谛闲法师点破念佛人的执着:原来我们一直在这里走错了路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3-28 00:23 4

摘要:声明:本文所载内容源自佛经记载及传统典籍文献,目的在于进行人文历史科普,增进文化认知,不宣扬或传播封建迷信思想,恳请读者朋友以理性开放的态度阅读,取其精华,存其理性。

声明:本文所载内容源自佛经记载及传统典籍文献,目的在于进行人文历史科普,增进文化认知,不宣扬或传播封建迷信思想,恳请读者朋友以理性开放的态度阅读,取其精华,存其理性。

民国时期,佛教界出了一位善于开示的高僧谛闲法师。

他不仅深通经教,还擅长用浅显的方式解开修行人的困惑。

在一个午后,寺院里来了一位面带愁容的居士。

这位居士每日念佛不辍,可心里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他听说谛闲法师在此讲经说法,便特地前来请教。

这一番开示,让在场的人都有了全新的认识。

那是个秋高气爽的下午,阳光穿过古寺的梧桐树洒在院子里。

谛闲法师正在方丈室里翻阅经典,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传来。

"请问法师在吗?"门外传来一个焦急的声音。

"阿弥陀佛,请进。"谛闲法师放下手中的经书。

走进来的是一位五十多岁的居士,他双手合十,向法师行礼。"法师,我叫张明远,念佛修行已有十年,每日必定念佛一万声。

可这些年下来,总觉得心里空落落的,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

谛闲法师注视着张居士,慈祥地问道:"张居士,我且问你,你念佛的时候在想些什么?"

张居士一愣,随即说道:"我都在数着念珠,生怕少念了一声。

有时候还担心念得不够响亮,怕佛菩萨听不见。"

谛闲法师微微一笑:"你想听个故事吗?"

张居士连连点头。

"从前有位修行人,每天在佛堂念经拜佛。

他觉得自己的功课做得很好,可一直没有什么感应。

一天晚上,他梦见一位老和尚,老和尚问他:'你知道自己的心在哪里吗?'"

"这位修行人马上回答:'在佛堂里啊,我每天都在那里念佛。'"

"老和尚摇摇头:'你的身在佛堂,可你的心呢?念佛时,你在想着今天的功课完成了没有,在想着别人念得比你响不响,在想着自己念了多少声够不够数。

你的心,都散在这些地方了。'"

张居士听得入神,突然感到一阵惭愧。

谛闲法师又说:"佛经上记载,佛陀在世时有位弟子叫周利盘陀伽。

他资质愚钝,连一句偈子都记不住。

有一天,佛陀给他一句话:'扫除尘埃,一尘不染。

'让他专心念诵。"

"这位弟子就只念这一句,念着念着,心渐渐静了下来。

有一天,他在打扫地面时,看着灰尘在阳光下飘动,突然明白了:原来心上的尘埃才是最要紧的。

他就这样证得了阿罗汉果位。"

张居士若有所思:"法师,难道我平时念佛有问题?"

谛闲法师点点头:"念佛不在乎数量的多少,关键是要会念。

就像饮水,重要的不是喝了多少口,而是水是否真的入腹。

很多人念佛像是在完成任务,心里想着'我今天要念多少',这样的念佛就像是数着钱过日子,数来数去,却从来不知道钱的真正用处。"

"那该怎么做呢?"张居士迫切地问。

谛闲法师站起身,走到窗前。

院子里的梧桐叶随风轻轻飘落,他指着这景象说:"你看这片叶子,它不问自己飘了多远,不管自己飘得快慢,就这么随风而去。

念佛也是这样,不必太执着于形式,重要的是要把心收回来。"

接着,法师从柜子里取出一本《阿弥陀经》,翻开其中一页:"经上说'一心不乱',这个'一心'不是指着急念完多少声,而是要让心安住在佛号上。

就像明镜照物,镜子不会去数自己照了多少东西,它只是静静地照着。"

张居士听得连连点头,眼中闪着泪光:"法师,我明白了。

这些年我太在意数量,反倒忘了最重要的是什么。"

谛闲法师欣慰地笑了:"知道就好。

修行如种花,不是浇水越多花就开得越好。

重要的是要让花自然生长,我们只需要用心照料。"

就在这时,院子里传来一阵念佛声。

张居士循声望去,看见几位老居士正在廊下经行念佛。

谛闲法师望着这一幕,忽然说道:"要知道,念佛还有个更重要的关键,这才是大多数人都没有参透的地方。"

谛闲法师继续说道:"念佛最重要的是要明白,我们不是在用心造佛,而是要让心回归到本来的清净。"

法师拿起茶杯,轻轻品了一口:"就像这杯茶,水本来是清澈的,只是被泥沙混浊了。

我们不需要去造一杯新的清水,只要让泥沙沉淀下来,水自然就清了。

念佛也是这样,不是要在心外去求一尊佛,而是要让本具的佛性显现出来。"

"《维摩诘经》上说:'心净则佛土净'。

很多人念佛是为了求一个清净的境界,却不知道清净本来就在自心中。

就像有人在浑水里画圈,想要看见月亮的倒影。

他们不知道,只要水静下来,月亮自然就会显现。"

谛闲法师又说:"禅宗六祖惠能大师开示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

'我们念佛不是要离开这个世界去找一个清净之地,而是要在当下认识自己的本来面目。"

"很多人把念佛当作一种逃避,以为念得越多,离烦恼就越远。

其实,真正的念佛是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觉知,不被境界所转。

衣来穿,饭来吃,但心常安住在清净的本性中。"

张居士听到这里,眼中露出恍然大悟的神情:"原来如此!我们总是在外面找佛,却不知道佛就在我们的心中。"

谛闲法师点点头:"没错。

净土宗莲池大师说:'境缘无好丑,好丑起于心。

'我们念佛不是要把心换个地方住,而是要认识心的本来面目。

当你真正明白这一点,念一声佛号和念十万声佛号,其实是一样的。"

"就像古德说的:'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

'重要的不是念了多少,而是每一念是否都与清净心相应。"

谛闲法师最后说:"所以,不要执着于数量,不要执着于声音的大小,也不要执着于感应。

只要把心安住在当下,保持觉知,自然就能与佛心相应。

这才是念佛的真正要义。"

张居士起身顶礼:"感恩法师开示,今天我终于明白了这么多年来修行的误区。"

夕阳西下,寺院的钟声悠悠响起。

谛闲法师看着张居士离去的背影,脸上露出慈祥的笑容。

院子里的梧桐叶依然在秋风中轻轻飘落,但张居士的心却前所未有的清明。

这一番开示,不仅点醒了张居士,也让后人明白了念佛的真谛。

念佛不是一种形式,而是返回自心的道路;不是追求数量,而是寻找内心的清净;不是逃避现实,而是在日常中活出佛心。

来源:灰灰子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