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预期下滑、研发受阻,阿尔茨海默病市场再遇寒冬?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3-28 00:40 2

摘要:日前,FirstWord PHARMA发布消息称,卫材正在下调Leqembi(lecanemab)的销售预测。去年3月,卫材预期Leqembi在2027财年的销售额约为5000亿日元(约33.3亿美元),而如今的预期在 2500 亿日元到 2800 亿日元之间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韩利明 上海报道

日前,FirstWord PHARMA发布消息称,卫材正在下调Leqembi(lecanemab)的销售预测。去年3月,卫材预期Leqembi在2027财年的销售额约为5000亿日元(约33.3亿美元),而如今的预期在 2500 亿日元到 2800 亿日元之间(约合 16.65 亿美元 - 18.65 亿美元)。

图片来源:FirstWord PHARMA官网

Leqembi即仑卡奈单抗,是卫材/渤健联合研发的、全球首个针对AD(阿尔茨海默病)病因的突破性靶向药物。2023年7月,仑卡奈单抗获美国FDA完全批准上市,成为2003年来首获FDA完全批准的AD新药,也开启了AD治疗跨入“对因治疗”新时代。

对于此次下调销售预期的原因,相关资料显示,一方面考虑到美国市场的推广延迟,以及从各地区推出情况中获得的经验教训;另一方面则基于竞争态势、流行病学数据和品牌认知度(BBM)渗透率进行情景分析,同时考虑下行风险。

而就在卫材下调仑卡奈单抗销售预期之际,一款靶向错构的细丝蛋白A(FLNA)的AD新药宣布Ⅲ期研究失败。这无疑为原本就挑战重重的AD药物研发与市场前景,再度蒙上一层阴影。

下调销售预期的背后

作为一种进行性、不可逆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长期以来,阿尔茨海默病难以通过药物手段进行长效控制,患者面临缺医少药困境。预计到2050年,全世界由阿尔茨海默病引起的痴呆患者将增加到近1.39亿人,社会和家庭的护理负担将显著增加。

随着仑卡奈单抗、礼来的donanemab(多奈单抗)先后获美国FDA批准,用于治疗早期AD患者,数据预测,在新疗法的推动下,AD药物治疗市场将以20%的年复合增长率高速增长,到2030年,8个主要国家的市场规模预计合计137亿美元。

但面对庞大的患者群体和市场蓝海,卫材已多次下调仑卡奈单抗的销售预期。2024年11月,卫材宣布2024 财年仑卡奈单抗的销售预期从565亿日元(约合3.76亿美元)下调至 425亿日元(约合 2.83 亿美元),其中美国销售预期从 435 亿日元(约合2.89亿美元)下调至265亿日元(1.76亿美元)。

根据卫材在今年2月披露的2024财年Q3业绩报告,2024年4月1日至2024年12月31日,仑卡奈单抗的全球收入达到296亿日元(约合1.97亿美元),同比增长超2000%。卫材预计该药的2024财年收入有望实现425亿日元的预期目标。

在中国,仑卡奈单抗于2024年6月底上市,报告期内已创造了28亿日元(约合0.19亿美元)的收入。有接近卫材的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指出,“考虑到乐意保(仑卡奈单抗在中国市场的商品名)的定价,其市场销售已超出预期。”

不过,也有行业分析师向21世纪经济报道指出,“虽然目前药物治疗指南已经把仑卡奈单抗写了进去,但是比如像AD确诊的‘金标准’PET影像检测和脑脊液检测目前都面临复杂、成本居高不下且侵入性强;同时,约20万元的年治疗费用下,考虑到存在的不良反应比如淀粉样蛋白相关影像异常(ARIA)导致的脑水肿或者脑出血,这款药实际应用的效果目前也存在着比较大的争议,整体从市场化角度来看仍需要进一步观察。”

“在市场竞争与管线冲击方面,考虑到面临礼来等销售渠道更强大的大药企的未来竞争,随着其他阿尔茨海默新药的临市,企业调低自身的销售预期也是情有可原的。”上述行业分析师补充。

从药物价格来看,公开资料显示,仑卡奈单抗国内定价为每瓶2508元[规格为200毫克(2毫升)/瓶]。该价格相比此前海南博鳌先行先试区的价格低四分之一,且与美国、日本的医保价格相当。根据患者体重的不同浮动,推荐剂量为10毫克/公斤,每两周使用一次。以此测算,一个体重为60千克的患者需要的药量为600毫克,约3瓶药物,单次使用花费约7500元,月治疗费用约为1.5万元,年治疗费用约18万元。

