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结核病防治的“最后一公里”,精准下沉到群众家门口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3-27 22:27 2

摘要:“结核病防治没有‘标准答案’,唯有立足实际、创新破题。”3月24日,2025年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主题宣传活动在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演播厅举办。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浙江宁波市鄞州区东柳街道、广西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三地代表分享了各自的实践经验。尽管地理环境、文化背景

“结核病防治没有‘标准答案’,唯有立足实际、创新破题。”3月24日,2025年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主题宣传活动在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演播厅举办。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浙江宁波市鄞州区东柳街道、广西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三地代表分享了各自的实践经验。尽管地理环境、文化背景迥异,但三地通过因地制宜的创新举措,将结核病防治服务精准下沉到群众家门口,为基层卫生治理提供了鲜活样本。

广西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文化宣教”走出特色之路

在湘黔桂交界的广西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语言隔阂、传统观念和交通闭塞曾让结核病防治举步维艰。当地卫健部门另辟蹊径,将防治工作融入民族文化,走出一条“接地气”的特色之路。

“节庆+非遗+健康”模式是亮点。广西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疾控局局长石峰表示,疾控部门将科普知识融入民族歌谣,如“勤开窗通风,早休息补营养”等歌词朗朗上口;结核病主题农民画悬挂于鼓楼、风雨桥,成为村寨的健康地标。

针对语言障碍,该县人民医院设立侗、苗、瑶“三语服务岗”,志愿者用民族语言讲解服药禁忌,患者治疗中断率大幅下降。石峰介绍,对于拒药患者,家庭医生联合民众编排情景剧,用文化共鸣化解心理抗拒。此外,微信打卡绑定率达95%,远程视频访视确保治疗不间断;经济困难患者可申请免费送药上门。

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高原上的“移动防线”

地处川西高原的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最远乡镇距县城达300公里,偏远地区更是常年风雪交加。这让结核病防控一度面临“服务半径大、患者依从性低、诊疗能力弱”的难题。

“我们以‘四病同防’统筹资源,将结核病与艾滋病、鼠疫、包虫病纳入联防联控体系。”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疾控中心主任段勇军介绍,2023年启动结核病防治攻坚行动,通过“能力提升、筛查覆盖、规范诊疗、全民预防”四大抓手,构建起“移动筛查+专家下沉”的高原防线。

而针对地域分散的痛点,甘孜州引入移动DR设备,组建专业筛查队伍,将服务送到牧区帐篷和村活动室。把学校也设为结核病防控工作的重点。“国家级和省级专家定期驻点指导,手把手培训基层医生读片、确诊,提升诊疗能力。”段勇军说,政府推行“两补一救助”政策,免费筛查、分类补助,大大减轻了患者经济负担。

浙江宁波市鄞州区东柳街道:数字化织密城市“防护网”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东柳街道作为城市社区,面对的挑战是人口密集、流动性强、健康需求多元。2023年,这里成为浙江省“无结核社区”建设示范点,依托信息化技术和大数据平台,构建起精准高效的防控网络。

“街道创新‘1+12+N’宣传模式,即1个街道指挥部、12个社区工作组、N个社会力量参与,居民结核病防治知晓率提升21%。”该街道办事处副主任李佩霞介绍,在数字化方面,结核病筛查中AI阅片技术实时分析胸片,避免漏诊误诊;AI语音电话智能宣教,覆盖入户困难群体;大数据平台整合居民健康信息,可以精准预警高危人群。

针对糖尿病患者、老年人等重点人群,街道推出“无结核合伙人”计划,将筛查嵌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立结核预防门诊,潜伏感染者转诊流程从7天缩短至24小时,预防性治疗率提升至86%。“少跑一次就能完成多项健康管理,老百姓更愿意配合了。”李佩霞说,通过数字化与基层治理的深度融合,东柳街道结核病发病率两年内从28.1/10万降至22.5/10万,成为城市社区防治的样板。

健康科普视频推荐

《广西疾控健康科普大讲堂》——

看得懂、学得会、用得上!

来源 |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

供稿 | 结核病防制所

文编 | 许雁

美编 | 许雁

一校 | 许雁 龙玉婷 黄美婵

二校 | 严桐桐

三校 | 余宗蓉 李萌

审核 | 黄波

声明 | 资料来源网络,且仅用于科普公益宣传,如侵删。

艾滋病治疗门诊:0771-2518326

以上电话接听时间为:周一至周五(法定节假日除外)上午8:00-12:00,下午15:00-18:00。

从业人员健康体检业务:我中心暂停办理从业人员健康体检,需办理从业人员健康体检的人员请到南宁市相关体检办理点进行体检。

疫苗接种地点:金洲路18号(琅西门诊)

疫苗接种时间:每周一至周五(法定节假日除外)上午8:00-11:30,下午15:00-17:30;周六、周日:上午8:30-11:30。

来源:广西疾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