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当今数字化高速发展的时代,摄影技术高度发达,但博物学绘图这种独特的绘画艺术形式依然散发着不可替代的魅力。作为记录着自然奥秘与生命多样的艺术表现形式,博物学绘图可以说是科学性与艺术性完美的统一。北京林业大学高级实验师胡冬梅作为中国博物学绘画领域的代表人物,用画
在当今数字化高速发展的时代,摄影技术高度发达,但博物学绘图这种独特的绘画艺术形式依然散发着不可替代的魅力。作为记录着自然奥秘与生命多样的艺术表现形式,博物学绘图可以说是科学性与艺术性完美的统一。北京林业大学高级实验师胡冬梅作为中国博物学绘画领域的代表人物,用画笔、墨线记录“物种的永恒”,更通过全国首个高校博物学绘画实践课程“生物绘图技法”,将这门“最严谨的艺术且最浪漫能够愉悦身心的科学”推向课堂与社会。
博物学绘图是一种特殊的绘画艺术,它是通过绘画的手段来准确、客观地再现物体所具备的自然形态(表现)和内在的本质特征(解剖关系)。通过感官(视觉)来补充在生物学研究中文字描述的不足,以达到科学和艺术完美的统一。
胡冬梅,北京林业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高级实验师,院工会主席,遗传育种实验室负责人,从事实验教学及教学实验室管理工作。主讲《生物绘图技法》实践课程,并陆续承担了专著、教材、科研、科普等大量的植物绘图工作,获得北京市科技成果二等奖、北京市教学成果二等奖、北京林业大学教学成果一、二、三等奖等。她致力于博物学绘图二十多年,画技精湛,对植物绘图的画法研究造诣颇深,承担了《中国植物种实(解剖)图谱》《中国木本植物种子》等十余部专著的植物绘图工作,其作品还多次参与国际博物画展并获奖,为博物学绘图艺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胡冬梅与博物学绘画的缘分始于童年。受母亲影响,她从小就背着画夹外出写生,用画笔描绘花草的形态。进入北京林业大学后,她师从树木学专家任宪威教授,成为科研、教学团队的绘图助手。在这个过程中,她深刻认识到博物学绘画对于植物分类研究的重要性。
在胡冬梅的绘画生涯中,为了创作出更优秀的作品,她付出了诸多努力。为画绿萼月季,参加走进大美南阳暨2023首届世界月季博览会科学艺术绘画展,她在园林学院老师的支持下,从云南空运植株,并在花期不长的情况下熬夜赶稿;她也曾连续4天跟踪观察,只为呈现九尾狐多肉植物的开花瞬间。
图源:蝌蚪五线谱
她还将阳台种植与博物绘画结合,通过彩铅记录朱顶红的艳丽、蝴蝶兰、石斛兰的五彩斑斓,用墨线解剖伞花胡颓子的结构等,让家庭园艺成为科学与美育的延伸。正是凭借对博物学绘画的热爱与执着,她才能数年如一日在这条道路上不断前行。
胡冬梅博物绘画作品登上光明网-科普中国栏目
除此之外,胡冬梅为了让更多青年学子认识并掌握这项技术,2017年,在学校的支持下,她做出了一个开创性的举动——开设“生物绘图技法”课程,这是全国高校首个将博物学绘画纳入专业实践的教学课程。在教学模式上,她创新地采用“理论+实践”的方式。每节课先讲授博物学绘画理论与技巧,再指导学生课堂执笔作画,从画弧线练手稳,到用墨线勾出叶脉,再到点、线、点线结合不同表现形式,一步步引导学生感受科学与艺术的交融。
图源:蝌蚪五线谱
在胡冬梅的教导下,学生们也依据所学在博物学绘画中展现出了别样才能。有学生运用博物学绘图技法完成本科毕设,有学生作品成功参加博物学绘画作品展,还有同学作品成为北京林业大学2023级录取通知书里的博物绘书签……2024年,北京林业大学山诺会的同学们利用暑期社会实践走出校门,调研各类植物并做了大量博物绘画自然笔记,为植物分类研究和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贡献了点滴力量。
图源:蝌蚪五线谱
为将科学的魅力展现给广大公众,让科学的种子在每个人心中生根发芽,除在学校开展教学工作外,胡冬梅还积极投身科普工作,将博物学绘画这门“小众技艺”推向大众视野。她的多幅作品入选多部博物绘画专著,并参展“湖北特色植物-国际植物艺术展”、“冬奥之花-中国华北地区特有植物”巡展、“2021自然&艺术-保护生物多样性全球艺术大赛”和专著作品集等活动,且多次获奖并入选。
图源:蝌蚪五线谱
她还无数次应邀线上线下传播博物绘画理论与技巧,并走进书店、社区、公司和北京国际图书展,向市民讲解博物绘画与生物之美,多次投稿科普博物绘画理论、技巧和应用。
“科学绘画记录的不仅是形态,更是自然的故事”。“科学画师”胡冬梅用画笔架起了科学与公众的桥梁,也用努力与坚持培养了学生对自然科学的热爱与对艺术技法的传承。未来,她将在北京林业大学这片充满生机与希望的沃土上继续深耕,用细腻笔触和科学视角记录物种,用丰富经验与无尽热忱培养人才,让更多青年力量成为自然科学与艺术传承发扬的中流砥柱。
素材来源:北京林业大学官网、官微;光明网;蝌蚪五线谱官网;青春北京微信公众号等
来源:北京林业大学本科招生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