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人之危,哈萨克斯坦民间曾在作死向俄罗斯提出领土要求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3-28 16:04 3

摘要:一直以来,哈萨克斯坦与俄罗斯都保持着亲密的盟友关系,尽管双方有时会因为一些历史遗留问题而产生小摩擦,但整体上还是比较和平的。但随着俄乌冲突的加剧,他们之间潜在的裂痕也在渐渐加深。

一直以来,哈萨克斯坦与俄罗斯都保持着亲密的盟友关系,尽管双方有时会因为一些历史遗留问题而产生小摩擦,但整体上还是比较和平的。但随着俄乌冲突的加剧,他们之间潜在的裂痕也在渐渐加深。

俄方高层曾不止一次在公开平台讨论哈萨克斯坦的主权问题,而哈萨克斯坦也趁着俄罗斯此时分身无术,开始加速“去俄化”,甚至有传言哈萨克斯坦民间曾作死向俄罗斯提出了领土要求。尽管民间的观点并不代表哈萨克斯坦的官方,不过也在一定程度上彰显了它的野心。

哈萨克斯坦能不能就此脱离俄罗斯的掌控?又或者会成为下一个乌克兰?这些疑问开始环绕在人们心中。

一、“兄弟”还是“主仆”?

细说起哈萨克斯坦与俄罗斯的关系,可以用“剪不断,理还乱”来形容。从地图上看,哈萨克斯坦与俄罗斯的边境长达7500公里,是俄罗斯与14个陆上邻国中,边境线最长的一个。而作为曾经苏联的加盟共和国,哈萨克斯坦在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与俄罗斯高度绑定。苏联解体后,哈萨克斯坦虽然独立,但两国仍然保持着“藕断丝连”的关系。

毫无疑问,俄罗斯是哈萨克斯坦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国,罗斯曾一度占据哈国对外贸易的比重超过 20%。当然不仅是贸易,俄罗斯还在能源、交通、军事等领域占据着主导地位。这种关系最直接的体现,在于哈萨克斯坦的经济命脉——石油出口。哈萨克斯坦的石油要想卖到国际市场,必须依赖俄罗斯的管道系统,这条管道承担了哈萨克斯坦80%的石油出口量,而俄罗斯随时可以掐断这条“经济动脉”。这种依赖关系,让哈萨克斯坦在制定外交政策时不得不考虑俄罗斯的态度,否则就可能面临经济封锁的风险。

除了经济上的依赖,哈萨克斯坦在安全领域也离不开俄罗斯的支持。作为集体安全条约组织的成员国,哈萨克斯坦的国防体系与俄罗斯深度绑定。此外,俄罗斯还在哈萨克斯坦境内设有多个军事设施,最著名的就是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这是俄罗斯唯一能发射载人航天器的基地,租期直到2050年。可以说,俄罗斯的军事存在,既是哈萨克斯坦安全的保障,也是莫斯科对中亚地区影响力的象征。

尽管哈萨克斯坦独立后一直在推广哈萨克语、改用拉丁字母等,但俄语仍然是该国实际上的“通用语言”。据统计,约84%的哈萨克斯坦人能流利使用俄语,而在大城市,俄语的使用率甚至比哈萨克语更高。

语言上的依赖,使得哈萨克斯坦的文化、教育、媒体等领域仍然深受俄罗斯影响。许多哈萨克斯坦精英阶层更倾向于让孩子上俄语学校,认为这样更有“国际竞争力”。甚至在政治层面,哈萨克斯坦的高层官员也习惯用俄语交流,托卡耶夫总统直到2023年访俄时,才首次在正式场合使用哈萨克语发表讲话。

从上述的各方面来看,很明显哈萨克斯坦对于俄罗斯的依赖更深,两国之间地位并不是对等的关系。与其说他们是“兄弟”国,不如称之为“主仆”,不过,这位“仆人”在后来自身不断发展壮大中变得不再那么“忠心”。

二、哈萨克斯坦暴乱:“一月事件”

自从独立以来,哈萨克斯坦就一直在其北部俄罗斯聚集地区积极推进“去俄化”,想要稀释俄罗斯的人口密度。不过碍于情面以及实力,哈萨克斯坦都是谨小慎微地在进行着,比如说今天用优惠政策吸引哈萨克族人进行迁移,明天又将用俄语命名的某条街道改为哈萨克语。不过这种温和的方式在托卡耶夫执政时明显加快了步伐,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争议和挑战,俄国在察觉到哈国的举动后,一些人坐不住了。

要知道,在领土主权方面,哈萨克斯坦一直以来都是有些敏感的,所以自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俄罗斯一些精英人士就有针对性地,在哈国的领土主权的问题上施加着压力。比如2020年12月,俄国著名的议员维亚切斯拉夫就在一次电视直播中说“哈萨克斯坦领土是俄罗斯赠予的一个大礼包”,还称要不是苏联慷慨解囊,哈方不可能有这么大的领土面积。这一说法立马激起了哈萨克斯坦的民愤,人们纷纷表示抗议,哈国外交部也立马进行谴责,认为维亚切斯拉夫的这番话伤害了哈萨克族的民族自尊心,令人失望的是,在俄国政治圈这样的言论并不在少数。

