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3月27日,全球游戏行业迎来重磅消息:法国育碧(Ubisoft)宣布拆分旗下三大旗舰IP《刺客信条》《孤岛惊魂》《彩虹六号》及其开发团队,成立独立子公司并引入腾讯11.6亿欧元战略投资。
文 | 刘士武(36氪游戏)
2025年3月27日,全球游戏行业迎来重磅消息:法国育碧(Ubisoft)宣布拆分旗下三大旗舰IP《刺客信条》《孤岛惊魂》《彩虹六号》及其开发团队,成立独立子公司并引入腾讯11.6亿欧元战略投资。
交易完成后,腾讯将持有新子公司25%股权,而子公司投前估值达40亿欧元(约313亿元人民币),相当于育碧当前市值的2倍。
受此消息刺激,育碧股价盘后涨幅近14%,资本市场初步对这场“IP资本化实验”投出了信任票。
育碧久违的“大涨”
此次交易的核心条款显示,腾讯注资将用于偿还育碧债务及新公司运营,但不涉足创意决策权——育碧保留IP所有权及100%控制权,仅向子公司授予“全球独家永久IP授权”以换取特许权使用费;腾讯获提名一名无表决权董事会观察员席位,并享有常规少数股东保护条款(如对重大资产处置的否决权)。
育碧CEO Yves Guillemot称此举是“释放资产价值、加速敏捷转型”的关键一步,而腾讯总裁刘炽平则将目标锚定“打造长期常青游戏平台”。
育碧公告原文
至此,腾讯和育碧“亲密关系”再次升温了。
两大头部厂商的深入合作最早可以追溯到七年前。2018年,腾讯以5%持股进入育碧股东名单,助其从维旺迪恶意收购中脱身;2022年增持至11%,成为第二大外部股东;本次交易后,腾讯则在育碧体系内形成“母公司股权+子公司权益”双重布局。
产品协同层面,双方合作亦步步为营:2023年腾讯代理《全境封锁2》国服,通过社交裂变玩法提升DAU 37%;2024年联合开发《彩虹六号手游》,虽项目中途经历过数个月的“停摆”,但产品目前仍在推进。
有分析师指出,腾讯对育碧的渗透遵循“先技术后IP”路径,此次拆分三大IP独立运营,实为规避欧盟反垄断风险的“曲线控制”策略。
对腾讯而言,这场“豪赌”直指三大战略缺口:其一,填补主机/PC生态短板。天美、光子等工作室虽称霸移动端,但《刺客信条》系列(累计销量超2亿套)的3A基因恰是稀缺资源;其二,验证免费模式(F2P)嫁接可能性。新子公司有机会通过“引入免费入口、增强社交属性”,将育碧旗下游戏与腾讯《PUBG Mobile》《王者荣耀》等游戏的GaaS运营方法论相结合;其三,构建全球化IP矩阵。据预测,2026年服务型3A游戏收入占比将超45%,而《彩虹六号:围攻》(MAU 5800万)等成熟IP正是抢占赛道的利器。
育碧的困局与破局同样值得深思。财务层面,其2024Q3净负债达12亿欧元,拆分资产可优化债务结构;组织层面,育碧公司超30%员工(魁北克、蒙特利尔、巴塞罗那三大王牌工作室为核心)集中于三大IP团队,独立运营有望提升人效;创新层面,保留《幽灵行动》《全境封锁》等IP后,育碧可专注AI生成内容等“颠覆性技术”研发。
值得注意的是,育碧此前因《刺客信条:影》跳票及《星球大战:亡命之徒》销量低迷,股价一度暴跌61.68%,育碧小股东、私募基金AJ Investments甚至呼吁私有化并更换管理层。所以此番交易或为Guillemot家族抵御外部压力的关键防线。
另外,这场交易或将引发三重链式反应:商业模式上,传统买断制加速向“本体付费+DLC+内购”混合模式迁徙;竞争格局上,索尼、微软或跟进投资中型厂商,EA已启动《战地》系列独立工作室评估;中国厂商出海路径上,“技术换IP”或成新范式,网易、米哈游等或加速绑定海外IP持有方。
其中的潜在风险也不容忽视:
仍可能需要通过欧盟反垄断审查,证明不构成“实质性控制”;核心团队流失风险:腾讯所持新子公司股份有5年锁定期承诺,除非育碧不再持有新子公司多数投票权及股本,否则腾讯在5年内不得转让股份;育碧持股限制:交易完成后2年内,育碧不得放弃对新子公司多数投票权及股本的持有;IP跨文化运营挑战(如《刺客信条》中国背景作品本地化)。腾讯此次“精准切割”式投资,本质是对3A游戏工业化能力的定向采购。
若《刺客信条:影》能验证“单机叙事+服务型玩法”融合模型,或将催生3A游戏新物种。而对育碧而言,能否借腾讯之力打破“叫好不叫座”魔咒,将决定其下一个十年的生死棋局。
当资本狂欢退潮后,真正考验双方的,仍是能否在“创意自由”与“商业变现”间找到动态平衡点——这场豪赌的终局,或许正伴随着2025年底的到来而悄然倒计时。
来源:什么都往DNA里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