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3月27日,广州市性病麻风病防治智能平台“羊城医访V2.0”上线暨梅毒防控高峰论坛召开。据记者了解,“羊城医访V2.0”平台由广州市皮肤病医院主导开发,旨在通过数字化手段提升公众对性病、麻风病的防治意识,优化高风险人群筛查与诊疗服务闭环管理,为广州市公共卫生防
3月27日,广州市性病麻风病防治智能平台“羊城医访V2.0”上线暨梅毒防控高峰论坛召开。据记者了解,“羊城医访V2.0”平台由广州市皮肤病医院主导开发,旨在通过数字化手段提升公众对性病、麻风病的防治意识,优化高风险人群筛查与诊疗服务闭环管理,为广州市公共卫生防控体系注入新动能。
广州市皮肤病医院院长叶兴东表示:“‘羊城医访V2.0’版本强化了用户体验与防控实效,通过精细化管理和智能化服务,推动性病和麻风病的‘早筛早治’落地。”
从匿名测评到闭环管理:平台功能全面升级
据记者了解,“羊城医访”平台自2020年7月上线以来,作为国家性病防控新媒体平台的示范项目,已累计服务超1600人次梅毒风险测评,筛查出高风险215例、中风险442例,通过线上转介功能链接“广州健康通”实现预约就诊,精准覆盖男男同性性行为等重点人群。
叶兴东领衔完成的《广州市梅毒流行病学与预防控制策略研究》课题论文成果和自主知识产权开发的“羊城医访”智能平台。“此次升级的V2.0版本以微信小程序为载体,新增了多项功能。”叶兴东教授向记者介绍,目前智能平台,增加了麻风病风险自评,用户可通过图文比对完成麻风疑似症状自检,系统则会智能推荐公立医院皮肤科就诊;其次,增加了“诊疗闭环管理”,系统打通“医师发起转介→患者预约→接诊反馈”全流程,提升追踪效率。值得一提的是,平台还会根据用户需求定制性病、麻风病防治知识,支持医患在线沟通,实现了科普精准推送。
叶兴东表示,“羊城医访V2.0”的推出,标志着广州市性病、麻风病防治迈入“互联网+精准医疗”新阶段。平台通过简化就医流程、增强科普传播、完善数据闭环,不仅为公众提供便捷服务,更为政府决策和防控策略优化提供数据支撑。
梅毒防控成效显著隐性病例管理成新挑战
记者从会议上获悉,广州市梅毒防控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叶兴东介绍,自2010年国家《梅毒预防与控制规划》实施以来,早期梅毒发病率持续下降,其他四种主要性病上升趋势被遏制。2020年,广州市通过国家梅毒规划终期评估。
随着医疗机构术前、孕产检等梅毒筛查普及,隐性梅毒报告病例逐年增多,其中多为传染性较低的晚期或血清固定病例,需强化随访管理。
据统计,截至2023年底,隐性梅毒报病数接近梅毒总病例数的90%。叶兴东表示,梅毒有一个特点,即使经过规范化治疗,甚至治愈,梅毒螺旋体血清特异性抗体试验(比如TPPA)仍大多数维持终身阳性。同一个梅毒血清阳性患者在不同医疗机构随访就诊,可能存在多次报告的现象,重报问题一定程度增加了隐性梅毒报告病例数。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控制中心流行病学室主任龚向东表示,患者查出梅毒结果是阳性以后,往往得不到转介,通过“羊城医访V2.0”平台可以帮助患者转介,进一步甄别有公共卫生意义的隐性梅毒。
麻风病低流行下防控重点:科普与监测并重
自1997年达到“基本消灭”标准后,广州市麻风病年患病率、发病率始终低于1/10万,维持散发低流行状态。叶兴东指出,当前防治核心在于加强科普宣传,提高对性病、麻风病公众认知,引导高风险人群主动筛查和规范诊治,并通过“羊城医访”等工具加强患者随访与高危人群追踪。
龚向东表示,“羊城医访V2.0”智能平台的推广应用,可大大方便公众主动获取性病、麻风病防治医疗服务,也为性病、麻风病防治工作提供了强力的工具支撑。同时他也希望,加强平台的数据分析,尤其是纳入人工智能,不断完善和调整服务方式,为政府决策提供支持。
文、图| 记者 张华 通讯员 潘宁
来源:羊城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