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原战略支援部队在2015年成立时,其实就包含了信息支援作战的部门。但信息作战模块的地位和作用依旧不够突出。而如今的调整,通过拆分重组,整合了情报侦察、电子对抗以及网络攻防等力量,形成了新的信息支援部队。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网络上可查,不涉及泄密,请知悉。
解放军新成立的信息支援部队,究竟有多重要?实战能力又会有多惊艳?
原战略支援部队在2015年成立时,其实就包含了信息支援作战的部门。但信息作战模块的地位和作用依旧不够突出。而如今的调整,通过拆分重组,整合了情报侦察、电子对抗以及网络攻防等力量,形成了新的信息支援部队。
是承担战场环境侦察、频谱管控,以及信息安全防护等关键任务的全新战略性兵种。该部队作为全军信息化建设的“最强大脑”,不仅能够通过卫星侦察、数据链等技术,实现情报实时共享,为各军种提供精准信息支援。而且直接驱动了指挥模式创新和作战方式转变,并填补了我军专业化信息作战力量的空白。
这就好比是给解放军装上了“战场WiFi增强器”加“电磁防护盾”以及数据超算中心的复合型外挂装备。这支数字化尖兵的重要性,我们则可以通过实战案例来感受其重要性。
当然这方面最有实战经验的自然是美国,红海危机之后,美军在红海打击胡赛武装时,就上演了一出“降维打击”的电磁秀。
先用电子战飞机对胡塞的雷达和通信进行全频段“静音套餐”,让对方的导弹变成无头苍蝇。接着用数据链将卫星、预警机和舰艇编织成“天罗地网”,实现发现即摧毁的秒杀效果。这种信息压制完全就像在游戏里开了透视挂,对方还没露面就被锁头狙杀。
别看现在胡塞武装不断利用廉价无人机和导弹,让美国航母舰队在红海不堪其扰,甚至因为“害怕”航母被袭击而后撤。但实际上这只是采取非对称饱和攻击,以及不断袭扰的游击战战略胜利,而并非胡塞武装在战术上对美军有何超越。
事实上美国也不是拦截不了胡塞武装的无人机和导弹。实在是因为其采用价格昂贵的标准系列导弹拦截很不划算,而美军对也门的多轮空袭实际上就是借助驱逐舰和战机上的电子战平台,对胡塞武装的通信网络和控制系统实施电子战干扰。
不仅使对方完全成为聋子瞎子,很难进行防御反击,更使得美军通过信息情报等战争综合感知,实现对敌方目标的精准打击。而美国早在海湾战争中就已经进行了这样的“玩法”。首先就是利用电磁压制瘫痪伊拉克防空系统,如使用电磁脉冲弹摧毁相关电子设备。然后实现
多域协同,在后续的“沙漠风暴”行动中开启电子战、情报战与心理战的联动模式,同时进一步强化了网络空间与电磁频谱的融合。
当然有正面经验也就有反面教训,胡塞武装整体技术水平较低,被美军降维打击也情有可原。但俄乌冲突中俄军却因为信息支援能力的欠缺,频频被乌军“偷家”。
不光装甲车都护不住,让乌军无人机贴脸输出。就连俄军黑海舰队都被乌克兰无人艇当活靶子打,"莫斯科"号旗舰沉没的悲剧,本质更是信息链断裂的恶果。
更尴尬的是,俄军电子战部队明明装备了反无人机系统,却在实战中频频掉线,任由乌军无人机在头顶搞“航拍直播”。
乌军用星链加无人机的组合拳,直接把俄军坦克变成了电子游戏里的NPC,美国情报支援更让乌军指挥官像开着“上帝视角”一样。尽管战略战役格局上俄罗斯占上风,但在具体的战术层面,乌军则总是会让俄军极度难堪。
看了信息支援部队的重要性,屏幕前的你有何想说的?欢迎留言讨论!
读者朋友,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参考资料:
澎湃新闻,这支年轻的部队,因何而生、剑指何方?
央视新闻,学习卡|新成立的信息支援部队是一支什么样的力量?一图全解
来源:太空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