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国家网信办等四部门联合发布《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规定2025年9月1日起,所有利用人工智能生成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内容,必须添加显式和隐式双重标识。
国家网信办等四部门联合发布《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规定2025年9月1日起,所有利用人工智能生成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内容,必须添加显式和隐式双重标识。
随着AI技术的普及,我们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或多或少正在使用AI生成内容,规范使用AI事关你我,今天办办网就带大家一起来看一看,《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将对企业以及我们的日常工作产生哪些影响。
哪些相关企业首先受到影响?
01
AI技术提供方
必须给生成内容加标签,并在用户协议中说明规则。
02
内容传播平台
需审核用户发布的AI内容是否合规,并补充提示。
03
应用商店
上架AI类App时,需审核其是否具备标识功能。
对企业办公的影响
01
法务、技术、市场部门需联合制定标识流程,例如法务更新用户协议,技术部署自动标注工具。
02
对外风险
未标注的AI内容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如虚假宣传),合规标识则可以提升用户信任。
企业需要做什么?
《网络安全技术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方法》将于2025年9月1日起实施,企业需要在此之前完成技术适配,无论是文字、图片、音频还是视频,只要是用AI生成的,必须在内容上直接标注。
如果企业运营社交媒体、网站等平台,需自动检测用户上传的内容是否带有标签。若发现未标注的AI内容,需补标或提示风险。同时,用户声明需留存记录:若用户要求去除标签(如内部机密文件),需签订协议并保留日志至少6个月。
违规后果是什么?
删除或伪造标签会被罚,可能面临整改、罚款甚至停服。合规不仅是责任,也能通过透明化提升品牌可信度。
来源:办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