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周以来,先后有4家一线外资投行发布看好中国市场的观点。其中,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陆续上调了对2025年MSCI中国指数的目标点位预测;高盛、瑞银表示,国际投资者对中国股市的关注度与情绪明显上升,普遍认同中国经济处于复苏态势。
中国上市公司网/文
本周以来,先后有4家一线外资投行发布看好中国市场的观点。其中,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陆续上调了对2025年MSCI中国指数的目标点位预测;高盛、瑞银表示,国际投资者对中国股市的关注度与情绪明显上升,普遍认同中国经济处于复苏态势。
摩根士丹利对中国市场的前景持乐观态度,该机构认为随着盈利预期改善和估值修复,市场有望实现进一步上涨。本次上调指数目标点位主要基于三大理由:2024年四季度财报超预期、盈利预测上修、估值可能进一步接近新兴市场整体水平。
摩根大通发布报告,摩根大通首席亚洲及中国股票策略师刘鸣镝及其团队将MSCI中国指数的看跌/基准/看涨情境目标点位从58/67/76点分别上调至70/80/89点。行业方面,在MSCI中国指数中,摩根大通将可选消费、医疗保健行业的评级从“中性”上调至“超配”。
近期富达国际、高盛、摩根士丹利等外资机构密集发声看好中国股市,其核心依据涵盖经济基本面改善、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市场估值低位修复、企业盈利触底回升以及全球资本配置再平衡等多重因素。以下是富达国际、高盛、摩根士丹利等外资机构看好中国股市的核心依据及数据支撑,从数据与逻辑层面梳理外资看好的主要理由:
一、经济基本面:复苏信号逐步确认
GDP增速企稳
2024年中国GDP同比增长5.2%,2025年一季度预期增速5.0%-5.3%,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仍属较高水平。IMF预测2025年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率超28%,仍是最大引擎。
消费回暖:2025年1-2月社零总额同比增长6.7%,餐饮、旅游等服务消费增速超10%,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回升至65%以上。
制造业PMI重返扩张区间
2025年3月制造业PMI升至50.8(前值49.1),自2024年四季度以来首次站上荣枯线,新订单指数、生产指数分别升至51.2和52.1,显示工业活动加速修复。
出口韧性超预期
2025年1-2月出口同比增5.6%(以美元计),新能源汽车、光伏、锂电池“新三样”出口额同比增长22.3%,对冲传统商品下滑压力。
二、政策环境:稳增长措施持续加码
财政与货币协同发力
财政端:2025年赤字率拟按3.8%安排,新增专项债4.2万亿元,重点支持“两重一新”(重大工程、新型基础设施、城市更新)。
货币端:2024年四季度以来累计降准0.5个百分点、降息15BP,推动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持续下行,3月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降至3.75%(历史低位)。
资本市场改革深化
“国九条”落地:强化分红、回购、退市等制度,2024年A股分红总额达2.2万亿元,股息率超3%的公司占比提升至35%。
外资准入放宽:QFII/RQFII额度全面取消,沪深港通标的扩容至1800余只,外资持股占比提升至4.5%(2019年3.2%)。
三、市场估值:全球洼地凸显配置价值
横向对比显著低估
市盈率(PE):截至2025年3月,沪深300指数PE为11.5倍,低于标普500(23.1倍)、日经225(18.4倍)、印度Nifty50(22.3倍)。
市净率(PB):A股PB中位数1.3倍,处于近十年10%分位,MSCI中国指数PB较新兴市场折让30%。
风险溢价处于高位
沪深300股权风险溢价(ERP)达6.8%,高于过去五年均值5.2%,显示股市相对债券的吸引力创2018年以来新高。
四、企业盈利:触底回升预期强化
盈利增速拐点显现
2024年全A非金融企业净利润同比降幅收窄至-2.3%(前三季度-5.1%),2025年一致预期增速回升至8%-10%。
行业亮点:消费电子(+25%)、汽车(+18%)、新能源(+15%)盈利改善明显,医药生物板块2025年Q1净利润预增中值达30%。
龙头公司业绩稳健
贵州茅台、宁德时代、比亚迪等权重股2024年净利润增速分别达19%、42%、35%,盈利韧性支撑指数表现。
五、外资动向:全球资本增配中国
北向资金持续流入
2025年一季度北向资金净流入超1200亿元(2024年全年净流入2300亿),3月单月净流入创历史新高。
配置偏好:外资增持新能源(宁德时代、隆基绿能)、消费(贵州茅台、中国中免)、金融(招商银行)等板块。
主动型基金加仓
据EPFR数据,2025年3月全球主动管理基金对中国股票配置比例提升1.2个百分点至5.8%,结束连续18个月减仓趋势。
六、外资机构核心观点与数据支撑
高盛:
预测MSCI中国指数2025年EPS增速12%,目标点位上调15%至85点(较当前有25%上行空间)。看好消费(政策刺激)、科技(国产替代)、新能源(全球竞争力)三大主线。
摩根士丹利:
中国股市风险溢价已计入过度悲观预期,维持“增持”评级,推荐高股息(银行、公用事业)及成长股(半导体、AI)。
富达国际:
中国权益资产估值处于“罕见低位”,消费复苏与制造业升级将驱动结构性机会,重点关注医疗设备、工业自动化领域。
总体,外资看好中国股市的核心逻辑在于 “低估值+政策底+盈利底”三重共振,叠加全球资本从高估值市场向新兴市场再平衡的趋势。但摩根大通提示,美国关税及贸易政策调整值得关注,市场预期相关变化或影响贸易成本与信心。因此投资者需要关注外部贸易环境变化对3月、4月的宏观经济数据影响,不过中国经济增长仍有望保持在合理区间。投资者可关注外资增配方向(消费、新能源、科技龙头),同时警惕外部冲击带来的阶段性回调风险。
来源:中经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