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水塘里,微风激起的水波遇到小石子、芦苇等细小的障碍物时,会绕过它们继续传播。在波的前进方向上放一个有孔的屏,可以看到波通过小孔而在屏的后面向各个方向传播。”
顿悟者娟娟 物理即生活 2025年03月19日
嗨,孩子们,大家好。
我们又见面了。
最近,我又稍微有些时间了……
所以我们见面的次数明显增加了呢。
这对你来说,是好消息还是坏消息呢?
反正我不管。
我该说的还是要说的。
物理即生活,生活即物理嘛。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波的干涉、衍射和多普勒效应的问题。
波的衍射
“波的衍射”,啥是衍射?
脑补中……
孩子,你清醒点……
物理不是想象出来的。
我们还是老老实实看书上的定义吧。
“在水塘里,微风激起的水波遇到小石子、芦苇等细小的障碍物时,会绕过它们继续传播。在波的前进方向上放一个有孔的屏,可以看到波通过小孔而在屏的后面向各个方向传播。”
当然了,这么细节的描述,你在生活中可能真的没有注意过。
其实,我也没有注意过。
但是,你可能听说过——“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有请这方面的杰出代表——王熙凤
所以呢,物理上,我们就把——
波可以绕过障碍物继续传播的现象叫作波的衍射。
一切波都能发生衍射,衍射是波特有的现象。
那么,波在什么条件下能够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呢?
我们一起看一个实验——
,时长02:04
实验表明:
只有缝、孔的宽度或障碍物的尺寸跟波长相差不多,或者比波长更小时,才能观察到明显的衍射现象。
不只是水波,声波也能发生衍射。
“闻其声而不见其人”,这是司空见惯的现象。
通常的声波,波长为1.7cm~17 m,跟一般障碍物的尺寸相当,所以声波能绕过一般的障碍物,使我们能听到障碍物另一侧的声音。
波的干涉
要谈波的干涉,先要弄清楚波的叠加。
你想知道,两列波相遇时会出现什么有意思的事情吗?
我们来看一个实验视频——
,时长00:31
可以发现,两列波在彼此相遇并穿过后,波的形状和相遇前一样,传播的情形也和相遇前一样。
生活中常见的水波也是如此,两列水波相遇后彼此穿过仍然保持各自的运动特征,继续传播,就像没有跟另一列水波相遇一样。
你有没有觉得,上面对波的描述,有那么一点点哲理的味道?
“保持各自的运动特征”指的是各自的波长、频率等保持不变,不因其他波的存在而受影响。
事实表明,几列波相遇时能够保持各自的运动特征继续传播,在它们重叠的区域里,介质的质点同时参与这几列波引起的振动,质点的位移等于这几列波单独传播时引起的位移的矢量和。
那啥是波的干涉呢?
我们先给定义:
频率相同、相位差恒定、振动方向相同的两列波叠加时,某些区域的振动总是加强,某些区域的振动总是减弱,这种现象叫作波的干涉。
形成的这种稳定图样叫作干涉图样。
看视频——
,时长00:20
②振动加强(减弱)的区域是指质点的振幅大(小),而不是指振动的位移大(小),因为位移是在时刻变化的。
③两列波相遇叠加不一定能得到干涉图样。要产生干涉现象形成稳定的图样,则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频率相同、相位差恒定、振动方向相同的两列波。
干涉也是波特有的现象。
在这一部分,大家需要掌握一个技能——会判断空间某点是振动“加强点”还是振动“减弱点”。
方法是:
①设波源S1、S2振动情况完全相同,它们产生的两列波在同一介质中传播。对介质中的任一点P,如图离两波源距离分别是S1P、S2P,P点到波源的距离差Δx=S1P-S2P。
a.当Δx=nλ(n=0,1,2,…)即距离差为波长的整数倍时,P点为振动加强点;
b.当Δx=(2n+1)λ/2 (n=0,1,2,…)即距离差为半波长的奇数倍时,P点为振动减弱点;
②若两列波波源振动步调相反,则上述结论反之即可。
看一道例题
例.(多选)下图表示两个相干波源S1、S2产生的波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相遇。图中实线表示某时刻的波峰,虚线表示的是波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c两点的振动加强,b、d两点的振动减弱
B.e、f 两点的振动介于加强点和减弱点之间
C.经适当的时间后,加强点和减弱点的位置互换
D.经半个周期后,原来位于波峰的点将位于波谷,原来位于波谷的点将位于波峰
答案:AD。
你做对了吗?
多普勒效应
1、定义
当波源与观察者相互靠近或者相互远离时,观察者接收到的波的频率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作多普勒效应。
2、原因分析
波源完成一次全振动,向外发出一个波长的波,频率表示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全振动次数。
波源的频率=单位时间内波源发出的完全波的个数
观测到的频率=单位时间内接收的完全波的个数
3、规律
(1)波源S与观察者A相对静止:观测到的频率等于波源振动的频率。
相同时间内,观察者接收到波的个数等于波源发出的波的个数,即接收到的频率等于发出的频率。
(2)波源S与观察者A相互靠近时:
单位时间内,通过观察者的波峰(或密部)的数目增加,观察者观测到的频率大于波源的频率,即观测到的频率增加。
波源不动,观察者靠近波源
由A→B,f观察者>f波源,频率增加
观察者不动,波源靠近观察者
接近观察者,f观察者>f波源,频率增加
(3)波源S与观察者A相互远离时:
单位时间内,通过观察者的波峰(或密部)的数目减少,观察者观测到的频率小于波源的频率,即观测到的频率降低。
波源不动,观察者远离波源
由A→C,f观察者
观察者不动,波源远离观察者
远离观察者,f观察者
4、特点
(1)发生多普勒效应时,波源的频率保持不变,只是由于波源和观察者之间存在相对运动,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会发生变化。波的传播速度不会因波源的移动而改变。
(2)多普勒效应是所有波动过程的共有特征,一切波(机械波、电磁波、光波等)都会发生多普勒效应。
5、应用
(1)多普勒测速仪测速(测水流、血流速度,气象测速)
交通警车向行进中的车辆发射已知频率的超声波,同时测量反射波的频率,根据反射波频率变化的多少,就能知道车辆的速度。
(2)光波的多普勒效应——红移现象
,时长01:11
好了,今天又是收获满满的一天。
为我们自己点个赞。
孩子们,改天见!
拜拜~
来源:该名字又是已经存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