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炸裂了!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3-28 05:12 2

摘要:最最关键的是,在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下,信达生物实现首次盈利,同比扭亏净赚近3.32亿元!

昨天刚提醒完创新药的投资机会,

今天创新药就彻底爆发:

港股创新药单日暴涨近6%

爆发的导火索——信达生物超级炸裂的24年财报超!

2024年,公司总收入94.22亿元,同比增长51.8%;

产品收入82.3亿元,同比增长43.6%。

亏损9463.1万元,同比大幅收窄90.8%。

最最关键的是,在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下,信达生物实现首次盈利,同比扭亏净赚近3.32亿元!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这么说吧,以前市场对我国创新药行业的定位是只会烧钱的赔钱货。

信达生物的这份业绩,让市场开始意识到,我们的生物药企也可以赚钱了!

创新药不再是“吞金兽”,要变成“下金蛋的鸡”了。

有时候在历史的关键拐点,市场反应就是这么迟钝,

和铂、联邦、恒瑞医药卖药给国际大药企,合作达到近90亿美元,几乎已经在明示创新药要迎来盈利周期了,都没引发创新药大涨。

而信达生物2024非国标盈利却激活了整个板块,让大家对创新药的信心一下子又起来了。

今天信达生物的股价也是相当炸裂,单日大涨17%。

机构抢筹,虽迟但到。

曾经被骂的有多凶,现在被抢的就有多猛。

因为买涨不买跌就是人类的天性。

公司其实还是那个公司,跌的时候就会被骂,涨起来都是NB。

今天创新药一大涨,后台又有朋友问网叔:

“还能不能上车?”

关于创新药的核心逻辑,网叔在昨天的文章《有种强烈的预感》里已经说的很清楚了。

向了解创新药投资机会的,强烈建议大家看一看,相信你看完会有收获。

至于上面这位朋友的问题,

如果你是想买入就立刻赚钱,就是想赚一波市场波动的快钱,那还是别上了。

短期市场走势难测,说不定明天就回调。

但如果你是真心看好这个赛道,想赚周期反转的钱,仓位不高的话当然可以上车。

不过要记得控制好节奏和仓位,

创新药反转的其实很明确,但过程肯定不会一帆风顺。

所以控制好节奏就很关键。

网叔以创新药为核心的医药组合,目前已经配置了50%的仓位。

接下来就等4月年报一季报业绩兑现,

如果业绩确定翻转,那我们会迅速把剩余的仓位打上去。

如果业绩还没翻转,那我们就继续坚持在低位布局便宜筹码。

昨天,泡泡玛特交出了一份震撼资本市场的成绩单!

全年营收130.4亿元,同比暴增106.9%!

经调整净利润更是达到34亿元,同比飙升185.9%!

其中海外业务同比暴增375.2%至50.7亿元,毛利率提升至66.8%,创历史新高。

具体来看,主要是LABUBU和毛绒玩具增长比较猛。

这份业绩出来后,很多人都表示不理解,

“一个卖盲盒的公司,凭什么这么牛?”

“不就是“割韭菜”吗?谁会买这玩意儿?”

……

但泡泡玛特用实打实地业绩,给了很多人一记响亮的耳光。

其实泡泡玛特的爆发一点也不意外。

还记得网叔之前分析消费行业的核心逻辑吗?

增量市场在年轻群体,而且年轻群体消费观念已经改变,更加注重情绪消费,这就注定了消费未来的主旋律会是分化。

看看最近的消费股,简直是两个极端:

一边是不断超越市场预期:

海底捞:

核心经营利润同比大增18.7%,

平均翻台率提升至4.1次/天(连续两年增长),

营收利润均创历史新高。

蜜雪冰城:

2024年营收为248.3亿元,yoy+22.3%;归母净利润为44.4亿元,yoy+41.4%。

另外一边是营收、利润双降:

双汇火腿:全年营收595.61亿元,同比-0.55%;归母净利49.89亿元,同比-1.26%

桃李面包:全年营收60.87亿元,同比-9.93%;归母净利5.22亿元,同比-9.05%。

汤臣倍健:全年营收68.38亿元,同比-27.30%;归母净利6.53亿元,同比-62.62%

……

这个趋势,就像是一场严酷的自然选择:

注重情绪体验的新兴消费,正在疯狂生长,

依赖传统模式(人口增量、地产经济)的老消费,正在悄然衰落。

这也是网叔消费组合的核心构建思路:

以有增量市场的新兴消费为核心,降低“老消费”的配置比例。

把握消费赛道正在进入上行周期细分板块的机会。

这里先做个预告,

网叔消费组合已经提交并且正在过审中。

不出意外,下周就能上架,上架后网叔会第一时间通知。

美股要踩空了吗?

前两天美股反弹,一些朋友留质问网叔:

美股怎么还不发车?再不发车就错过下一轮牛市了!

还有朋友留言:眼看美股已经有上涨迹象,果断重仓上车美股,

有的朋友昨天刚进去,今天就吃一记大跌。

网叔看了一下,目前市场上的QDII美股基金,溢价率一个比一个高,最高的甚至高达15%以上。

这意味着如果你直接买入溢价率最高的基金,当天就要亏超过10%。美股就算涨了15%,你还是不挣钱。

大家想抄底优质资产的心情,网叔当然理解。

但是网叔还是那句话:

再优质的资产,如果价格不便宜,也就没那么优质了。

很多朋友都不理解网叔为什么不跟风重仓“抄底”美股,为什么一直说美股不便宜。

本质上是很多人没有看透驱动美股上涨核心逻辑的变化。

疫情后,美股上涨的核心驱动是——AI产业垄断地位带来的估值重构。

市场为什么能给纳斯达克那么高的估值?

