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儿子小学这次最重要的考试,我把能用的招都用上了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3-28 07:22 2

摘要:“妈,我要是考砸了怎么办?”儿子捏着书包带,眼神闪躲。这话像根针,扎得我心里一疼。小学毕业考,他人生第一次“大考”,我比他还慌。但慌没用,得动手。过去三个月,我翻遍了教育书、刷爆了家长群,甚至偷偷报了线上课,就为了一件事:帮儿子把这场仗打赢,更要让他学会“打仗

面对儿子小学这次最重要的考试,我把能用的招都用上了

——刘老师

“妈,我要是考砸了怎么办?”儿子捏着书包带,眼神闪躲。

这话像根针,扎得我心里一疼。

小学毕业考,他人生第一次“大考”,我比他还慌。

但慌没用,得动手。

过去三个月,我翻遍了教育书、刷爆了家长群,甚至偷偷报了线上课,就为了一件事:帮儿子把这场仗打赢,更要让他学会“打仗”的本事。

---

第一招:错题本不是摆设,是“敌情侦察机”

你以为整理错题就是抄题目写答案?天真。

儿子一开始也这么想,直到我把他数学卷子上的错题全剪下来,贴满一面墙。

“看,这题你错三次了,每次都栽在单位换算上。

”他盯着墙发愣,我趁机补刀:“敌人就在眼前,你还要假装看不见?

错题本的灵魂不是记录,是分类和歼灭。

我和儿子把错题分成三类:粗心送分题、半懂不懂题、完全看不懂题。

粗心的,每天抽10分钟专门练眼力;

半懂的,拆解成小步骤反复练;

完全不会的?直接找老师“开小灶”。

两周后,他主动跟我说:“妈,我发现错题越撕越少,墙都快空了。

---

第二招:课本才是“武功秘籍”,别总盯着课外题

家长群里天天有人炫耀买了多少名校密卷,我默默退出群聊。

儿子班主任一句话点醒我:“考试出题人手里拿的是课本,不是课外班讲义。

”回家就把儿子书包里的课外练习册全收了,只留课本和学校作业。

复习的核心是“回源头”。

语文的古诗注释、数学的例题变形、英语的语法框……课本里藏着的全是考点。

我让儿子用荧光笔划出老师课上重复强调的部分,再用便利贴写上自己的理解贴在旁边。

周末我俩玩“课本寻宝游戏”,他当考官,我当学生,互相提问课本细节。

玩着玩着,他突然冒出一句:“妈,原来课本里有这么多‘彩蛋’啊。

---

第三招:压力不是洪水猛兽,是“动力燃料”

考前一周,儿子半夜偷偷刷题被我逮个正着。

我关掉台灯,打开《猫和老鼠》。

“知道为啥汤姆总抓不住杰瑞吗?因为它太紧绷了。

”他噗嗤笑出声,我顺势说:“弦绷得太紧会断,人绷得太紧会崩。

管理压力靠的不是鸡汤,是具体方案。

我们一起做了三件事:

1. 写“焦虑清单”——把担心的内容全列出来,再一条条划掉自己能控制的部分。

2. 设计“逃生通道”——如果考试时手抖、心慌,就用30秒深呼吸,在草稿纸上画个小笑脸。

3. 排练“胜利姿势”——进考场前双手叉腰抬头挺胸,心里默念:“老子准备了三个月,怕个锤子!

考前一天,儿子主动提出要看《功夫熊猫》。

看到阿宝说“Yesterday is history, tomorrow is a mystery”,他扭头冲我挑眉:“懂,今天才是礼物。

---

第四招:父母不是指挥官,是“移动补给站”

家长会上,有个爸爸激动地说:“我每天陪孩子刷题到12点!”其他家长纷纷鼓掌,我后背发凉。

回家路上,儿子小声说:“妈,你别学那个叔叔,我怕。

支持≠控制。

我给自己定了三条铁律:

1. 只提供弹药,不开枪——错题本、记忆卡片、知识导图准备好,但解题过程绝不插手。

2. 多听少说,闭嘴比唠叨管用——他抱怨“题太难”,我就回:“确实不容易,你打算怎么办?

3. 关键时刻递巧克力——考前半小时塞给他一块黑巧,附赠一句:“补充能量,不是贿赂监考老师啊。

考试当天,校门口乌泱泱全是叮嘱“仔细审题”的家长。

儿子接过巧克力,突然抱了抱我:“妈,你比我们班小胖的‘鸡血爹’靠谱多了。

---

考后真相:输赢之外,藏着更大的彩蛋

成绩出来的那天,儿子冲回家一把抱住我:“数学超常发挥了!那道应用题和咱俩练的一模一样!”我笑得比他还开心,但更让我欣慰的是他后来的话:“妈,我现在觉得考试像打游戏,通关了能升级,输了也能攒经验。

教育的终极目标不是分数,是让孩子成为自己的“战略家”。

这场考试教会他的不只是知识点,更是如何制定计划、管理情绪、在压力下保持清醒。

而这些,远比一张成绩单值钱。

---

互动时间

读到这里的同学们,不妨在评论区聊聊:你曾用过哪些“神操作”帮自己或孩子应对大考? 如果这篇文章让你想起某个备考故事,欢迎分享——毕竟,好方法从来不怕人多听。

(偷偷说:点赞过百,我下次揭秘“如何用一张A4纸搞定考前焦虑”)

——你们的刘老师

来源:琳琳课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