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3月19日,2024年安踏财报揭晓的刹那,犹如在资本市场投下一枚重磅炸弹。当季营收708.26亿元的数字初看尚可,13.6%的同比增速却刺破了市场精心编织的增长神话——那个曾以20%以上增速横扫行业的运动巨头,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动能衰减。
3月19日,2024年安踏财报揭晓的刹那,犹如在资本市场投下一枚重磅炸弹。当季营收708.26亿元的数字初看尚可,13.6%的同比增速却刺破了市场精心编织的增长神话——那个曾以20%以上增速横扫行业的运动巨头,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动能衰减。
午间公告前的安踏股价尚在上演着攀升好戏,谁料财报披露瞬间,股价上演惊魂跳水。盘面走势短短数分钟内从高位重挫7%,最终以3.93%的跌幅。这场始于财报日的股灾持续发酵,随后两个交易日股价惯性下跌,截至3月21日累计暴跌12.5%,市值蒸发超百亿港元。
究竟是什么让安踏体育的股价在财报发布后遭遇如此重创?当资本开始用更冷酷的尺子丈量这家企业的真实价值,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秘密?
光鲜增长表象下的裂痕
数字背后的真相正撕开这家体育零售巨头金玉其外的增长帷幕。这份看似稳健的年报,实则是危机暗涌的财务叙事——在13.6%的营收增幅之下,一场静默的估值或许早已悄然启动。
62.2%的毛利率看似仍处行业高位,但同比下滑0.4个百分点的微妙变动,却引发连锁震荡。安踏主品牌54.5%的毛利率较上年微降0.4个百分点,背后是鞋类低毛利产品占比提升的无奈,更是电商渠道疯狂扩张带来的营销吞噬战——线上价格战吞噬利润空间,流量成本蚕食利润池。
而曾经的增长引擎FILA,67.8%的毛利率骤降1.2个百分点,暴露出战略升级的代价:功能升级导致成本攀升,鞋类占比调整稀释利润空间,叠加电商运营与广告开支的双重夹击,让这头现金奶牛正在褪去金色光环。
安踏23.4%的经营溢利率看似稳健,实则较上年暴跌1.2个百分点。安踏品牌与FILA的经营利润率分别下滑1.2和2.3个百分点,这背后是残酷的市场攻防战。为快速发展,安踏不得不祭出营销组合拳,广告投放覆盖全渠道,店铺升级调改吞噬资本支出,而竞争烈度攀升更令费用端压力指数级增长。当运营效率的提升跟不上成本攀升的速度,利润奶牛也就不再了。
将时钟拨回2019年,安踏主品牌曾以21.8%的增速狂飙,FILA更以73.9%的惊人增速封神。对比2024年主品牌10.6%、FILA仅6.1%的增速,恍若从云霄坠入泥潭。这或许不是数字游戏的终结,而是增长逻辑的失去。当多品牌矩阵的边际效应递减,渠道红利的枯竭,产品同质化陷阱,正在合力拆解安踏的增长飞轮。
而财报深处涌动的债务更令人焦虑:流动负债激增38.86%至285.93亿元,银行贷款及透支近乎翻倍增长114.79%,经营现金流净额缩减14.73%。这组数字或许勾勒出危险图景:当资本支出吞噬造血能力,债务雪球越滚越大,安踏这艘巨轮正在艰难航行。
失去性价比?
在安踏的业务版图中,主品牌安踏与现金奶牛FILA的双引擎,如今都陷入了增长泥潭。
2024年安踏主品牌335.22亿元的营收规模仍冠绝行业,但10.6%的同比增速已难掩疲态。这艘以"极致性价比"为旗帜的巨轮,正在电商价格战的漩涡中艰难转向。54.5%的毛利率较上年微降0.4个百分点,背而鞋类低毛利产品占比的提升,恰似温水煮蛙,悄然侵蚀着利润根基。
在高端市场,耐克、阿迪达斯构筑技术壁垒与品牌护城河;在国潮赛道,李宁以"中国李宁"的国潮叙事完成品牌跃迁;在大众市场,特步、361度们以更激进的定价策略蚕食份额。安踏主品牌困在"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区间,在"性价比"这一战略定位上,正遭遇前所未有的两难。
如果说主品牌的困境是温水煮蛙,那么FILA的失速则堪称断崖式坠落。2024年6.1%的增速,较2019年73.9%的狂飙形成残酷对比,这头曾经贡献集团半壁江山的现金奶牛,正在市场红海中艰难喘息。
时尚运动赛道的残酷真相正在上演:耐克用ACG系列收割潮流红利,阿迪达斯用YEEZY联名制造现象级爆款,NewBalance以"爸爸的鞋"重塑复古美学,Lululemon以瑜伽服开辟高端运动新品类。而FILA的产品矩阵,既缺乏颠覆性创新,又未能抓住运动时尚化的消费趋势,在竞争对手的降维打击下,市场份额正从指缝间悄然流逝。
DESCENTE、KOLONSPORT等收购品牌贡献的106.78亿元营收,虽以53.7%的增速成为财报亮点,但相较于主品牌与FILA的千亿体量,不过是杯水车薪。
竞争围猎中的价值重估
当安踏高喊"专业运动"与"时尚潮流"的融合口号时,其战略正在制造一场危险的认知撕裂。主品牌安踏的"双向奔赴"战略,在消费者心智中投射出模糊的镜像。既无法在专业领域建立技术壁垒,又难以在潮流赛道创造文化共鸣,最终坠入"两面不讨好"的尴尬境地。
而产品结构的失衡症正在侵蚀安踏的商业根基。鞋类占比高达65%的产品矩阵,拖累整体毛利率持续承压。当耐克用Air Max系列创造文化符号,李宁以䨻科技重新定义跑鞋体验时,安踏的鞋类创新却陷入"吃老本"困境。安踏服装品类35%的营收贡献率,暴露出第二增长曲线的羸弱——在全民运动热潮下,安踏未能抓住运动服饰化的消费趋势,错失打造现象级爆款的战略窗口。
渠道战场的硝烟中,安踏的攻防体系或许正在崩塌。电商渠道的野蛮生长,撕碎了传统零售的价格体系,线上线下"价格倒挂"现象频现,消费者"线上比价、线下试穿"的行为模式,让实体店沦为昂贵的产品展示厅。
随着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人工成本的增加以及营销费用的攀升,安踏的运营成本不断上升。2024年,安踏营运支出267.94亿元,同比增加14.86%,其中销售费用256.47亿元,同比增加18.34%;行政费用41.98亿元,同比增加13.67%。虽然安踏在成本控制方面采取了一些措施,成本的上升仍然对利润空间造成了较大压缩。
站在估值重构的十字路口,如今安踏不得不直面增长降速的新常态,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如何在低增长时代重构护城河,将成为决定其估值中枢的关键命题。而投资者需要的,也不再是简单的增长数字,而是穿透周期的战略定力。
来源:智趣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