广度,全方位夯实“法治自然”基石。
来源:洞庭湖边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