作为对比,2024年12月在中国获批上市的多奈单抗,目前尚未披露其在国内市场的价格,不过礼来中国在3月26日宣布该款药物正式纳入广州定制型商业健康保险“穗新保珠江药安心”的创新药械保障目录。根据多奈单抗在美国的定价,达到每瓶 695.65美元,年治疗费用达到3.2万美元。

面对包括多奈单抗在内的市场竞逐,卫材也在加速AD领域的市场布局。2025年1月,FDA最新批准了仑卡奈单抗的每月维持剂量为10mg/kg,通过静脉注射(IV)给药。此外,卫材还推出了仑卡奈单抗的皮下注射剂型,PDUFA日期为2025年8月31日。

今年3月14日,卫材发布公告显示拟邀约收购EcoNaviSta Inc.。卫材方面认为,EcoNaviSta的Life Rhythm Navi可能成为其痴呆平台的核心解决方案之一,有必要通过将 其设为全资子公司来实现迅速且灵活的决策,以便利用两家公司的优势创造更多的协同效应和利益。

研发困境与多元探索之路

在老龄程度加深的当下,从治疗方法等方面攻克阿尔茨海默病刻不容缓。但由于AD病因至今尚不完全清楚,使其难以跨越研发“死亡谷”。根据美国药物生产与研发协会发布的研究报告,仅2000-2017年间,全球累计在阿尔茨海默病药物上的研发投入就超过6000亿美元,失败的临床药物超过300种,失败率高达99.6%,占所有药物研发失败率首位。

公开资料显示,FLNA(细丝蛋白A)与Aβ蛋白、tau蛋白被认为是导致AD的三大元凶。Simufilam作为目前AD领域中唯一一款FLNA靶向药物,3月25日,Cassava Sciences表示,Simufilam用于治疗轻度至中度AD的Ⅲ期REFOCUS-ALZ研究未能达到主要终点,宣告研发失败。

尽管挑战之大,业内对该领域的药物研发依然充满期待。“随着我国生物医药创新发展,下一个国产‘十亿美元分子’必须要出现在一个大赛道,而且是难治疾病,期待能出现在帕金森症或者阿尔茨海默病赛道,这是全人类目前还没有攻克的领域。”上述分析师表示。

目前,诺和诺德、礼来等多家跨国药企也在探索GLP-1类药物在脑健康疾病中的应用。在阿尔茨海默病协会国际会议(AAIC)2024年会上公布一项2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诺和诺德开发的利拉鲁肽能够保护轻度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大脑,并通过减缓大脑中对记忆、学习、语言和决策至关重要的部分的萎缩,在治疗一年后使患者认知能力下降幅度降低了多达18%。但该临床试验未达主要终点。

药物之外,AD领域的数字疗法也在发展。作为2025年首支在港交所上市的新股,脑动极光在招股书中透露,国家卫生健康委已与脑动极光达成合作,计划在未来5年内帮助超过2100家公立医院建立认知中心,这将有力促进未来五年中国认知障碍数字疗法市场的发展。

不过,上述分析师指出,目前数字疗法在领域里面,从商业模式上来看还是处于一个比较前期的“场景搭建”阶段,主要的挑战还是在于如何让支付方买单(如保险、C 端、医院等),但目前还没有看到一个商业模式上跑得比较好的企业,像脑动极光在医院端的收入持续性以及利润率,如果单纯依靠政策来打强心针,是比较有挑战的。从整个行业来看,截至目前市场教育成本仍然很高,在应用场景上,基本上大家还都处于探索阶段。

“从全球范围来看,鉴于阿尔茨海默患病机制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未来的治疗可能会围绕多种机制的联合用药。”但该分析师认为,目前老年人多重用药的情况已经很严峻,在此背景下,更重要的是对于风险人群的干预。

“阿尔茨海默病的疾病信号会提前15-20年出现,根据来自柳叶刀的权威研究有多达40%以上的阿尔茨海默病是可以在MCI(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及临床前阶段等干预的黄金窗口期被逆转及延缓的。”上述分析师解释道。

来源:寒夜露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