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都伉俪携手追寻“青花梦”——振鹭堂让高端御窑青花瓷走进百姓生活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3-28 09:58 2

摘要:田金兰,艺名海兰,中国少数民族用品协会会员、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青花绘制”代表性传承人。景德镇振鹭堂品牌创立人、工艺美术总监。

工匠简介

田金兰,艺名海兰,中国少数民族用品协会会员、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青花绘制”代表性传承人。景德镇振鹭堂品牌创立人、工艺美术总监。

工匠简介

黄刚,中国少数民族用品协会理事、国家一级陶瓷工艺师(高级技师)、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原料工艺类”代表性传承人、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振鹭堂品牌创始人、主理人。

“青花瓷的青色在别人眼里是单一的,但在我的眼里却变化出上千种色彩,随着画笔的勾勒,这一抹青蓝蕴含着元代粗狂豪放的气韵、闪耀着明代淡雅清新的灵动、展现着清代繁复华美的贵气……青花瓷不仅在工艺上体现着古人极致的审美意趣,更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它既闪耀着中华传统文化与人文精神的智慧之光,又浸染着世俗生活的人间烟火,因而被历代传承,经世不衰。我在绘制传统青花图案时,会融合各个历史时期的工艺技法,将传统技法运用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使振鹭堂的青花瓷呈现出细腻、典雅、幽远、雄峻的深远意境。”采访一开始,田金兰就向记者描述了她对青花瓷的独到见解与深刻领悟。

黄刚对记者说:“我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传承人,一方面要继承景德镇千余年的青花制瓷工艺,另一方面也要研究更新、更优秀的釉料选材与配比。我们的作品始终坚持古法烧制,保留着传统的青白灰釉,专注于景德镇铁系釉中青白灰釉青花瓷等高温原矿釉料的配制和传承,这既是对传统的延续与致敬,更是为技艺的创新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多年来,田金兰、黄刚夫妻携手,共同致力于景德镇传统青花技法的传承工作,不断打造景德镇振鹭堂品牌形象。他们以匠人之心,在千年瓷都孜孜以求地追寻着专属于他们两个人的“青花梦”,携手助力高端御窑青花瓷走进百姓生活。

守正创新 重现御窑青花瓷风采

据了解,景德镇有四大名瓷:青花瓷、粉彩瓷、玲珑瓷、颜色釉瓷。青花瓷位居榜首,在元代景德镇的湖田窑就已经出现技艺成熟的青花瓷产品,明清时期青花瓷更成为宫廷和民间普遍应用的器物。青花瓷开创了中国传统制瓷技艺的艺术高峰,更以器物之美,体现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美学价值。

黄刚对记者说:“我的祖籍是江西抚州东乡下黄人(古临川郡),我出生于制瓷名匠之家,曾祖父曾在景德镇御窑厂为官匠,当时就居住在御窑厂对面的抚州弄,祖父、父亲亦是当地有名的匠人。我自幼就耳濡目染陶瓷制作的各项工艺环节,对从事手工艺制造充满兴趣。因此,我也继承了耐心、细心、坚韧的匠心精神。”

2005年,黄刚在福建读艺术设计专业,当地盛产宋代黑釉建盏,因此勾起了他儿时对手工艺的兴趣。自此,他开始涉足研究陶瓷材料与配制。毕业后,黄刚在北京从事艺术设计和艺术馆管理工作,2014年底,他回到家乡抚州,听祖父讲起了曾祖父制瓷的故事,一下子唤醒了他对于从事传统制瓷技艺的热情与渴望。2015年,黄刚来到了千年瓷都景德镇,并结识了画青花的姑娘田金兰,并一见钟情,从此携手建设振鹭堂工作室,重启高端御窑系列产品的恢复与研发。

