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源上古贤风,共启文化新程 ——2025乙巳年皋陶祭典即将盛大启幕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3-28 17:18 2

摘要:在皖西大地,“皋陶”之名家喻户晓,六安别称“皋城”,正是源于这位上古贤圣。皋陶,这位生活在公元前21世纪虞夏时期的杰出人物,与尧、舜、禹并称“上古四圣”,身为舜、禹的肱股之臣,担任史载首位司法长官,公认的中国司法鼻祖。他不仅助力大禹治水兴农,还在理政、制刑、教

在皖西大地,“皋陶”之名家喻户晓,六安别称“皋城”,正是源于这位上古贤圣。皋陶,这位生活在公元前21世纪虞夏时期的杰出人物,与尧、舜、禹并称“上古四圣”,身为舜、禹的肱股之臣,担任史载首位司法长官,公认的中国司法鼻祖。他不仅助力大禹治水兴农,还在理政、制刑、教育等诸多领域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其思想和功绩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如今,承载着千年历史文化底蕴的皋陶祭典,即将在2025年再次拉开帷幕。

2025年4月3日,六安市将迎来第21届清明皋陶祭典。本次活动由六安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司法局、民进六安市委联合主办,市新闻传媒中心、市文物保护中心、市文化馆、皋陶文化研究会等10余家单位共同承办,主会场设在开发区皋陶墓广场。活动延续传统礼仪,巧妙融入创新元素,旨在借庄重祭祀仪式与多元文化展演,缅怀中华司法鼻祖皋陶,弘扬其法治思想与德治理念。

祭祀,向来是华夏儿女寄托家国情怀、凝聚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举办皋陶祭典,蕴含着怎样深刻的时代意义和价值呢?

一、寻根皋陶祭典

追溯文化源起,凝聚民族根魂

皋陶与六安有着深厚的渊源。据《左传》《史记》《水经注》等记载,皋陶死后葬于六安,其后裔也在此地受封。为了纪念他,后人在六安修建了皋陶墓、皋陶祠、种德寺等祭祀场所。这些场所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人们传承和弘扬皋陶文化的重要载体。自2005年起,六安市恢复了清明皋陶祭祀典礼。历经多年打磨,祭典活动已发展为当地文化盛事,并于2022年5月成功列入安徽省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如今,皋陶祭典已成为六安地域文化的闪亮名片,吸引着全国各地友人前来参与、关注。

如今我们坚持每年以庄重的仪式来祭祀皋陶,背后蕴藏着深刻的意义和价值。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皋陶祭典活动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键载体。在历史的长河中,皋陶文化不断传承与发展,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祭典活动,皋陶的故事、思想及相关文化习俗得以代代相传。这不仅有助于增强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更能激发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保护意识,使皋陶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作为“司法鼻祖”,皋陶制定的刑法是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雏形,他所倡导的“法治”理念,如公平、公正、严明等,对后世法治建设影响深远。皋陶祭典活动为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提供了生动的平台。在当今社会,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保障。通过祭典活动回顾皋陶的法治思想,能让人们更深刻地认识到法治的重要性,增强法治观念,促进全社会形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国家和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皋陶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彰显了中华民族的智慧与创造力。参与皋陶祭典活动,能让人们亲身感受皋陶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民族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

一场祭典,不仅在解答我们“从何处来”的追问,也蕴含着“往何处去”的密码。当我们每个人唱起文明的弦歌时,我们的文化才能绵延不绝,我们的创造才能生生不息。

二、探秘皋陶文化

千年智慧传承,滋养现代文明

皋陶文化涵盖了法治、德教、民本、选人、礼乐等多个领域,内容丰富且内涵深刻。在法治方面,皋陶创“五刑”,将三苗虐刑整合为墨、劓、刖(或“剕”)、宫、大辟五刑,这是我国刑法的开端。德教领域,皋陶兴“五教”,倡导“父义、母慈、兄友、弟共(恭)、子孝”。这一理念在春秋战国时期进一步发展为“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人伦关系准则,成为中华民族传统道德规范的重要基石,深刻影响着人们的家庭观念和社会交往方式。选人用人上,皋陶立“九德”,即宽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乱而敬、扰而毅、直而温、简而廉、刚而塞、强而义。“九德”全面涵盖了人的秉赋、气质、品德、才干等多个方面,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公职人员考察选拔标准,为后世的人才选拔制度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在礼仪方面,皋陶定“五礼”,从人属等级上分为“天子、诸侯、大夫、士、庶人”之礼,从功能和作用上分为“吉、凶、军、宾、嘉”,对规范社会秩序、促进人际交往发挥了重要作用。

皋陶文化还是儒家学术、法家学术和楚文化的重要源头之一。其法治思想中的公正、严明等理念,与法家的法治观念有着相通之处;而德教思想强调的道德感化和人伦规范,则与儒家的“仁爱”“礼治”思想相契合,为儒家学说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素材。在楚文化中,也能看到皋陶文化的影子,如对正义、秩序的追求等。

历经岁月的洗礼,皋陶文化不断传承和发展,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见证了中华民族早期文明的辉煌,更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为我们的法治建设、道德规范、人才培养和文化传承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和精神支撑。

三、回顾祭典历程

从传统基石起步,向创新高峰迈进

自2005年首届清明祭典举办以来,皋陶祭典始终坚持“传统为根、创新为魂”的理念,在传承中不断创新,逐年丰富活动内涵,扩大影响力。

在早期探索阶段(2005-2010年),祭典活动以公祭仪式为主,融入了寿州锣鼓、淮夷祭鼓等地方非遗表演,初步奠定了祭典的礼仪框架。这些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表演,不仅为祭典增添了独特的文化氛围,也让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当地的历史文化。

