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庄门宦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3-28 03:30 2

摘要:北庄门宦是甘肃临夏东乡族中最大而最有权势的门宣宦之一。它创始于东乡,而越出东乡发展到甘、青、新三省。它的创始人是东乡族,但遵信其教者,有东乡、回族、撒拉和保安等四个民族,人数曾达十余万,在社会政治生活中曾起过各种不同的作用。

北庄门宦

北庄门宦是甘肃临夏东乡族中最大而最有权势的门宣宦之一。它创始于东乡,而越出东乡发展到甘、青、新三省。它的创始人是东乡族,但遵信其教者,有东乡、回族、撒拉和保安等四个民族,人数曾达十余万,在社会政治生活中曾起过各种不同的作用。

1.北庄门宦的创建和发展

北庄门宦的创始人是马葆真,经名豪木钗,东乡春台北庄村人,东乡族,生于清乾隆三十七年(公元一七七二年),殁于道光六年(公元一八八〇年),古历十一月三十六日,终年五十四岁。教徒称为“老太爷”。

马葆真出身于一个农民家庭,从小就在本村清真寺念经,及长同河州井沟瞎太爷在八坊老王寺攻读阿文,学识出众,名冠八坊。后来接受了花寺门官的教旨,在东乡传播花寺门宦。清嘉庆五年(公元一八〇0年),马葆真已二十八岁,听说穆罕默德第二十八世后裔在新疆沙车传教,他便同井沟瞎太爷去新疆沙车求学。穆罕默德第二十八辈后裔名叫舍赫乌尼亚,是从阿富汗北达赫山来的。传授的是虎夫耶学理。

马葆真第一次到沙车(牙勒光)道堂时,适舍赫乌尼亚去阿富汗,没有见到,他住了近两个月,就返回东乡北庄,继续学习经典。清嘉庆十七年(公元一八一二年),年已四十岁的马葆真,又第二次徒步到了沙车(牙勒光)道堂,见到了舍赫乌尼亚,向他申述了所学经典和求见圣后的愿望。乌尼亚接受了他二人的祈求,留他们在道堂学习了近一年。舍赫乌尼亚见马葆真“阿林”(学识)较好,非常虔诚,遂收为穆勒

什德,将虎夫耶的主张和干功要点传授给他,命他以《古兰经》、“圣训”为本,把念、礼、斋、课、朝五件功课认真作好,然后按规定要领,早晚念“则可若”,静修参悟。临行时给马葆真一个传教凭证(上写牙勒光道堂传教历史、主张以及受权马葆真在临夏传教证明,此凭证是用阿拉伯文写的,只限马葆真本人,别人无效),又命他先去麦加,完成朝觐功课后,方能传教。

马德真回到东多后,就准备朝觐。他在嘉庆十九年(公元一八一四年)曾去麦加朝觐一次,取得了“哈知”称号。回国后,即在东乡北庄传教,后来信尊者月溢州多,還过到新北注。以此。北佳就成了该门官的正式名称,传遍西北各地。

马葆真从嘉庆十九年至道光六年逝世前的十三年鹅间,曾先后三次去麦加朝毅和访师游学。他每改都是背着“背夹”,跋山涉水,经新疆,越葱岭,过阿富汗等地,去麦加朝觐。每次路费都是家乡信教群众资助的。马葆真之所以在东乡族中信徒多,威望高,影响大,并与当时河州地区的穆犬提、大拱北、花寺等较大门官并驾齐驱,主要原因是马葆真经典学识广泛,又能苦干苦行。他除做完“五件天命课”外,还在每天夜里,用一定时间礼拜和念“则可若”。他本人反对教徒向他跪拜,反对向他要“引领教徒进天堂”的口唤,反对门宦、教派之间互相诋毁。在宣讲伊斯兰教义,大讲北庄门宣主张时,一再强调要先抓紧干完“玉功”,然后才有条件干“脱若格提”。由于他的这些主张,符合格底目的遵行,所以受到格底目的普遍赞扬和尊重,因此,他生前与其他教派没有发生纠纷。他逝世后,其他教派、门宦群众参加他的葬礼的人很多,表现了当地广大穆斯林群众对他的尊重。作为一个门宦的“老人家”,能取得各方面教徒的如此信赖,是少有的。这次送葬,对扩大北庄门官影响起了重要作用。