黄刚向记者介绍,“振鹭堂的得名出自《诗经》‘振鹭于飞,于彼西雍’,话指西周年间,诸侯来朝,君臣和睦,鼓瑟吹笙,鹭飞庭上,天下太平。在清代康熙年间,江西巡抚郎廷极在景德镇开创‘郎窑’,品质名扬天下,得康熙帝御赐‘纯一堂藏’,其另一私家堂名款即为‘振鹭堂’。相传我的先祖当时就曾在御窑厂供职,并深得御窑烧制的精义。如今,正逢文化振兴,我们重兴‘振鹭堂’老号,力求将祖上制瓷技艺再现于当世,以百年传承匠心品质,助力传统文化的复兴,让传统艺术走进现代生活。”

据介绍,振鹭堂选址在景德镇御窑厂,仰承明清两代官窑“龙脉”,装饰布陈独具匠心巧思,成为御窑厂特色景区的亮点。振鹭堂作坊位于景德镇国际瓷谷三宝境内,由一座三层楼组成,拥有成熟的成型、绘制、烧成等制瓷流程。黄刚主抓原料工艺,由他独立配制的传统青白灰釉,得到了众多瓷器爱好者的一致好评;图纹装饰由田金兰主抓,她协同两名拥有20年青花手绘经验的非遗传承人周姣娣和张莹莹,以及具有十几年堆雕手艺的非遗传承人郑建华老师,共同带领王晓荣、齐赋臻、王婷等多位青花手绘从业者及学徒开展创作;成型工艺由非遗传承人王国元及其徒弟周继先主抓,与其他拉坯手艺人和利坯手艺人共同完成;上釉工艺由景德镇前国营瓷厂景兴瓷厂实验组老艺人蔡恒军坐镇,与国家一级技师黄康等优秀匠人配合完成;烧成环节中,气窑主要由黄刚亲自主抓,柴烧主要在双板桥柴窑烧制,由冯和平师傅把桩,黄刚亲自码窑参与烧成。值得一提的是,振鹭堂烧造的瓷器落款,均是由江西省书法协会会员方建文老师指导、景德镇市书法协会会员郭占亮老师配合完成,力求将作品的每一个细节都做到极致,真正将“官窑匠心,御瓷品质”,全方位地呈现给每一个陶瓷爱好者与藏家。

黄刚表示,我们当代的匠人在技艺的传承发展之路上,要创新,更要守正。守正与创新,二者并非是独立存在,而是相互促进下的和谐共荣。首先必须尊重历史,以传统工艺为基石,这样才能将古法制瓷技艺完美重现,只有守正才能让中华优秀传统技艺在代代匠人的传承中,不走样、不变味,才能让千百年来的匠心匠艺原样、完整地流传给后人。创新并不是完全否定传统、一味地打破固有的程式和工艺,创新是站在古人肩膀上的“再创作”。古人给我们留下的文化财富,是经历了一代又一代匠人的不断完善与优化而得来的。大到一座龙窑的构造,小到一朵花卉的笔法,这些宝贵的经验都是后人不可能超越的“泰山北斗”,是需要我们永远继承并不断发扬光大的文化遗产。在陶瓷艺术的传承发展之路上,只有充分继承并熟练掌握传统技法之后,才能得心应手地创作出凸显时代风格的作品。我们既不能成为照搬古人的“枪手”,更不能在不切合实际、不了解历史文化知识的前提下去“拍脑门”“追流行”,以媚俗的眼光进行不负责任的臆造。

行稳致远 让艺术重回百姓生活

近年来,景德镇凭借得天独厚的条件,着力打造出“陶瓷文化+乡村振兴”有机融合的发展新格局,开辟出独具景德镇特色的陶瓷文化发展新方向、新场景。当地依托优越的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农耕文明与陶瓷文化的融合创新,将各方优势资源汇聚于此,凭借国际最前沿的科技、人才、模式、资源等优势,续写出景德镇的“新文化故事”,以此宣扬瓷都工匠精神,彰显陶瓷艺术魅力,在瓷都大地上开拓出传统陶瓷艺术创造性转化及创新性发展的新路径。

