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被中方三波制裁打懵,第四波“铁拳”也来了,他们拦不住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3-27 08:30 3

摘要:事实上,这已是中国的第四波限制令,而前三波——从2023年的镓、锗管制,到2024年的钨、碲、铋等稀有金属出口收紧——早已让日本经济饱受冲击。日本企业从中国进口的镓暴跌85%,国际价格却因供应链断裂飙升23%至每公斤640美元。

#春季图文激励计划#

一、第四波限制令:日本政商界的“地震”

近期,国内宣布了一项重磅决定,将对电池及关键矿产技术实施出口限制。此消息一出,日本政商界一片哗然,根本拦不住!

事实上,这已是中国的第四波限制令,而前三波——从2023年的镓、锗管制,到2024年的钨、碲、铋等稀有金属出口收紧——早已让日本经济饱受冲击。日本企业从中国进口的镓暴跌85%,国际价格却因供应链断裂飙升23%至每公斤640美元。

日本作为全球最大的镓、锗和石墨消费国,其半导体、汽车、军工产业链高度依赖中国资源。当中国收紧出口时,日本引以为傲的“技术优势”已然被牢牢卡在原材料瓶颈上。

尽管东京电子、索尼等企业企图通过高价囤货、转向灰色渠道等方式应对断供压力,但奈何全球98%的镓供应由中国掌控,想要绕开中国供应链,简直天方夜谭。

二、日本“跟随美国”的代价:中国反制直击命门

2023年,日本紧随美国步伐,以“经济安保”为名限制对华半导体设备出口,试图切断中国高科技产业的生命线。正是这一举动,迅速招致中国的精准反制。同年7月,中国宣布对镓、锗实施出口管制,次年进一步扩大至钨、碲等战略资源,覆盖范围远超“国家安全”范畴,直指日本经济的核心领域。

尽管中国强调这些措施“不针对特定国家”,但日本企业首当其冲。为特斯拉生产电机、为苹果供应半导体的日本制造商陷入两难:要么向中国提交敏感客户信息以获取出口许可,要么承受供应链断裂的代价。

一名日本官员哀叹:“镓的最终用途根本无法追踪,遵守中方规定几乎不可能。” 这种“阳谋”让日本陷入战略被动——既要维护美日同盟,又无法承受与中国脱钩的代价。

三、产业链崩塌:从半导体到汽车的全线溃败

在半导体领域,东京电子对华营收占比一度高达35%,然而,因日本对华出口限制政策,其成熟制程设备销量暴跌,在大陆的份额几乎腰斩。与此同时,伴随着中国本土产业链的崛起,其生存空间又进一步被挤压。

还有索尼公司,其传感器业务因原材料短缺已被迫减产。汽车产业更是“重灾区”,丰田的电动车计划因电机所需镓材料短缺而推迟,松下电池生产线因石墨供应紧张而陷入了停滞,它为特斯拉供应的电池组件也因钨管制导致成本激增。

三菱重工的精密机床因无法获得中国铟材料,不得不暂停高端设备研发。讽刺的是,日本曾嘲讽中国“造不出汽车”,如今其“工匠精神”却在供应链危机前不堪一击。

四、战略分割:日本沦为大国博弈的“夹心层”

日本的困境源于其“经济依赖中国、安全绑定美国”的分割战略。2025年1月,日本对华贸易逆差同比激增50.2%,半导体设备出口暴跌6.2%,但同期却仍加码对美军事合作,甚至推出针对中国的21项半导体出口许可限制。这种“政冷经热”的畸形格局,最终让日本企业沦为牺牲品。

美国施压日本联合对华技术围堵,却未提供任何替代方案。日本一边担忧中国反制,一边硬着头皮配合美国,结果却是“两头落空”:中国市场对日企关闭部分大门,而美国也未兑现技术共享承诺。正如日媒所言:“日本既想赚中国的钱,又想当美国的打手,天下哪有这等好事?”

五、自作自受:日本的战略短视与中国的底线思维

中国的出口管制绝非“经济胁迫”,而是对美日技术围剿的正当反击,相关措施“充分参照国际惯例”,旨在维护产业链安全。反观日本,其盲目追随美国打压中国半导体,却忽视自身资源命脉握于他人之手,终将自身拖入产业危机。

日本并非没有选择。早在2023年,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便警告日方,出口管制将“损害中日合作根基”,但日本政府仍一意孤行。如今,当中国以资源为武器重塑全球供应链规则时,日本才幡然醒悟:大国博弈中,没有永恒的盟友,只有永恒的利益。其困境,不过是自身战略短视的必然恶果。

结语

从“中国造不出汽车”的傲慢,到被三波制裁打懵的狼狈,日本的教训警示世界:在全球产业链深度交融的今天,任何企图以技术霸权扼杀他国的行径,终将反噬自身。而中国,正以资源与市场的双重优势,书写新的规则——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来源:国际上那些大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