马葆真有三个儿子,长子豪三,教徒称为“大太爷”,于同治七年(公元一八六八年)古历六月十九日逝世。次子叫豪三尼,教徒称“二太爷”,于同治六年(公元一八六七年)古历十月二十八日逝世。三子叫郁素福,教徒称“三太爷”,于同治五年(公元一八六六年)古历五月十二日逝世。这三个人,都是当时河州地区的著名阿訇,并有著作。豪三著有《杜乎凡杜里曼阿杜米》(意一个礼数),郁素福著有《类芝汗杜里古娄布》(意为得教门者心明)。

豪三曾去麦加朝觐二次,但没有到过沙车(牙勒光)道堂。据说以后该道堂“筛海”(长老),从阿富汗带来“口信”,命他传教。豪三得到口信后,召集北庄门宦的大阿訇开会作出决定,正式承认豪三为北庄门宦的第二辈老人家。后来郁素福去新疆沙车道堂两次,第一次见了筛海乌尼亚的第四个儿子穆罕默德•

谢勒夫(沙车教徒称和加),第二次去时,谢勒夫已去世,他便在坟墓上坐静四十日后,返回东乡。他返家后不到一年就去世了。

北庄门宣第三辈老人家是马豪三的儿子阿布都。

阿布都小时聪慧过人,故起名“胎里会”。他的真名,由于无人呼唤,年长日久,也就被多数人忘记了。胎里会六岁进清真寺攻读经文,据说十四岁“穿我”成为阿间。后来在本坊消真寺开学。开学期间,曾招收四十金个满拉,给其讲授经典,成为当时风流一时的传奇式人物。同治年间,二十多岁的胎里会,带领十多人专程去新疆沙车觀拜牙勒光道堂的“筛海”。行至奇台,正值新疆舒族人民响应马化龙、马占鳌和白彦虎等反清起义,新疆局势混乱,加之他的随从乡,语言不通,在安子站地方,和维族群众发生误会,

双方交火。胎里会及随从除二人逃回外,均被打死。胎里会遇难后,维族群众得知他们是朝拜道堂的人,为了表示遗憾,遂将胎里会及其随从重葬于奇台顶子地方,并给胎里会修了墓庐。从此,对胎里会散布了不少神奇传说。按照北庄门宦的教规,胎里会既没有去过麦加朝觐,又没有到达牙勒光道堂,得到牙勸光道堂的任命,故不能继承北庄门宦的第三辈老人家,但由于胎里会天资聪明,十四岁“穿衣”当了阿訇,

“阿林”出众,同时,在奇台遇难,是因朝拜道堂而牺性,因此,北庄门宦追认他为第三辈老人家,其实他生前并没有主持过教务。

北庄门宦的第四辈“老人家”是阿布都,(胎里会)的儿子阿哈曼启,又称三师傅。生于同治四年公元一八六五年),殁于民国八年(公元一九一九年) 古历十一月十三日,终年五十五岁。他是个大阿訇,曾去沙车拜见了牙勒光道堂负责人花哲•满尔素木(花哲,满尔素木是穆罕默德谢里夫的儿子),并在道堂学习一年。随后,花哲•满尔素木给阿哈曼启给了传教凭据。阿哈曼启领受了传教依据后,没有回家,直接经阿富汗去麦加朝觐。为了完成朝觐任务和学得更多的经典知识,这次朝觐历时达五年之久,他是继马葆真之后的第二个经典知识较丰富的人。

阿哈曼启是个苦修苦干的宗教职业者,他除不间断的做完每日功课外,静修参悟和夜拜从未停止过,因此,教徒对他很尊重,信仰的人有所增加,是北庄门宦的又一次兴盛时期。

马绍宗是北庄门宦的第五辈负责人。他是第四辈教主阿哈曼启的侄子,是洒尔东的尼的长子,教徒称为大师傅。他生于光绪二十三年(公元一八九七年),从小一直在清真寺学习经典,也是个比较有学识的阿訇,曾于—-九三一年随同马麟去麦加朝觐,但他没去过新疆牙勒光道堂,所以教徒只以北庄门宦负责人之一相称,而不以正式老人家相对待,在传教地位上没有权威。一九五八年古历正月十四日殁于临夏,终年六十一岁。