随着时间的推移,祭典活动进入文化深化阶段(2011-2020年)。2019年,霍山“吃皋粑”民俗被引入祭典,进一步展现了本土文化特色。皋粑作为一种传统美食,承载着当地人民对皋陶的深厚情感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它的加入让祭典活动更具民俗风情。2020年,受疫情影响,祭典活动首创线上直播,吸引了超8万人次观看,首次开设“云祭扫”平台。这一创新举措,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更多人能够参与到祭典活动中来,感受皋陶文化的魅力。

近年来,祭典活动进入艺术升华阶段(2021年至今)。2021年,乐舞剧《周公祷》在祭典上首演。该剧以清华简《四告》为蓝本,通过精彩的表演再现了周初祭皋陶的宏大场景,让观众仿佛穿越时空,领略到古代祭祀仪式的庄严与神圣。剧中对周公祷皋陶的目的、态度和场面的生动呈现,使人们对那段历史有了更直观的感受。

2022年推出的《獬豸冠》,借助神话叙事的方式,彰显了法治的威严。獬豸作为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的象征,代表着公正和正义,该剧通过讲述獬豸冠的故事,将皋陶的法治思想融入其中,让观众在欣赏艺术表演的同时,也受到了法治文化的熏陶。

2023年,《五刑则》舞剧讲述了皋陶以“五刑则”训诫夏启的故事,生动展现了皋陶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思想,为祭典活动增添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2024年的《大道圣贤舞》依据《唐德明兴圣庙乐章七首》歌辞节选以及《诗经》中《邶风・简兮》《六安州志・学校志》进行构思创意,分为“天人合一、萧韶九成、厚德载物、大道圣贤、缠绵永思”5个小节,通过庄重典雅的舞蹈和音乐,讴歌皋陶“谟明之德,万古清风”,展示了沟通天地神灵、礼赞祖先圣贤、祈福天下安康的文化意义,努力还原和重现1200多年前的大唐祭祀盛事。

四、展望2025祭典

古韵新风交织,传承创新同辉

2025乙巳年皋陶祭典,在延续过往辉煌的基础上,将呈现出一系列令人瞩目的全新亮点,为参与者带来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盛宴。

(一)祭典仪式:传统与创新交融

今年的祭典仪式在严格遵循传统规制的同时,巧妙融入诸多创新元素。祭文创作邀请了六安市皋陶文化研究会诸多历史文化学者共同参与,撰写了一篇既饱含对先贤追思之情,又紧密贴合时代文旅发展脉搏的祭文。祭文不仅回顾皋陶“明刑弼教,五礼维纲”等功绩,还结合“非遗活化,文旅繁昌”等当下发展成果,体现时代特色,让祭文更具文化价值与现实意义。同时,现场布置融入宫灯元素,复古的宫灯造型为祭典增添庄重、典雅的氛围,契合皋陶文化的古韵。此外,还增加了放孔明灯环节,孔明灯缓缓升空,承载着人们对法治昌明、家国繁荣的期盼,将传统仪式与现代祈愿方式巧妙融合。

(二)乐舞告祭:《羽龠圣贤》震撼首演

乐舞告祭环节堪称今年祭典的一大亮点。精心编排的大型乐舞剧《羽龠圣贤》将首次亮相。这部乐舞剧深度挖掘皋陶文化,通过舞蹈、音乐、祭祀剧情重现等多种艺术形式,为观众带来沉浸式的视觉体验。

气势恢弘的音乐,结合庄严浑厚的画外音讲述,再现了华夏民族从周朝到当代纪念皋陶、弘扬皋陶法制思想的精神脉络。皋陶时期古老的乐器龠在本次祭典精彩亮相,搭配编钟等乐器,奏响远古乐章,用“大龠登歌”歌颂皋陶功绩;“迎俎”环节呈现出四季农耕与生活场景,展现对美好生活的祈愿;“德明酌献”聚焦大唐祭皋陶盛景,舞者霓裳飘舞,再现盛世繁华与皋陶的尊崇地位;“送神”时,舞台花香雅乐相伴,舞者揖别,仪式庄重神圣。整个乐舞带观众穿越历史,沉浸式感受皋陶文化魅力。

(三)线上祭扫:拓展祭典参与维度

“网上云纪念,清明敬皋陶”线上祭扫平台突破了时空限制。打造了简洁且富有文化内涵的操作界面。人们可在平台上进行虚拟的献花、敬香、鞠躬等仪式,还能通过留言寄语的方式表达对皋陶的缅怀与追思。同时,4月3日上午的“2025乙巳年皋陶祭典”将在六安广播电视网、六安新闻网、六安交通音乐广播、六安文旅、六安普法等平台全网直播,不能到场的观众也可以线上观看祭典全程,让更多人能参与到皋陶祭典中来,扩大了祭典的影响力和文化传播范围。

皋陶祭典承载着中华文明对法治与德治的永恒追求。我们期待着这场活动的到来,共同见证皋陶文化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绚烂的光彩,让千年文脉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为推动文化传承、法治建设和地方发展贡献力量。2025年乙巳年清明,六安将以更开放的姿态、更创新的形式,让千年文脉赓续传承,让皋陶精神照亮未来!

来源:掌上六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