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何以浙江为窗口,向世界讲好中国式现代化故事?3月27日,《潮涌之江:中国发展看“浙”里》新书发布活动在北京举行。该书由外文出版社出版,外文出版社荣誉英文主编大卫·弗格森执笔。活动由中国外文局和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指导,外文出版社与浙江省国际传播中心联合主办。来
今天的浙江,扛起共同富裕先行、中国式现代化先行的使命。浙江之窗,正面向世界闪闪发光。
如何以浙江为窗口,向世界讲好中国式现代化故事?3月27日,《潮涌之江:中国发展看“浙”里》新书发布活动在北京举行。该书由外文出版社出版,外文出版社荣誉英文主编大卫·弗格森执笔。活动由中国外文局和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指导,外文出版社与浙江省国际传播中心联合主办。来自国内国际传播业界和学界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如何向世界讲好中国式现代化故事。
中英文版图书《潮涌之江:中国发展看“浙”里》,用一个个具体生动的人物、故事,展现了浙江在“八八战略”指引下发生的精彩蝶变,讲述了以浙江为代表的中国式现代化故事。
为了让更多人知道这些故事,浙江省国际传播中心和外文出版社还联手策划推出了融媒体产品《解码中国——大卫看“浙”里》,通过视频、音频、图文报道等全媒体形式,形成了立体传播声势。
一
在中国19年,大卫饱览古今书卷,更走过漫漫长路。2023年夏天,他应邀撰写一本关于浙江发展的新书。
杭州亚运会期间,他专程来到浙江做调研,这给了他一个发现浙江的机会。
在杭州,他参观了“大道之行——‘八八战略’实施20周年大型主题展览”。在此之前,他已经对“八八战略”十分熟悉。
在浙江,他深入这里的大城小村,实地采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诞生地安吉余村、“垦荒精神”发源地台州大陈岛、宁波舟山港、义乌国际商贸城、吉利集团等,从外国人的视角进行观察,从民营经济、对外开放、数字经济、绿色生产力等角度切入,写出了自己对浙江高质量发展的深切思考。大卫以十余万字,生动讲述了他如何在浙江找到中国发展密码。
“如果必须让我用一个词语,概括浙江和我在浙江的经历,我想这个词是‘有序’。”大卫说。他认为浙江是他在中国所见的最整洁、最干净的地方。浙江的有趣之处在于,它的70%是山区,这对于城市经济发展来说是一个真正的挑战,而浙江很好地利用了所有可用的土地,不论是城镇的街角,还是火车车窗外的农田,都整洁有序。
“在浙江看不到一丁点‘临时’,因为‘临时’意味着混乱。人们清楚地规划着一切,从整个省的发展到每一亩土地的利用。一切都非常高效。”大卫这样描述自己的感受。
大卫在书中探索的,正是人们做了什么,让浙江在进入21世纪之后的这20多年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二
在浙江,大卫看到了什么?“要了解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浙江是一个极佳的窗口。”经过一年多的调研和写作,大卫在新书导语中这样写道。
在义乌国际商贸城,他惊喜地发现,这里的饮品店居然有菲奈特·布兰卡和布兰卡·蒙塔两种酒。“你几乎不可能在意大利以外的任何地方找到奈特·布兰卡,布兰卡·蒙塔就更加罕见了。”大卫在书中写道,他必须每样都拿上一瓶。
在这个被公认的世界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几乎可以找到任何你需要的商品。大卫不止一次在书中提问,为什么是义乌?它不在海岸线上,地理位置不算优越,它的人口也不是浙江之最,看上去没有任何优势。走进一家毛绒玩具店铺后,大卫通过店主王秋婷一家,找到了答案:王家人通过20年的时间,从零开始做到了全球最大的毛绒玩具经销商之一。这样成功的故事在义乌市场还有很多,它们证明了义乌人的勇气、勤奋和生意头脑,很大程度上解释了为什么义乌能够取得非凡的成就。
