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共有98个房产自媒体账号,因为“标题党”发布不实消息被全部封禁。
3月25日,上海网信办发布一个消息,一共有98个房产自媒体账号,因为“标题党”发布不实消息被全部封禁。
这些账号经常带节奏发布一些,上海房价的不实消息,文章标题和内容严重不符,通过编造数据来赚取流量费。
许多买房卖房的老百姓,看到这些文章都被带了节奏,甚至引起了恐慌,这下可是处罚他们了,许多网友直呼“早该出手了”。
那么这件事情的原委究竟是什么呢?
近期部分房地产自媒体账号为了吸引眼球,频频发布诸如“上海市中心房价要崩了”“上海楼市崩盘倒计时”之类极具煽动性的标题。
这些内容往往号称“用数据说话”,实则漏洞百出,要么以偏概全,要么干脆凭空捏造。
比如有账号宣称“上海内环房价跌破10万,再不跑就来不及了”,却拿不出任何可信的成交记录佐证。
上海市网信办在接到网民举报并展开巡查后,发现这些账号不仅误导公众认知,还通过制造恐慌情绪来赚取流量,甚至借机卖课、导流客户,牟取不当利益。
3月25日,上海市网信办联合市房管局、市公安局网安总队等部门果断出手。
对包括“锐哥经济思维”“上海珑铮新房”在内的98个违规账号实施阶段性禁言处置,同时清理了900余条造谣传谣及“标题党”信息。
随后相关部门对典型违规账号的运营主体进行了严肃约谈,要求其整改并加强内容审核,这一系列动作迅速且坚决,彰显了官方对网络信息生态治理的决心。
值得注意的是,这次封号行动并非无的放矢,而是有着明确的现实背景。
自2024年5月以来,上海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楼市利好政策,包括放宽限购条件、降低首付比例,甚至推出“以旧换新”补贴。
这些措施的效果逐步显现:2024年一季度数据显示,上海楼市投资增长5.5%,销售逐步回暖。
进入2025年,1至2月的商品住房市场“淡季不淡”,3月以来更是呈现“小阳春”态势,新增购房委托量和带看量等先行指标创下2023年以来新高。
在这样的背景下,那些“唱衰楼市”的自媒体账号显得格外刺眼。
一边是政策利好与数据向好,另一边却是“房价暴跌”“楼市崩盘”的耸人听闻论调,二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官方明确指出,这些账号的行为不仅与事实不符,还严重扰乱了市场预期,房地产市场牵动金融安全与社会稳定,预期一旦失控,后果不堪设想。
正因如此上海市网信办依据《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对这些传播不实信息、扰乱市场秩序的账号进行了果断处置。
这些被封账号的行为并非偶然,而是自媒体行业内卷与流量逻辑的必然产物。
在房地产这个备受关注的领域,自媒体账号为了博出位,往往不惜剑走偏锋,令人啼笑皆非的是,许多被封的账号并非“新面孔”。
去年这些“大V”还在鼓吹“房价要涨,赶紧上车”,如今却摇身一变成了“楼市崩盘”的预言家。
这种180度的态度转变,背后并不是他们对市场的深刻洞察,而是对流量风向的精准投机。
一位房地产从业者坦言:“如果你发视频讲得中规中矩,根本没人看;但要是说得狠一点、刺激一点,流量就来了。”
这种逻辑在自媒体圈几乎成了公开的秘密,为了吸引眼球,他们不惜编造数据、夸大事实,甚至故意制造恐慌情绪。
比如“上海内环跌破10万”这样的说法,既没有权威数据支撑,也与市场实际情况严重脱节,却能迅速引发讨论,带来巨额流量。
流量背后,是卖课的收入、广告的变现,以及客户的导流,然而这种“毒流量”却直接让许多买房的老百姓陷入了恐慌。
所以上海市网信办的封号行动得到了不少网友的支持。
许多人认为,这些自媒体账号的谣言早已令人厌烦,它们利用普通人对房价的敏感心理,散布虚假信息,既误导购房决策,也加剧社会焦虑。
一位网友评论道:“早该管管了,这些人就是靠骗老百姓赚钱,封得好!”从法律层面看,此次治理也有据可依。
《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明确要求网络信息内容需真实、客观,不得扰乱社会秩序,《广告法》和《房地产广告发布规定》同样禁止发布虚假交易信息或编造涨跌数据。
上海98个自媒体账号的封禁,既是对造谣者的当头一棒,也是对网络生态的一次净化。
参考资料: 发布“标题党”不实信息扰乱市场秩序 上海网信办禁言一批房产类自媒体”联合多部门严肃约谈 网信上海
来源:海员小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