2024年美股“七巨头”(苹果、微软、英伟达等)平均营收增速为18%,净利润增速达32%,显著高于标普500整体水平(营收+7%、利润+12%)。

市场给予其平均35倍PE(标普500为22倍),溢价来源于AI技术垄断下对未来盈利的线性外推。

美国AI企业占全球AI芯片市场90%、云服务市场65%,深度绑定全球产业链(如英伟达GPU垄断数据中心市场)。

这种技术护城河被视为支撑高估值的关键。

但是中国Deepseek的横空出世,让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

老美在AI产业的垄断地位带来的未必是利润,反而可能是产能过剩。

AI的发展未必要依赖大量的资本支出。

DeepSeek-R1模型训练成本仅557万美元(为GPT-4的5%),性能对标国际顶尖模型。

其开源策略直接冲击英伟达高端GPU需求逻辑,导致其股价单日暴跌17%(2025年1月27日)

昨天,TD证券旗下TD Cowen发布的一份报告,如一颗重磅炸弹,在美股市场掀起轩然大波,美国AI概念股应声暴跌。

TD Cowen报告显示,微软放弃在美欧合计耗电2GW的新数据中心项目,原因是计算机集群供应过剩。

此消息一出,美股芯片股跌幅迅速扩大。费城半导体指数收跌约3.3%,英伟达收跌超5.7%,领跌科技七巨头,AI概念股普跌,超微电脑收跌近8.9%。

无独有偶,之前3月24日,阿里巴巴集团董事长蔡崇信在香港汇丰全球投资峰会上发出警告:全球AI数据中心建设热潮可能已有泡沫隐患。

可以说,这种AI 支撑起来的估值重构,正在松动。

再来看老美的经济基本面,

而在Deepseek持续暴走的同时,特朗普又开始疯狂搞事情,到处乱加关税。

关税不论是对美国经济还是全球经济,都绝对谈不上利好。

来看看2018年第一次大规模的关税战期间美股表现,

纳指2018年从高点下跌了23%,标普500指数从高点下跌了20%,

而彼时美国刚刚通过减税法案、对企业经营发展是绝对的利好,依然没有挡住关税造成的市场彻底崩盘。

如今懂王上台,关税战卷土重来,老美经济还能维持前两年那种每年近3%的高增速吗?

来看看海外各大机构对老美未来经济增速的预期:

惠誉:将2025年增速从2.1%下调至1.7%,2026年增速从1.7%进一步调低至1.5%,主要是由于全球贸易战推高通胀并延迟美联储降息。

高盛:将2025年第四季度GDP增速从2.2%调降至1.7%,认为关税政策对消费和投资的负面影响超出预期。

摩根士丹利:将2025年增速从1.9%下调至1.5%,强调关税冲击和劳动力市场紧张导致滞胀风险加剧

标普:预测关税政策可能导致美国实际GDP在12个月内下降0.6%,并推升CPI约0.5-0.7个百分点,加剧滞胀风险。

……

即便是抛开核心逻辑的松动,只看估值,美股当前的性价比也不高。

标普500的历史平均市盈率,1954年以来的历史均值为16.9倍,1990年以来的历史均值为16.6倍。

截止2025年3月27日,标普500的市盈率是26.36倍。当前市盈率是显著高于长期历史均值,处于历史分位极高水平。

带着“美股永远涨”的思想钢印,买入标普500的“投资者”,从概率上来说,较大概率在未来会比较难过。

因为,高估永远是最大的原罪。

之前有人研究了1962年到2016年的美股,

发现市盈率小于15倍的时候,市场在未来10年里的回报率为317%;市盈率高于25倍的市场,10年回报率仅为65%。

买的越便宜,则未来收益越高;买的越贵,则未来收益越低。

这是永恒的真理。

网叔一直和强调:好资产、好周期、好价格。

美股当然是好资产,这是毋庸置疑的。

但结合周期来看当前的价格,距离好价格还差不少。

而大部分人之所以会投资亏钱,十有八九都是因为买的太贵。

有人说,只要资产好,时间可以消化估值。

网叔就想问,2021年买茅台的朋友有吗?这几年心情还好吗?

看着别人陆续开始赚钱,你一直在消化估值,能做到非常淡定吗?

如果不能,那就老老实实的要求好价格。

聊聊耐心

普通投资者做投资,最重要的品质——耐心

在网叔看来甚至没有之一。

很多人总是想着快速赚钱,像打仗一样急于攻城略地。

但投资不是在玩“即时战略游戏”,而是在下一盘“长期棋局”。

需要走一步看三步,谋定而后动。

机会从来不是“抢”来的,而是“等”来的!

急躁和短视,是投资的天敌。

大多数投资者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

过分关注每一个细微的得失,把短期波动看得比长期趋势更重要。

结果就是忽视了最关键的长期因素,在错误的周期做看似争取的事。

耐心不仅仅是等待,

耐心是控制内心的贪婪和恐惧,

耐心是相信长期价值,不被短期噪音干扰。

投资如人生,急不得。

慢慢来,其实是最快的方式。

来源:网叔点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