北庄门宦的第六辈教主是马进城,经名舍木松的尼,是第五辈负责人马绍宗的侄子,巴海的木的儿子小在清真寺学习经典,一九四八年由教徒资助路费,去麦加朝觐,完成了朝觐功课,取得了“哈知”称谓。一九五三年去新疆沙车牙勒光道堂,拜见了花哲吾曼若(时年六十二岁),住了四个月,祈求传教

“口唤”。吾曼若给马进城写了“一若芝”(依据),传授了他的教理教义。马进城回东乡后,按照以往教规,召集本门宦阿訇和有地位的教徒,宣示了吾曼若的“一若芝”,经过公认,遂拥戴他为北庄门宦的第六辈“老人家”。由于马进城信仰虔诚,遵守比较好,一些人还给他散布了不少神奇趣话,北庄门宦教徒信若神灵。由于他能从国家大局着眼,积极从事民族宗教团结工作,受到各教派,门宦的谅解和拥护。

一九八〇年担任了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和甘肃伊斯兰教协会的副主任职务。同年参加中国朝觐团,第二次朝拜了“天房”。

2.马葆真的五大门生

马葆真的学生较多,但他只选择了五个比校有“阿林”的“拉以布”(接替人)。马葆真生前,将这五个门生分在五地,领导他的教徒从事宗教活动。

马篠真逝世后,这五个人的后代各立门户,自成一派,但和北庄门宦没有分裂,仍保持着一定的从属关系。每当马葆真的纪念日时,都去北庄拱北上坟,也要奉送钱粮。这种情况,在很长时期内从没有问断。

他的五个拉以布是:

豪比布本拉希,是马葆真的一个较称心的学生,也是个著名阿訇。他对马葆真很尊崇,一切都按马葆真的示意行事。马葆真在世时命其管理东乡巴苏池等地教徒的宗教活动。他在任拉以布期间,既没有授命传教,也没有自行立异。他逝世后(正月十七日),他的后代为他修建了拱北,原管辖区的教徒,经常给其上坟念经,年长日久,逐渐形成了一个支派,名日巴苏池拱北,但他们没有自称为一个独立的门宦。其实豪比布本拉希殁后,拉以布一职终结,北庄门宦再没有派人继承其职,只是他的直系亲属,曾随马悟真在同治年起义,投降后又帮助马悟真清延镇压起义群众,而受到清室宠信,因此,当了清政府的官吏,从此,发财致富,获得了权势。豪比布本拉希的子孙,就以社会政治地位和经济优势统治了这个地区的教众。如豪比布本拉希的四世孙是清政府的营官,五世孙马忠孝是西军马安良的团长,因屠杀无辜汉民被告发后,在兰州跳黄河自尽。六世孙马斌(字允生)曾任过马鸿逵的师长。马斌的堂弟马歧山当过马鸿逵的团长。后来他们解甲归田,成东乡族中的重要乡绅之一。一九四九年解放后马斌曾任甘肃民委委员,马歧山任临夏回族自治州的副州长,六十年代先后逝世。

洮州敏尚礼是马葆真的第二个重要门生。名叫松的格,生于乾隆四十八年(公元一七八三年),殁于同治三年(公元一八六四年)古历三月二十五日,终年八十二岁。松的格出身于洮州衙门都头,原为花寺教徒,后改宗北庄,拜马葆真为师,攻读经典,研究教义,有很大提高。马葆真看他对宗教虔诚,处事于练,比较诚实,收为“穆勒什德”,委派为洮州拉以布,领导洮州北庄教徒。洮州北庄门宦在他的宣传和影响下,得到了很大发展。他们以旧城上寺为中心,积极从宗教、政治等各方面开展活动,形成了一股很有影响的社会势力。后来曾引起马安良的注意,想借其他派的力量摘掉北庄,终未得逞。敏尚礼殁后,葬于旧城达子沟,管辖区的教徒为他修建了陵墓,称为达子沟拱北。后迁葬于东乡北庄拱北和马葆真的三个儿子并埋一地。其子敏永禄继任了洮州北庄门宦的第二任拉以布。他生于清嘉庆十二年(公元一八〇七年),亡于光绪六年(公元一八八〇年),终年七十四岁。敏永禄在世时一直住在达子沟拱北,名为看守拱北,实为接受教徒的束修。第三任拉以布是敏尚私的孙子敏士达。敏士达生于道光三年(公元一八二三年),殁光绪二十四年(公元一八九八年),终年七十六岁。敏士达无子,只有二个女儿。敏士达殁后,洮州北庄衰败,拉以布至此亦消失。

