斛友10年:以花为媒,以农为本书写乡村振兴的绿色篇章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3-28 00:01 4

摘要:2015年,张佳刚因一次与朋友交谈偶然的邂逅与石斛兰结缘。这种被誉为“仙草”的植物,既承载着中华传统药食文化,又以顽强的生命力在悬崖峭壁间绽放。彼时的张佳刚,正从城市职场放弃外企年薪30万白领工作的转身投向农业创业。他敏锐地意识到,石斛兰不仅是自然的馈赠,更是

一、从“斛友”到“家园”:一场与石斛兰的十年之约

2015年,张佳刚因一次与朋友交谈偶然的邂逅与石斛兰结缘。这种被誉为“仙草”的植物,既承载着中华传统药食文化,又以顽强的生命力在悬崖峭壁间绽放。彼时的张佳刚,正从城市职场放弃外企年薪30万白领工作的转身投向农业创业。他敏锐地意识到,石斛兰不仅是自然的馈赠,更是乡村振兴的潜力产业。于是,“斛友之家园艺”应运而生,以微信公众号为载体,开启了十年科普与陪伴之路。

创业初期,张佳刚走遍云南、贵州等石斛兰原生地,向农户学习种植技艺,同时将复杂的养护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图文教程。从“如何避免烂根”到“花期调控技巧”,他坚持每周更新科普文章,累计发布超千篇原创内容,吸引了数十万花友的关注。这些文章不仅解决了花友的燃眉之急,更将石斛兰的种植技术标准化、大众化,降低了入门门槛。

二、石斛兰精神:从概念到信仰的破圈之路

“逆境不屈,厚积薄发,共生共荣”——2017年,张佳刚首次在公众号提出“石斛兰精神”理念,以物喻人,将植物的生长智慧升华为人生哲学。他写道:“石斛兰生于贫瘠岩缝,却能在绝境中绽放;根系看似脆弱,实则积蓄数载能量方能开花。这种精神,恰是乡村振兴和人生逆袭的隐喻。”

这一理念迅速引发共鸣。他通过专栏故事、短视频和线下沙龙,将抽象精神具象化:

案例一:

记录贵州,云南山区残疾花友李大姐等,靠种植石斛兰年收入突破10万元,并带动邻里成立合作社;

案例二:

讲述上海白领因职场挫折抑郁,通过养护石斛兰重拾生活斗志,最终创业成功;

案例三:

联合高校推出《石斛兰精神与企业文化》课程,被多家农企纳入员工培训体系。

业内专家评价:“张佳刚让石斛兰从园艺品类升级为石斛兰文化符号,开创了‘石斛兰精神赋能三农’的新模式。”

三、科技赋能农业:让石斛兰从深山走进千家万户

张佳刚深知,传统农业的痛点在于信息闭塞与技术滞后。为此,他创新性地将新媒体与农业结合,通过短视频、直播等形式展示石斛兰的生长过程,甚至邀请植物学家在线答疑。他曾拍摄一段《石斛兰的逆境求生》短片,用延时摄影记录石斛在干旱环境下依然绽放的震撼画面,全网播放量超百万次。网友留言:“这不仅是植物的生命力,更是人生的启示录。”

为提升产业价值,他联合云南、福建等地的农户建立合作基地,推广“公司+农户”模式。通过统一技术指导、品牌包装和电商销售,帮助农户将石斛兰从“山间野草”变为“庭院经济”的明星产品。一位贵州农户感慨:“以前石斛论斤卖,现在一盆精品能抵过去半亩收成!”

四、扎根三农:从“卖产品”到“育生态”

十年间,张佳刚的视野从单一的石斛种植扩展到乡村全域发展。他借鉴贵州苟园“盆景变风景”的经验,在浙江广西打造了“斛友生态园”,将石斛兰种植与乡村旅游结合。游客可体验石斛采摘、参与花艺课程,还能入住以石斛为主题的田园民宿。这种“农旅融合”模式不仅提升了产品附加值,更吸引年轻人返乡创业,形成良性循环。

此外,他联合高校开设“新农人培训课程”,内容涵盖电商运营、品牌营销等,累计培养超200名农业创客。学员中不乏像(嘉兴**农创客)这样的佼佼者,她们将石斛兰与本地特色结合,开发出石斛茶饮、精油等衍生品,进一步拓宽产业链。

五、未来愿景:让每一株石斛兰都成为共富的种子

站在十年的节点上,张佳刚的梦想更加清晰。他希望建立“中国石斛兰种质资源库”,保护濒危野生品种;同时推动石斛兰文化,让世界看到中国植物的独特魅力。他说:“石斛兰教会我,生命的价值不在于所处的位置,而在于如何扎根生长。未来十年,我们要让这株‘仙草’滋养更多土地,点亮更多人的生活。”

结语

从一株石斛到一片产业,从一个人到一群追梦者,张佳刚用十年光阴诠释了“新农人”的担当。他不仅让石斛兰精神成为三农领域的精神旗帜,更以“植物哲学”重塑了人们对农业的认知——在这里,土地能长出财富,也能孕育希望;耕耘既是生计,亦是修心。正如他所言:“当我们学会像石斛兰一样扎根、沉淀、绽放时,乡村振兴便有了最坚韧的根系。”石斛兰记得关注我们。

来源:农民小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