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1]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3-28 17:02 2

摘要:2024年,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稳中求进、逐新而上,全市经济承压奋进、再上台阶,

合肥市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统计公报[1]

合肥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合肥调查队

2025年3月28日

2024年,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稳中求进、逐新而上,全市经济承压奋进、再上台阶,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新质生产力蓄势赋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

01

综 合

初步核算,全年生产总值(GDP)[2]13507.69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43.26亿元,增长3.0%;第二产业增加值4961.25亿元,增长8.4%;第三产业增加值8203.18亿元,增长4.8%[3]。三次产业结构为2.5:36.7:60.7。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136063元(折合19105美元),比上年增长4.1%。

年末全市户籍人口812.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6.1万人。常住人口1000.2万人,增加14.9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86.38%,提高0.83个百分点。全年出生人口7.9万人,出生率7.98‰;死亡人口6.1万人,死亡率6.15‰;自然增长率1.83‰,比上年提高0.01个千分点。

2024年末全市人口及其构成

指标年末数(万人)比重(%)年末户籍人口812.7
年末常住人口1000.2
其中:城镇864.086.38乡村136.213.62

2024年城镇新增就业21.43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4.27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0.79万人。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0.4%,其中食品烟酒价格上涨0.6%。

2024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涨跌幅度

指 标涨跌幅度%居民消费价格0.4其中:食品烟酒0.6衣着1.8居住0.3生活用品及服务-0.1交通和通信-2.1教育文化和娱乐1.0医疗保健1.4其他用品和服务3.9

新质生产力加速发展。规模以上工业[5]中,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比上年增长12.6%,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55.8%,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产值增长37.6%;新能源汽车产量137.61万辆,总量占全国10.5%。新型显示产业链产值增长21.5%;液晶显示屏产量5.85亿片。规模以上服务业[6]中,互联网、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827.65亿元,增长20.5%,占规模以上服务业比重23.6%。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7]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8]626.92亿元,增长16.0%,增速创近3年同期新高,占限上零售额比重24.6%,比上年提高2.3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中,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6.2%,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22.9%,占比创近9年新高。

市场活力持续增强。全年新登记各类经营主体31.46万户,年末实有经营主体达178.73万户,比上年末增长5.8%。全年新增“四上”企业1829户,创历史新高,比上年增长26.2%;年末拥有“四上”企业11701户,净增1065户。全年净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724户,总数达10130户。

民营经济蓬勃发展。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民营企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8.0%,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55.9%,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规模以上服务业民营企业营业收入增长12.0%,占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比重68.2%,提高13.5个百分点。

02

农 业

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71.80万公顷,比上年增长0.6%。其中,粮食作物52.79万公顷,增长0.2%;蔬菜9.89万公顷,增长1.4%;瓜果1.14万公顷,增长2.2%;油料7.39万公顷,增长3.1%。

全年粮食总产量302.32万吨,比上年增长1.2%。其中,夏粮62.12万吨,增长1.5%;早稻21.09万吨,下降1.5%;秋粮219.11万吨,增长1.4%。蔬菜产量260.59万吨,增长2.3%。瓜果产量30.80万吨,增长2.6%。油料产量18.80万吨,下降5.0%。

年末生猪存栏76.90万头,比上年末下降2.9%;出栏159.92万头,下降5.1%。全年肉类总产量36.37万吨,比上年下降1.0%,其中猪牛羊肉产量14.05万吨,下降5.9%。禽蛋产量22.53万吨,增长0.7%。牛奶产量12.30万吨,增长19.6%。水产品产量25.42万吨,增长2.8%。

2024年全市主要农产品产量及增速

产品名称产量(万吨)比上年增长%粮食302.321.2油料18.80-5.0其中:油菜籽14.27-1.8蔬菜260.592.3瓜果30.802.6肉类36.37-1.0其中:猪牛羊肉14.05-5.9牛奶12.3019.6禽蛋22.530.7

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511.73万千瓦。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87.4%,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436万亩。

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80.9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2%。

03

工业和建筑业

年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875户,比上年末增加228户。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4.8%。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7.4%,股份制企业增长18.6%,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13.9%。分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增长8.8%,制造业增长15.4%,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7.5%。分行业看,37个工业大类行业有29个保持增长。其中,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增长38.5%,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26.9%,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10.4%。

