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卡脖子”到“弯道超车”|绵中英才校友携国产“人造血”出圈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3-28 14:24 4

摘要:2025年4月9日至11日,君隽未来(江苏)生物医药有限公司将携医用氟碳核心原料药及相关技术、系列产品亮相日本东京制药原料展览会。其创始人程宇豪骄傲地说:“事实上,最先利用氟碳化合物制造出人造血的是日本,如今,日本也要购买我们的。”

据“南京发布”微信公众号消息:2025年4月9日至11日,君隽未来(江苏)生物医药有限公司将携医用氟碳核心原料药及相关技术、系列产品亮相日本东京制药原料展览会。其创始人程宇豪骄傲地说:“事实上,最先利用氟碳化合物制造出人造血的是日本,如今,日本也要购买我们的。”

程宇豪

程宇豪,2009年毕业于绵阳中学英才学校。高中获全国化学竞赛一等奖保送至南京大学,并入选教育部拔尖人才“珠峰计划”。18岁加入南京大学药物开发研究所,师从国家973重大专项首席科学家胡一桥教授,从事新型药物制剂的研发和转化工作。本科期间开创自供氧治疗技术,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NATURE》子刊一篇,并入选全球前1%高被引论文。先后获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等荣誉。先后发表十余篇SCI论文,他引上千次。核心成果荣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申请及授权中国专利近20项,全球专利5项。2018年创立江苏君隽生物,落地了包括Nelogen人造血液、傲赋明人造泪液、芙洛灵创面敷料在内的多项原研医药产品。先后入选胡润/福布斯中国30岁以下领袖榜单,2022年上榜首届“强国青年创业者”。

人造血液人造血液,又称氟化碳乳剂人工血液,英文名Artificial blood;人造血液是一类具有载氧能力,可暂时替代血液部分功能的液体制剂。主要用于外伤、医疗手术等所致大出血的治疗,近年来开始用于遗体器官的保存、一氧化碳中毒的治疗,以及体外循环预充液和心肌保护的研究。最早来源于2013年罗马尼亚科学家研制出一种人造血液—由水、无机盐以及一种深海昆虫体内提取的蚯蚓血红蛋白合成的材料,可短时间替代血液实现氧气和二氧化碳交换代谢。 [1-2]同年12月,日本研究人员成功利用干细胞培育出能够携带氧的红细胞,在此基础上可以大量培育用于输血的红细胞,帮助医疗系统缓解用血紧张状况。——百度百科

“要造出‘人造血’就得先有医用的氟碳化合物,这就相当于要吃牛肉得从养牛开始。”程宇豪解释,氟碳化合物溶液能够溶解和释放氧气、二氧化碳等,这跟人体血液里红血球的功能完全一样。我国在人造血液研发领域曾面临严峻的“卡脖子”困境——无医药级别的全氟化碳化合物原料,复杂的、纯化难度大的全氟化碳完全依赖进口,甚至被禁运。面对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现状,在2022年底至2025年的七百多个日夜中,程宇豪带领研发团队攻克了这一关键技术,从而研制出了不受血型限制、容易保存、不会发生交叉感染的“人造血”。

目睹地震场景立志要做“救死扶伤”的科学家

2008年汶川地震时,程宇豪正在绵阳中学英才学校读初三。他说:“学校当时作为临时救灾点,收治了大批伤员。亲眼目睹这样的场景后,当时我就暗暗决定,以后一定要做一名能够‘救死扶伤’的科学家。”

随着日复一日的研究,程宇豪开发出了国内外首创的“自供氧光动力疗法”,可以将皮肤癌药物治疗的效果提高10倍以上。随后,以程宇豪为第一作者的科研论文在《自然·通讯》上发表,这让他成为南京大学第一位在《自然》杂志子刊发表研究论文的本科生。

程宇豪表示,他从小就一直觉得做科学家就是按部就班在高校做教授。可是后来发现,很多生物医药的创始人都是科学家出身,他才知道,原来当科学家并不是只有做教授一条路。于是,已经博三的程宇豪从实验室中“逃离”出来,开始了创业的大冒险。这一年,程宇豪带着他的创业项目在15万个参赛项目中“C位出道”,收获了南京大学历史上第一个“创青春”大赛全国金奖。

当前,程宇豪正带领着君隽未来(江苏)生物医药有限公司着力打造自主创新的微环境药物平台及其氟碳人造组织液核心原料,广泛用于治疗氧稳态失衡、氧化应激引起的各类损伤及炎性疾病。瞄准国家卡脖子产业空白及重大战略需求,现已衍生出安替菲®通用型人造血液、傲赋明®人造泪液、芙洛灵®导光凝胶、创面敷料等Best-in /First-in-class特色医疗管线,以及面向消费市场的眸迪®氟碳润眼液、隽®功效护肤系列产品。相关科研成果“基于生物材料为载体的纳米药物基础研究”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临床前研究联合南京大学、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友谊医院等多家机构发表于国际一流刊物《Biomaterials》,多个产品现已进入临床验证/注册申报阶段。

来源:锦绣巴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