马葆真的第三个学生是杨门阿巴斯,他是临洮人,曾任临洮、康乐等地北庄门宣的拉以布,同治年参加反清起义,马悟真等投降清军后,他幸免一死,遂迁居广河马力庄。殁后他的后代给他修建了拱北,供教徒念经朝拜,名为小杨门。一九四九年他的后代中的一个名叫吾白旦的(又称尕老人家)主持拱北事务。

马葆真的第四个学生是达吾德“海里凡”。他的祖籍在何地,还不明白,当时他住在新疆,通称“口外海里凡”,被委任新疆北庄门宦的拉以布,殁后葬于新疆麻崖寺,又称“妥叶老人家”。乌鲁木齐和吐鲁番的教徒由他领导。

河州井沟依斯麻儿,浑名井沟瞎太爷,是马葆真的同学,又是受马葆真敬重的门生。他和马葆真从新疆牙勒光道堂访师求学后,曾回到临夏协助马葆真传

虎夫耶后来马葆真成为北庄门宦的始祖,而依斯麻儿亦受到北庄教徒的广泛尊敬。他逝世后(吉历五月二十五日),北庄教徒在临夏井沟为他修建了拱北,供教徒朝拜。后来,他的后代与北庄分裂,在兰州、青海、宁夏一带传教,并另立门户,称方井沟门宦。

北庄与胡门的斗争
同治年间北庄与胡门不和,借故掀起一场武斗案。北庄老人家认为在念“色米二那乎立曼南豪米旦开”时,应念“旦汗”,胡门则认为应念“且呼”,不能念“旦汗”。由子“旦汗”和《旦呼 一音之别,而争执不休,遂动起武来,使双方无辜群众多次流血死亡。一次栲勒村胡门教徒,把墙沟北庄门官的四、五十户教徒先行洗杀,过了不久,北庄纠集众多教徒,对栲勒胡门教徒,在一夜之中,进行了报复性的洗劫,死伤达百余人。当时双方互不相让,上告官府,想依靠各自在清廷的政治地位压倒对方。马占鳖怕扩大事态,引起祸乱,就以北庄马悟真和胡门马万有与他的私人关系出面调解,经多次周旋,终以“各干各事”而劝其了事。但他们内心的仇恨与矛盾始终没有得到解决,小的摩擦也就难以避免。北庄门宦的宗教活动特点和封建特权北庄门宦的始祖是新疆莎车(牙勒光)道堂的穆勒什德。但其源流,据北庄门宦称是属于乃格什板顶喝派,传授的虎夫哪学理。这个门宦的主要宗教活动特点是:传教者必須在履行念、礼、斋、课。鹌五件天命课和取得 “哈知”称谓的前提下,才有资格传授牙勒光道堂的宗旨。同时要求传教者要认真做“天命课”之外的静坐参悟和低念“则可若”。北庄门宦对传教人不称教主,而称老人家,尊称他们的始祖为老太爷,对以后的继承人则称老人家。老人家都要有牙勒光道堂的凭证(一若芝),否则不能称为老人家而传授教门,只可以作为负责人,管理宗教事务。教徒对老人家的“口唤”非常尊重,遇有婚丧和重大事情,都要去拱北上坟和求老人家的吩咐(即口唤),并按老人家的吩咐执行,所以北庄门宦的老人家同样有一呼百应的能量。

他们站“整那则”时,分为二派,一派脱鞋,一派不脱鞋。在转“费达”时,亦分二派,一派以《古兰经》转“费达”,另一派用钱转“费达”。在念“讨白”时不举指。干“尔曼里”时念《卯路提》。