规模以上工业统计的主要产品产量中,新能源汽车增长84.5%,彩色电视机增长12.6%,家用洗衣机增长11.8%,液晶显示屏增长11.2%。

2024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及增速

产品名称单位产量比上年增长%汽车万辆191.0942.2其中:新能源汽车万辆137.6184.5叉车万辆13.444.4集成电路亿块20.81-9.5变压器万千伏安2715.728.0太阳能电池万千瓦2249.341.8彩色电视机万台587.2912.6家用洗衣机万台3006.4711.8家用电冰箱万台2352.40-1.3房间空气调节器万台748.17-14.4微型计算机设备万台2298.638.1液晶显示屏亿片5.8511.2半导体分立器件亿只27.51156.1锂离子电池万只9219.9845.6工业机器人套10540357.3水泥万吨1256.81-15.8卷烟亿支300.440.3农用化肥(折纯)万吨30.429.0橡胶轮胎外胎万条3405.694.8钢材万吨216.704.9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503.98亿元,比上年增长36.7%。分门类看,采矿业利润21.34亿元,增长24.9%;制造业456.37亿元,增长35.5%;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26.27亿元,增长79.8%。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86.91元,比上年减少0.52元。

全年建筑业增加值1876.34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5%。年末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2141户,其中产值超10亿元企业73户、超百亿元企业16户。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1270.94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7.9%;房屋竣工面积3778.48万平方米,下降36.6%。

04

服务业

全年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1439.13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6%;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726.81亿元,增长3.8%;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304.42亿元,增长5.6%;金融业增加值1265.20亿元,增长6.2%;房地产业增加值872.59亿元,下降0.2%;其他服务业增加值3571.73亿元,增长4.9%。

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505.83亿元,比上年增长11.4%。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17.0%,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长13.5%。

全年旅客运输量0.78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0.8%;货物运输量4.93亿吨,增长5.0%。全年港口货物吞吐量5415.40万吨,增长17.0%,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75.9万吨,增长31.0%。合肥新桥机场旅客吞吐量1248.14万人次,增长11.7%。

2024年全市各种运输方式旅客和货物运输量及增速

年末汽车保有量315.51万辆,比上年末增长8.0%;其中私人汽车278.06万辆,增长8.6%。轿车保有量186.85万辆,增长6.4%;其中私人轿车175.17万辆,增长6.3%。

全年邮政行业寄递业务量19.46亿件,比上年增长18.2%。快递业务量18.02亿件,增长19.5%,实现快递业务收入138.66亿元,增长16.4%。电信业务总量159.06亿元,比上年增长17.2%。年末本地固定电话用户108.25万户,比上年末减少4.34万户。移动电话用户1264.99万户,增加82.17万户,移动电话普及率128.4部/百人。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592.22万户,比上年末增加47.69万户。

全年入境旅游人数9.1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47.7%,收入4677.06万美元,按可比口径增长58.3%。年末全市4A级及以上旅游景点(区)29处。年末全市旅游星级饭店35家,其中五星级10家、四星级14家。

05

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3.3%。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29.1%;第二产业投资增长8.8%,其中工业投资增长8.7%;第三产业投资增长0.4%,其中基础设施投资下降5.6%。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1582.46亿元,比上年增长2.4%;其中住宅投资1284.23亿元,增长7.2%。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974.03万平方米,下降12.2%。

2024年全市房地产开发和销售主要指标及增速

指 标单 位绝对数比上年增长%投资额亿元1582.462.4其中:住宅亿元1284.237.2房屋施工面积万平方米6490.97-12.4其中:新开工万平方米1122.04-29.3房屋竣工面积万平方米1633.67-30.3商品房销售面积万平方米974.03-12.2其中:住宅万平方米793.88-15.3

06

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494.24亿元,比上年增长4.2%。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5167.74亿元,增长4.0%;乡村消费品零售额326.50亿元,增长8.9%。按消费类型统计,商品零售额4868.74亿元,增长4.3%;餐饮收入625.50亿元,增长4.1%。

年末限额以上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企业(单位)[7]4142户,比上年末增加106户。限额以上商品零售额中,汽车类增长17.7%,通讯器材类增长11.6%,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7.4%,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7.2%,日用品类增长5.5%,石油及制品类增长1.5%。绿色智能化商品中,新能源汽车、智能手机零售额分别增长69.8%和15.4%。

07

对外经济

全年进出口总额3790.73亿元,比上年增长5.7%。其中,出口2572.74亿元,增长10.6%;进口1217.99亿元,下降3.4%。从出口商品看,机电产品增长13.2%,以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为代表的“新三样”出口总值348.4亿元,增长31.2%。

