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连连看 | 阙友雄:走进南繁硅谷 解锁甘蔗育种的“甜蜜密码”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3-27 17:33 3

摘要:近日,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环球资讯广播记者带着这些问题, 采访了民盟福建省委会常委,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中心主任,福建农林大学农业农村部福建甘蔗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主任、博导阙友雄。 让我们跟随他们的脚步,一起走进“南繁硅谷”,解锁甘蔗育种的“甜蜜密

“‘南繁硅谷’在哪里?他们为何把自己的工作称为‘甜蜜的事业’?太空育种的甘蔗有何新特点?我国的食糖产业会被‘卡脖子’吗?”

近日,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环球资讯广播记者带着这些问题, 采访了民盟福建省委会常委,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中心主任,福建农林大学农业农村部福建甘蔗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主任、博导阙友雄。 让我们跟随他们的脚步,一起走进“南繁硅谷”,解锁甘蔗育种的“甜蜜密码”。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发挥“南繁硅谷”等重大农业科研平台作用,加快攻克一批突破性品种。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中心主任 阙友雄介绍,由于南繁基地在农业科技创新和育种方面的重要地位,这里聚集了大量的科研机构和高新技术企业,所以被称为“南繁硅谷”。

阙友雄:“南繁”中的“南”指的是海南,这一地区温暖湿润,特别适合农作物的生长和繁殖;“繁”就是繁殖繁育,包括新品种的选育或现有的品种改良,提高产量、抗病性和适应性。为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尤其是种源自主可控,“南繁硅谷”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阙友雄是一名“80后”,在福建农林大学读本科时第一次接触到甘蔗,从此与甘蔗结下不解之缘。

阙友雄:甘蔗是一种最为重要的糖料作物,是我们制糖的工业原料作物。我们吃的食糖,尤其白糖90%以上都来自于甘蔗,所以老师跟我们讲,从事甘蔗事业又叫“甜蜜的事业”。这激起了我极大的兴趣,后来持续地从事甘蔗科研的工作。

种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种子就是农业的“芯片”,一颗小小的种子背后蕴含着巨大的科技含量。

阙友雄:现在的南繁基地,基础设施、科研平台、政策支持都很好,人才荟萃,还有常态化的国际合作,生态环境也非常好。崖州湾国家实验室是中国种业创新的总平台,还有热带作物生物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它们是中国农业领域的科技力量。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中心部分科研人员合影

阙友雄说,我国耕地资源有限,目前食用糖的自给率约60%,科研工作者的任务仍然很艰巨。

阙友雄:我们的使命就是在现有的耕地资源条件下,把单产提高,让甘蔗里面含的糖分更高,从而提高食糖产量。大家放心,国家这么重视,我们在科技上有储备,如果说哪一天它成为“卡脖子”的问题,我们通过耕地资源的调节,把人力资源等投进去,可以快速把食糖的自给率提高,这不是问题。

阙友雄说,之前的甘蔗杂交制种基地主要靠人工,现在采用了智能化技术,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阙友雄:这个基地里面甘蔗长得怎么样,都有信息化、智能化的温室控制,控制甘蔗的开花,它的光照、温度、湿度等等,原来更多是靠人,现在是靠人的智慧。全基因组设计育种大量用到计算机,将我们国内甘蔗育种的数据收集起来,让计算机告诉我们以前选对了没有,用大数据分析哪些品种更好。

太空育种育成的“中辐1号”甘蔗

阙友雄介绍,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中心承担着“为我国甘蔗糖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技术支撑”的使命。在甘蔗育种方面,通过常规杂交育种和航天育种,双管齐下选育好的甘蔗品种。

阙友雄:2013年神舟十号飞船第一次搭载甘蔗种子进入太空,培育了甘蔗的新品种“中辐1号”。这个品种现在被证明综合性状更好,产量更高,糖分更好,对黑穗病、花叶病等的抗性也好,很适于机械化收获。

来源:东南沿海消息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