聚礼作十六拜。其余与花寺门宦大同小异。

北庄门宦的创始人马葆真和他的儿子豪三、豪三尼和郁素福,都是临夏地区的大阿訇。由于他们有较多经典知识,并能虔诚遵守伊斯兰教教规,所以在他们传播牙勒光道堂宗旨时,信奉的人很多,成为北庄门宦大发展的第一个高峰。当时他们的教徒遍及东乡十会,居东乡各门宦之首,在临夏的井沟、八坊;和政的梁家寺、三十铺、吊滩、车巴,广河的马力庄;以及临潭,新疆等地都有他们的教徒,信教者达万余户。并派出拉以布予以管辖。这时,他们的特权和剥削,虽只限于教徒的束修,但从此就成了富户。第三、四辈老人家虽然没有起到较大作用,但由于马悟真,马璘出卖本民族利益,成为清廷“以回治画”的工具,所以官至甘州提督,成为甘肃的一路诸侯。马统、马绍先等都担任反动政府的重要军职。因此,很快就形成一个世袭的官僚军阀集团。当地群众慑于他们的权势,就不得不紧跟他们。所以,北庄门官不仅得到长时间的稳定与巩固,而且又出现了第二次发展高潮,人数达到十余万人,成为向清廷要职要权的重要后盾。而他们对教徒的特权和压迫,也远远超过了宗教范围,他们可以以老人家、师傅的“口唤”,向教徒要兵要粮,扩充自己的武装,还可以以“束修”的名义,向教徒无尽止的要“海的也”,作为他们行贿官场,维护他们官僚军阀集团利益的费用,而陷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这种特权直至一九二八年马磷倒合后有所收敛,教权也逐渐走向衰落,但他们的特权还是很大的,直到一九五八年平叛反封建斗争后。才被废除。现在他们的老人家,经过学习,提高了认识,在党的宗教信仲自由政策的指引下,为备民族、各歡派、各门宦团结一致,摘好四化而尽自己的力量。5.北庄门宦的政治活动

北庄门宦的始祖马葆真有三个儿子,教权由大儿子马豪三及其后裔继承。老三郁素福和老二豪三尼的后代,从事政治活动,而且都从事武职。他们的政治活动始于同治年起义后的投降叛卖。之后一直忠于反动政府,镇压人民群众,犯下了严重罪过。解放后,悔改及时,做了一些有利于人民团结的事,受到政府的鼓励。

同治年间,与第三辈老人家“胎里会”同时代,并对北庄门宣有很大影响的一个重要人物是马悟真。

马悟真是马郁素福的儿子,马葆贞的长孙,人称“尕大师傅”。他虽然不是老人家但实际上起了老人家的作用。同治元年“冬十月,河州东乡回反,省城戒严”,继而“东乡叛回,袭取狄道州城”。同治二年“春正月河州回复叛”。八月“河州回酋马悟真、闵股臣复围州城”。①于是河州东乡的回、东、撒等少数民族在马悟真的率领下,与陕西的白彦虎,宁灵马化龙的反清起义军,互相呼应,打击清军。随后马悟真又联络太子寺胡门门宦的马万有,八坊花寺门宦的马永瑞、穆夫提门官的马云等,共推花寺门宦的大阿訇马占鉴为统帅,先后与请廷对抗了八年之久。最后根据马占鳌的战略,在太子寺南面的新路坡,战败了骄横一时的渊军,打死了总兵傅先宗和徐文秀,在取得胜利之后,向清军左宗棠缴械投降。投降后左宗棠给马占鳌三旗马队,马悟真作了马占鳌的左族管带,在刘锦堂西进的部队中,参加镇压河州、循化、化隆、归德、碾伯、西宁、大同等地反清起义军的罪恶活动。由于效命有功,清政府赐给了金字大圓,悬挂北庄拱北。从此,为他们的反动政治生涯,打下坚实基础。马悟真虽然没有传教,也不是老人家,但他由于镇压反清义军有功而在甘、青两地取得了很大权势,在发展巩固北庄门官方面,也起了很大作用。首先他乘任清廷军职的机会,利用权势大兴士术,修建了北成拱北,在北庄教徒中取得了和教主同样的权感。可以说,他用北庄教众的鲜血取得了权势,而又以取得的权势进一步发展巩固了北庄门宦的精神支柱和封建将权,成为北庄门宦风云一时的“大人物”。