全年新成立外商投资企业215户,比上年增加10户。全市实际到位外资98.9亿元,增长36.8%。全年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27.8亿美元。劳务合作年末在外人员5638人。年末62家境外世界500强企业在合肥投资设立法人企业100家,比上年末新增20家。中欧班列开行国际线路覆盖20个国家、156个站点城市,全年开行909列,比上年增长4.7%。

08

财政、金融[9]、证券和保险

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55.01亿元,比上年增长2.7%;其中税收收入675.21亿元,增长0.2%。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581.06亿元,增长12.0%。重点支出项目中,城乡社区支出增长25.2%,住房保障支出增长23.7%,教育支出增长3.6%。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8343.58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1.4%。其中,住户存款10840.83亿元,增长14.9%;非金融企业存款9006.04亿元,增长9.0%;机关团体存款5381.82亿元,增长1.7%;财政性存款1075.86亿元,增长31.0%;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1921.49亿元,增长30.5%。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30938.52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1.5%。其中,住户贷款9686.62亿元,增长5.2%;企(事)业单位贷款21030.04亿元,增长14.6%。

2024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及增速

指 标年末数(亿元)比上年末增长%各项存款余额28343.5811.4其中:住户存款10840.8314.9非金融企业存款9006.049.0机关团体存款5381.821.7财政性存款1075.8631.0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1921.4930.5各项贷款余额30938.5211.5其中:住户贷款9686.625.2企(事)业单位贷款21030.0414.6

全年新增上市公司4家,首发募集资金16.36亿元。年末全市共有境内外上市公司92家,比上年末增加4家,其中境内上市公司85家,增加3家。全年债权融资5279.54亿元,增长27.8%。

全年保险业原保险保费收入461.04亿元,比上年增长8.4%。其中,财产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188.16亿元,增长10.1%;人身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272.87亿元,增长7.2%。赔款和给付201.28亿元,增长26.0%。其中,财产险业务赔款支出127.38亿元,增长12.1%;人身险业务赔款和给付支出73.90亿元,增长60.2%。

09

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年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5832元,比上年增长6.2%。其中,工资性收入33393元,增长6.8%;经营净收入8109元,增长6.6%;财产净收入4375元,增长3.8%;转移净收入9956元,增长4.9%。按常住地分,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2685元,比上年增长5.2%;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289元,增长6.9%。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为1.88,比上年缩小0.03。全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2442元,比上年增长6.0%。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6135元,增长5.1%;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0293元,增长6.8%。

年末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不含机关、含离退休退职)、医疗(生育)、失业、工伤保险人数分别为442.09万人、306.69万人、242.40万人和297.09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续)保人数289.13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549.92万人,参保率达99.9%。

全年享受政府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为168.41万人次,其中城市22.88万人次、农村145.53万人次;累计发放低保金12.56亿元,其中城市1.87亿元、农村10.69亿元。全市特困供养人员集中供养率达72.0%。全年临时救助15446人次,支出救助金3588.62万元。全年实施城乡医疗救助资助参保18.39万人,直接救助104.16万人次;支出医疗救助资金4.44亿元,其中资助参保支出0.64亿元、直接救助支出3.80亿元。

年末有各类提供住宿的社会工作机构176个,床位3.24万张,收养各类人员1.57万人。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22.69亿元,比上年增长12.4%,筹集福彩公益金6.61亿元。全市慈善组织共接收社会捐款6736.87万元。

10

教育和科学技术

年末全市各类高等院校59所(含成人高校、不含军事院校),其中研究生培养院校9所。全年研究生教育招生2.91万人,在校研究生8.73万人,毕业生2.21万人。普通本专科招生21.45万人,在校生66.65万人,毕业生21.07万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不含技工学校)47所,在校生7.74万人。普通高中99所,在校生18.32万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107.66%。普通初中219所,在校生28.83万人,初中阶段毛入学率110.07%。小学417所,在校生72.07万人,小学毛入学率111.06%。幼儿园1507所,在园幼儿30.80万人。全市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惠及学生100.90万人,其中城市42.79万人、农村58.11万人。

2024年全市各类教育发展情况

指 标招生数(人)在校生数(人)毕业生数(人)研究生291448729722149普通本专科214539666501210693中等职业教育(不含技工学校)311187743138741普通高中6297218321554427普通初中10432328825689867小学14305872073492799学前教育106603307984137928特殊教育3322148314