真正让哈方感受到实质威胁的,是在2022年发生的“一月事件”。事件的导火索源于1月2日政府宣布的天然气价格调整政策——液化天然气价格从每升60坚戈翻倍至120坚戈,引发当地民众强烈不满。抗议浪潮在短短24小时内迅速扩散至阿克套等西部工业城市,示威者打出"还我民生"的标语,要求恢复原有能源价格。

随着局势持续发酵,1月4日抗议活动突破地域限制,首都努尔苏丹和商业中心阿拉木图相继爆发万人集会。街头示威逐渐失控,部分激进分子开始冲击市政大楼、电视台等关键设施,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面对急剧恶化的安全形势,托卡耶夫总统于1月5日夜间采取雷霆手段:接任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职务后,他宣布解散内阁、全国实施紧急状态,并授权军警使用致命武力清剿被定性为"恐怖分子"的暴力分子。不仅如此,哈政府还向集体安全条约组织请求派遣维和军队进行增援,俄罗斯空降兵先头部队迅速进驻阿拉木图战略要地,与哈国军警形成联合防线。

在国际维和力量支援下,哈国安全部队经过七天高强度清剿,逐步夺回被占公共设施。不过有句俗话说得好,请神容易送神难,早在俄国的集安组织进入哈国前,就有俄国人士表示既然要俄国出兵相助,那么就应该向哈提出条件,比方说授予俄语第二国语地位、驱赶并禁止反俄非政府组织等。虽然后来普京并没有让哈做出这些让步,但也给人们心里埋下了一颗怀疑的种子。所以在哈国的民众当中,认为集安组织的介入是俄国对哈内政的干预,俄哈之间的嫌隙开始越来越大,但很快,俄罗斯便开始有些自顾不暇了。

三、俄乌冲突下的哈萨克斯坦

俄乌冲突爆发,俄罗斯并没有像预想的那样快速结束战斗,反而被乌克兰拖入了泥潭,而这一拖就是三年。巧的是,在俄罗斯对乌克兰发动特别军事行动的当天,欧亚经济联盟正召开政府间理事会会议,作为当中的成员国,哈萨克斯坦总统表达了对联盟合作前景的担忧,他认为不管是冲突还是制裁,都将对欧亚经济联盟产生“消极后果”。换句话来说,他似乎并不太支持俄罗斯的做法,并且在后来的活动中,他还提出哈萨克斯坦不承认体卢甘斯克和顿涅茨克独立。

哈萨克斯坦总统的这次表态,对俄罗斯来说无异于“后院起火”,俄罗斯,俄杜马独联体事务委员会副主席康斯坦丁·扎图林议员接受广播电台采访时,对托卡耶夫的言论表示了不满。他认为,哈过去并没有承认克里米亚的独立,现在也没有承认卢甘斯克和顿涅茨克。因此,他的立场是可预见的,不应在发表这种“打脸”俄罗斯的言论,至少可以保持沉默。接着,他开始发表威胁言论:“哈境内有不少俄罗斯族人的定居点,而且这些人的心倾向于俄而不是哈。如果哈俄两国继续保持友好合作伙伴关系,那么可以避免出现涉领土问题。否则,就像乌克兰现在的状况一样,一切皆有可能。

大家都知道,乌克兰独立以来,俄罗斯舆论一直认为乌克兰在历史上并不是一个主权国家,而是俄罗斯的一部分。而现在,他们对哈萨克斯坦的舆论也是与其如出一辙。不过,俄罗斯的此番言论并没有真实地威胁到哈萨克斯坦,原因很简单,俄乌冲突尚未结束,俄罗斯在这场战争中元气大伤,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再与哈萨克斯坦周旋。在这种情况下,哈国甚至有民间组织“趁人之危”,向俄罗斯提出领土要求,想要彻底断绝俄罗斯对于哈国领土的干涉。不过,这种要求仅仅停留在舆论战阶段,哈国高层也知道,要想真正实现强国,摆脱俄罗斯的桎梏,只靠嘴巴是不行的。

在外交方面,哈萨克斯坦巧妙地把握和利用所处的地缘位置,不断加强与周边大国的关系,同亚洲、欧美和伊斯兰国家进一步加深双边和多边合作,保持其地缘关系的灵活性,保证其国家领土的统一、政治安全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其中,哈萨克斯坦与中国合作的深度和广度有了显著提升。

2025年1月,总统托卡耶夫公开表示,中哈合作已达到“永久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高水平,并将对华合作明确列为优先方向。这一表态标志着哈萨克斯坦在俄乌冲突后加速“向东看”,而它的目的很明显,就是想通过强化与中国的关系,来抵消俄罗斯影响力下降及西方渗透的风险。当然了,哈萨克斯坦也需要再中国与俄罗斯中间保持微妙的平衡,避免过度刺激俄罗斯,不管怎么说,在短期内,俄罗斯仍将是其最重要的战略伙伴——无论它是否愿意承认这一点。

参考资料:

百度学术:下一个“乌克兰”?俄乌冲突背景下哈萨克斯坦的命运

知网:冲突和制裁下俄罗斯与盟友的经济合作:以哈萨克斯坦为例

来源:孔甲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