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商报四川报道(潘政吉 李达 记者 徐民 文/图)眼下,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万亩油菜花竞相绽放,金色花海染尽乡野,勾勒出一幅美丽的山水田园画。春日里,驾车从安岳县城出发,沿安岳大道一路向南行驶,40分钟后记者抵达南薰镇,迎面撞见一片涌动的金黄浪潮。这里,便是安
中国商报四川报道(潘政吉 李达 记者 徐民 文/图)眼下,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万亩油菜花竞相绽放,金色花海染尽乡野,勾勒出一幅美丽的山水田园画。春日里,驾车从安岳县城出发,沿安岳大道一路向南行驶,40分钟后记者抵达南薰镇,迎面撞见一片涌动的金黄浪潮。这里,便是安岳县首个油菜制种基地。
“一地四收”拓宽致富路
当前,该基地300多亩制种油菜迎来春管关键期。记者看到,村民们正抢抓农时,在油菜田忙碌劳作着。来自成都仲衍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的技术人员尹立桂也穿梭在田间,他时而蹲下身子,仔细查看油菜苗情;时而轻轻拨开叶片,检查去杂质量,并不时向农户们传授春管要点。
村民们在油菜田里劳作。
“现在正在进行油菜制种春管中的去杂工作,这将直接影响种子的纯度和质量。”尹立桂直起腰,指着眼前的油菜田,神情专注地向记者介绍着。据了解,通过严格的去杂措施,可以显著减少油菜种子中的杂株比例,母本菜籽去杂好,种子的纯度和质量就高,才能满足制种企业的硬性要求。
“咔嚓”一声,文峰村党支部书记唐利军掰下半截油菜荚,青绿的菜籽粒粒饱满。“只有种子好,效益才会高。初步估算,光是发展制种油菜,每亩收入就达2500元左右。”他笑道,母本菜籽收购价是普通菜籽的2.5到3倍。同时,父本也会结籽,可做商品油菜籽售卖。另外,加上换季轮作红薯,既卖红薯、又卖红薯叶,从而实现“一地生四金”。
记者了解到,在油菜制种的育苗、移栽和田间管理等阶段,都需要大量工人。眼下,集中务工人数达20余人,每人每天务工收入60元左右。周边村民严朝坤正弯腰剔除杂株,汗珠顺着脸颊滑落,手里的活计却不停:“长期能在基地务工,家门口挣钱、顾家两不误,安逸得很!”
油菜制种基地。
政企农“三联”强链
乡村要振兴,选好富民产业是关键。为带动村民增收致富、推动产业振兴,南薰镇在安岳县农业农村局的帮助下,积极寻找产业发展突破口,因地制宜发展油菜制种产业,努力延伸产业链条,成功招引仲衍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在南薰镇发展油菜制种。据统计,南薰镇油菜制种基地预计年产值超70万元,带动短期和长期务工岗位50余个。
“油菜制种要求周围一公里不得种植其他十字花科作物,防止不同品种间的花粉传播。因为这个特殊要求,导致很多地方不符合种植条件。在南薰镇党委、政府的帮助下,我公司终于在该镇的文峰村、报恩村的接壤地带找到了适宜种植区。”尹立桂说话时,指着眼前几处小山坡说,这里有类似夹皮沟的屏障地形,像这样天然的生物隔离带在全市都少见,是制种油菜的理想之地。
南薰镇镇长邓诚义站在田埂上,脚下泥土沾满鞋帮。“我们当好‘红娘’,牵线仲衍种业与村集体经济专合社,不仅有效带动了村民增收,还走出了一条特色产业之路。”他笑着说,“企业负责技术、收购,村集体经济专合社流转土地,农户获取‘租金+薪金+股金’。”
在春风中,航拍无人机掠过油菜花海,邓诚义望着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眼中满是希冀:“等5月收籽时,满车金黄才是真正的‘丰收大片’!”
未来,南薰镇将进一步扩大制种油菜种植面积,大力发展“公司+专合社+农户”的运营模式,实现“种、管、销”一体化服务,推动制种油菜产业高质量发展,以科技创新带动农户增收,为“产业兴、百姓富”奠定坚实基础。
来源:爱众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