2024年末,全市已建成全超导托卡马克、稳态强磁场、同步辐射光源、未来网络试验设施(合肥分中心)等4个国家大科学装置。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8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01个;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37个,其中国家级(含分中心)5个;省级以上工程研究中心252个,其中国家级3个、国地联合21个、省级228个;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589个,其中国家级56个。市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151个,其中国家级37个、省级60个。市级以上众创空间141个,其中国家级28个、省级62个。

全年登记科技成果5291项,其中各类财政资金支持形成的科技成果478项。授权专利6.17万件,比上年增长4.6%。年末全市有效发明专利8.14万件,比上年末增加1.34万件。签订输出技术合同16731项,成交金额951.97亿元,比上年增长37.1%;签订吸纳技术合同10308项,成交金额626.84亿元,增长9.0%。

11

文化、卫生健康和体育

年末全市有文化馆11个,公共图书馆9个,博物馆39个(其中国有博物馆17个、非国有博物馆22个),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10个,专业档案馆(城建馆)1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133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1处,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2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5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44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32项。各级国家档案馆馆藏档案资料716.51万卷(件、册)(不含寄存档案),专业档案馆(城建馆)馆藏档案44.69万卷。年末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9.9%,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9.9%。

年末有医疗卫生机构(含村卫生室)4159个,其中医院231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3846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61个、其他卫生机构22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卫生院8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182个,村卫生室1114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中,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5个,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11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2个,卫生监督所(中心)11个。年末卫生技术人员9.60万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3.65万人、注册护士4.64万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7.66万张,其中医院6.75万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0.65万张。全年医疗卫生机构共诊疗7477.9万人次。孕产妇死亡率5.07/10万,婴儿死亡率1.43‰。

全年成功组织7项大型赛事和159项市级体育赛事,在各类省级以上体育赛事中,我市运动健儿共获得442枚金牌。成功举办了2024合肥马拉松赛、合肥市第十三届运动会、2024全国夏季游泳锦标赛、FIBA男篮亚洲杯预选赛、中国乒协会员联赛总决赛、亚洲羽毛球巡回赛、环巢湖全国自行车赛等多项国内、国际高水平赛事。2024年度全市注册运动员13394人,比上年增长8.5%。全市围绕居住小区和行政村完成428处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维修、改造和提升,新建健身步道(绿道)159.6公里,完成国球进社区、进公园项目66处,新建和升级体育公园(含口袋体育公园)23处。全年共举办全民健身活动2688次,参加活动总人数达到78.61万人次。全年销售体育彩票48.96亿元,比上年增长7.6%。

12

生态环境和应急管理

年末全市共有县级环境监测站[10]5个。可吸入颗粒物(PM10)年均浓度为56.7微克/立方米,比上年下降8.0%。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为33.7微克/立方米,下降1.5%。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15天,优良率86.1%,创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空气质量连续4年达到国家二级标准。20个国考断面全部达标,水质优良率90%。31个省考断面全部达标,水质优良率达100%。巢湖水质持续向好,县级及以上在用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全年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0.0116人,比上年下降15.9%。道路交通万车死亡人数为1.152人,下降4.56%。

注释:

[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4]地区生产总值及其分类项目增加值绝对量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根据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并同步实施城镇居民自有住房服务核算方法改革,对地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及相关行业增加值等历史数据进行了修订。

[3]三次产业划分标准:第一产业是指农、林、牧、渔业(不含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第二产业是指采矿业(不含开采专业及辅助性活动),制造业(不含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第三产业是指除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

[5]规模以上工业统计范围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企业。

[6]规模以上服务业统计范围包括年营业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三个门类和卫生行业大类;年营业收入1000万元及以上的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教育三个门类,以及物业管理、房地产中介服务、房地产租赁经营和其他房地产业四个行业小类;年营业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两个门类,以及社会工作行业大类。

[7]限额以上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企业(单位)统计范围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企业(单位)、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企业(单位)和年主营业务收入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餐饮企业(单位)。

[8]网上零售额是指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通过公共网络交易平台(主要从事实物商品交易的网上平台,包括自建网站和第三方平台)实现的商品和服务零售额。

[9]金融部分为不含省本部口径数据。

[10]我市市级环境监测站已由省生态环境厅垂直管理,目前全市共有县级环境监测站5个,即肥东县、肥西县、长丰县、庐江县、巢湖市环境监测站。

来源:合肥市人民政府发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