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也是一个社会的价值缩影,家是文明的摇篮,家风是精神的纽带。中华民族自古以“修身齐家”为立世之本,从古至今,涌现出无数传承优良家风的典范,从《颜氏家训》到《朱子家训》,从“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到“百善孝为先”,家风家训承载着世代相传
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也是一个社会的价值缩影,家是文明的摇篮,家风是精神的纽带。中华民族自古以“修身齐家”为立世之本,从古至今,涌现出无数传承优良家风的典范,从《颜氏家训》到《朱子家训》,从“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到“百善孝为先”,家风家训承载着世代相传的智慧与德行,凝聚着民族文化的精髓。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重拾家风家训的深意尤为重要。即日起天水市妇联将开设【中华优良好家风好家训每日展播】专栏,旨在通过真实故事、经典训诫和当代实践,展现家风对个人成长、家庭和谐、社会文明的深远影响。每日一文,或品读古人家训,或聆听平凡家庭的感动瞬间,或探讨家风传承的现代意义。愿这些文字如涓涓细流,滋养心灵,唤醒我们对传统美德的敬畏与传承,为后世树立榜样。
司马谈:以史为训,托付家族使命的千年传承
司马谈(约前165年—前110年),西汉太史令,司马迁之父。他不仅是中国早期史学的重要奠基人,更以“史官世家”的使命感,为中华文化留下了“以史为鉴、传承家风”的典范。司马谈临终前对儿子司马迁的嘱托,成为家族精神的核心,深刻影响了《史记》的诞生。
司马谈提出“扬名于后世”并非追求个人荣耀,而是通过著史“以显父母”,将家族使命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体现了“家国同构”的儒家思想。司马谈认为,史官不仅是记录者,更是文明的守护者,他要求司马迁“子承父业”,延续家族对历史的敬畏与责任感。司马迁在《史记》创作中历经磨难仍坚守父训,正是司马谈家风的现实印证——家族精神的力量可超越生死,成就永恒,最终促成《史记》这一“史家之绝唱”的完成。
司马谈病重时,深知修史大业未竟,将儿子司马迁召至床前,留下千古训诫:“且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此孝之大者”。他告诫司马迁,真正的孝道不仅是侍奉父母,更要通过完成历史使命来彰显家族精神。这一嘱托,既是父子间的责任传递,更是史学世家“以笔为剑、秉笔直书”的信念传承。司马谈的临终嘱托,不仅成就了司马迁与《史记》,更塑造了一种以责任、坚韧与文化自觉为核心的家风范式。
在当代社会,“孝”的内涵可扩展为对家庭、社会与文化的责任担当,家风不仅是道德规范,更是价值观与使命感的传递。司马谈的训诫提醒我们:个人成就与家族荣誉应相辅相成,父母可通过身教与言传,帮助子女建立人生目标。
-END-
来源 | 市妇联家儿部
编辑 | 于天超
责编 |张明霞、秦钰佳
审编丨汪萍
来源:天水市妇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