“如今,传统文化迎来全面复兴,在品质化消费与差异化消费趋势的促进下,‘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的消费理念不断深入人心,传统技艺与手工艺匠人赶上了好时代,我们应该抓住这个好时机,为景德镇陶瓷,为传统制瓷技艺积极推广、大力宣传,让穿越千年的瓷都匠心,走进更多人的生活。”黄刚说道。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手工艺匠人开启了网络直播,黄刚也不例外。目前,鹭振堂与陶溪川手工制瓷签订了《直播扶持合作协议》,黄刚在工作之余,也成为了直播的主讲人。在他的直播中,既没有激情亢奋的演讲,也没有强大的优惠力度,更不会将作品与收藏保值进行强行关联,他就像是一位刚从窑厂归来的匠人,质朴的语言显得十分“佛系”。在黄刚看来,开直播的目的非常简单,他从没想过通过直播能卖多少货,能赚多少钱,他更愿意把直播作为一个结识新朋友的途径,以年轻人喜闻乐见的形式,去展示传统陶瓷技艺之美,展示振鹭堂的匠心之韵。

“青花瓷和我们的生活很近,每个人的家中都有青花瓷的身影,大到花瓶、鱼缸,小到杯盘碗盏,但青花瓷又离生活很远,因为生活中真正遵循传统工艺制作出的青花瓷产品少之又少。可以说,青花瓷人人都见过,人人都认识,但是却未必真正地领略过它的美。”黄刚说,“我能保证的是,消费者在我的直播间,购买到的每一件作品都是遵循传统技法、经过纯手工制作出的真正的非遗作品。即便是一件‘入门款’的小茶杯,也蕴含着匠人手工的温度,我所做的就是给不了解青花瓷的受众人群一个体验的机会,拉低消费门槛,敞开传承大门,让更多的人通过我们的作品去了解真正青花瓷、真正柴烧瓷器的魅力。而这个了解的过程,必须以面对面的实际使用感受为前提,只有亲自上手之后,用户才能知道产品所蕴含的艺术魅力与文化品质。这是我们夫妻二人的匠人初心,也是振鹭堂为传统非遗走进千家万户的实际行动。”

“不积跬步无以成千里,不积小流何以成江海。”在黄刚看来,世上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是慢慢得来的,就比如经过百年风霜而成材的大树,历经寒冷冬雨后破土而生的春笋,饱经烈日暴晒下的谷穗……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制瓷匠人,即便面临着传承发展、经营压力、创新风险等一系列的难题,但依然要不断提醒自己要“慢下来”,这个过程就是“向下发力,向上生长”的必由之路。

“我和爱人田金兰就是普通的手艺人,生活比较简单,每天以制瓷为乐。工作之余,我们总愿意带着孩子们去郊外走走,看山看水的同时,也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创业之路和前行的方向,时刻提醒自己要坚守匠人初心,不断将技艺复兴与文化传承的事业做好。在景德镇这个匠人云集、工坊林立的大环境中,我们要守住初心、心口合一,哪怕荆棘满路,哪怕道阻且长,都是对于我们匠心的鞭策,都是激励我们不断生长、奋发有为的动力。每当我们看到白鹭在天空翩然高飞的身影,就仿佛看到了振鹭堂的青花瓷承载着千年瓷都的文化魅力,飞出了景德镇,飞向了全世界。”采访结束时,黄刚对记者感慨地说道。

作品赏析

柴烧青花九龙海水纹青白灰釉天球瓶

柴烧青花牡丹纹青白灰釉宝珠钮盖罐

青花狮子滚绣球盖罐

柴烧青花“安居乐业”青白灰釉玉壁底赏盘(壶承)

柴烧青花“一把莲”青白灰釉赏盘

柴烧青花铜钱边饰孔雀纹青白灰釉赏盘

柴烧青花花蓝纹饰青白灰釉赏盘

柴烧青花“龙凤呈祥”青白灰釉赏盘

文|记者 贾淘文

来源:消费日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