在第四辈老人家阿哈曼启时,北庄门意又出了一任锁守使,叫马璘宇玉脚,经名八盖若,又刚尕五师傅,是马悟真的侄子。马悟真离职后,他接其叔马悟真的职务为马安良的左旗管带。一九一五华甘潮督军张广建为了牵制西军马安良,提升马磷为甘州镇守使,为甘肃八镇守使之一(八镇即是宁海镇守使马麒,宁夏镇守使马鸿宾,甘州镇守使马磷,凉州镇守使马延勷,肃州镇守使吴桐仁,河州镇守使裴建准,陇南镇守使孔繁锦,陇东镇守使张 兆钾)。群众称为“甘州帅”,或“帅爷”。他的堂弟马统(人称三师傅),在其部下当管带(即营长)。光绪二十一年河湟事变中,北庄马璘追陈马安良大肆镇压起义群众,并在“办善后”中杀了不少无辜群众。由于镇压义军有“功”,对清廷表现了忠心,后来他与马安良均受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的召见,并赐给他们黄马褂,深受清廷宠爱。一九一一年辛亥革命后,为了效忠清政府,马璘紧跟甘肃提督、西军精锐统领马安良,曾率正右营兼统领,马统率副右营,马绍先率新右营,开往陕西乾州攻打拥护共和的陕军。一九一二年春随马安良通电承认共和。同年古历二月甘肃临时参议长李竞清(临洮人,汉族)有反对马安良之意。马安良得知后便于一九一二年七月指示东乡马璘设计杀害李竞消。东乡马鳞和青海马麒密商后,便派他的堂弟马纷行刺。马统接受行刺任务后,派其部属马有功将李竞清杀害于临洮原籍。李竞清被刺后,各方震惊,成为甘肃政界一件大事,儿平引起甘肃回汉之间残杀。李的亲友虽曾向北京指名控告马安良、马璘、马麒,马统等凶犯,但袁世凯由于想利用马安良的武装,消复辟帝制效力,故控告亦无结果。但不么,马统在兰州举院一次宴会上,饮酒后暴死。从此这一行刺案也就不了了之。

马璘从事军职二、三十年,直至民国十七年(公元一九二八年)马仲英起事后,甘肃主席刘郁芬用拉拢利用手段,分化回族军阀,将马璘调往河州剿灭马仲英。马璘与马仲英交锋后,损失很大,不少士兵哗变,即辞职不于,刘郁芬也顺水推舟,准其解甲归田。一九三一年他去麦加朝觐,返回 香港时 因病逝世,葬于香港。他一生虽从事于军政界,没有主持宗教教务,但事实上北庄门宦依靠他的权势,得到了更大的发展。他是北庄门宦全盛时期的一面“金字招牌”。

与北庄门室的第五辈负责人马绍宗同时代的著名“人物”,还有五个。这几个人都是依靠北庄门宦的名望,而飞黄腾达,又以取得的权力,支持了北庄门宽的精神统治。由于他们的相互依靠和支持,使北庄门宣长期以来既能与马步芳支持的依黑瓦尼相对抗,又在东乡族中保持了相当的权势。这几个人是:

马绍汉,是马绍宗的堂兄弟,曾任宁夏马鸿宾的师长,解放后任临夏州民委委员,文化大革命中殁于彖中。

马绍武,又名马维臣,是马统的儿子,和马绍宗是亲堂兄弟。曾在宁夏马鸿宾处从事军职,后在师长马绍汉部任团长。解放后曾协助地方在收剿土匪中作出了贡献,一九五一年任东乡族自治县县长,不久病故。

马绍文,和马绍宗是堂兄弟,和马绍武是亲堂兄弟,早年曾在青海马麒部下任过团长,后居东乡,为本乡乡绅之一。解放后协助政府做了一些工作,一九五五年任东乡族自治县县长,后任省民委委员、副主任。一九六八年殁于临夏。

马绍先是马绍宗的堂兄弟,群众称为“君统”,曾任过宁马的团长,一九四九年前逝世。

来源:秋天的落叶00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