在大陈岛,他还见到了两位十分有创造力的企业家孔庆磊和缪友春,“他们没有接受过任何特殊教育,他们凭借强大的进取心寻找机会,并抓住机会,我想这些人能够代表一种属于浙江的精神。”大卫说。
同样在大陈岛,大卫见到了期望中的美丽海岸线。这里的“蓝色循环”项目使用的垃圾处理方式异常广泛,其中有一种由可回收的海洋塑料制成的手机壳,扫描上面的二维码,便可对收集和回收塑料过程中的每一步进行跟踪,这给大卫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而在大陈岛上,环保项目不止一个。
在衢州,大卫见到了孔子第76代嫡长孙孔令立。大卫说,在他的人生中,遇到一个可以追溯到两千年前的圣人后裔,是一种独一无二的经历。
“中国拥有伟大的历史,我知道宋代时皇帝南下,但我不了解有一群孔子的后裔从山东离开陪伴皇帝。”大卫说。采访时,和大卫同行者约有十人,他们一起来到孔令立的书房。大卫本以为气氛会尴尬,没想到他们却像多年未见的老友般谈笑风生,以至于大卫把事前准备好的正式问题都抛之脑后。
他们一起喝了黄酒,度过了一段非常愉快的时光。一行人离开时,孔令立往大卫的口袋里装满了花生,还硬要送给他一支雪茄、一起喝的那瓶黄酒和一本由他签名的《论语》。“我想这是我从这次经历中获得的智慧。”大卫说,“我确信孔子和其他先哲们在现实中也是这样的,让人感受到的并非严肃疏离,而是舒服自在,正如那句名言‘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一样。”
大卫刚到莫干山镇上时,以为自己置身于瑞士或奥地利某个繁荣小镇。街道十分干净,其他公共区域也打扫得一尘不染,没有任何一个角落存在破败或衰落的痕迹。
“如果我把一个普通美国人带到浙江的村庄,他一定会非常惊讶。”大卫在采访中说。村庄的繁荣程度令人赞叹,对于那些始终被灌输关于中国的刻板印象,习惯于想象北京和上海以外的中国只不过是一片巨大的稻田,到处都是贫困农民的外国人来说,似乎不太可信。他还注意到,村庄中的人都在不遗余力地寻找并展现独有特色,从而使自身脱颖而出。
当大卫到达安吉县余村青来集园区时,看到这里聚集着数百位“数字游民”。这些想要走出城市的怀有理想的年轻人,所在的社区却呈现出系统化、结构化和专业化,让大卫对它的未来充满希望。
在离杭州很近的外桐坞,200多位艺术家工作和生活在这里,他们的工作室又催生出大量的相关商业设施,让这个村庄逐渐成为艺术家和艺术爱好者的一座灯塔。
在龙游一个叫泉井垄的小村庄,村民们粉刷了每一栋建筑,或以简单的颜色,或以精致的设计,村庄的每一块土地都用来种植灌木、花卉和蔬菜,让这个少数民族村庄看起来像一本儿童故事书。“在世界上的任何地方,我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景色,这令我印象深刻。”大卫说。
三
大卫认为,中国的现代化不同于西方,是采用了一种为人民而工作的模式,确保每个普通人的利益和共享发展。
大卫说,他只走过了浙江的一小部分。不过,在他走访过的城市、到过的群山、驻足过的海岸,他都尽可能去探索、寻找和体验。
在3月27日的新书发布活动上,还播放了由浙江省国际传播中心与外文出版社联合策划的融媒体产品《解码中国——大卫看“浙”里》的代表作。
其实,大卫在浙江调研期间,浙江省国际传播中心记者便一路陪同、拍摄,在他的调研成果《潮涌之江:中国发展看“浙”里》中英双语版图书出版前,《解码中国——大卫看“浙”里》系列报道重磅推出进行预热,目前已经发布预告片和4集短视频及配套音频、图文报道,形成了全媒体传播声势。这是中央媒体、地方媒体优势互补,共同讲好中国式现代化故事的生动案例。
该系列上线后,迅速引发海内外广泛关注,美联社、美国福克斯广播公司、美国广播公司、意大利ADNKronos、西班牙EuropaPress等500余家海外主流媒体纷纷转载,目前海外传播量已突破5000万次。
大卫在片中说,“我所描绘的画面虽然远非全貌,但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当他回顾整个调研工作时,他这样总结:“我可以满怀信心地对这个战略各个方面的实践上给浙江人民打出高分。”
来源: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