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材料一:新疆吉木乃通天洞遗址出土了大量珍贵文物,包括旧石器时代的石制品,如勒瓦娄哇石核、盘状石核等,还有众多动物骨骼化石,以及距今 5200 年的大小麦碳化颗粒和距今 4400 年的碳化黍颗粒等。遗址的文化堆积从早期铁器时代至青铜时代一直到旧石器时代,跨越时代
#教育爆款制造机#新疆吉木乃通天洞遗址高中历史模拟考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 5 分,共 60 分)
1. 新疆吉木乃通天洞遗址的旧石器时代文化层堆积距今约多少年?
A. 3.5 万年 B. 4.5 万年 C. 5.5 万年 D. 6.5 万年
2. 通天洞遗址出土的勒瓦娄哇石核属于以下哪种文化特征?
A. 仰韶文化 B. 河姆渡文化 C. 勒瓦娄哇 - 莫斯特文化 D. 龙山文化
3. 遗址中发现的距今 5200 年的碳化颗粒是什么作物?
A. 水稻 B. 粟 C. 大小麦 D. 高粱
4. 通天洞遗址出土的动物骨骼化石有明显切割、灼烧痕迹,这表明古人类
A. 已开始宗教祭祀 B. 掌握了先进的骨器制造技术
C. 有特定的食物加工和利用方式 D. 与动物和谐共处
5. 通天洞遗址中采集到的手制夹砂灰陶、红陶片,其纹饰与哪种文化墓葬出土的陶器型制、纹饰基本一致?
A. 切木尔切克文化 B. 红山文化 C. 良渚文化 D. 大汶口文化
6. 通天洞遗址对于新疆地区史前文化发展的重要意义在于
A. 证明新疆史前文化孤立发展 B. 提供了连续的地层剖面和编年框架
C. 仅反映旧石器时代文化 D. 展示了与内地文化完全相同的特征
7. 通天洞遗址发现的早期铁器和青铜时代遗物主要属于以下哪些文化?(多选)
A. 阿凡纳谢沃文化 B. 仰韶文化 C. 卡拉苏克文化 D. 龙山文化
8. 以下关于通天洞遗址地理位置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位于新疆南部塔里木盆地 B. 地处北疆阿勒泰地区西南部
C. 在青藏高原边缘 D. 靠近东部沿海地区
9. 通天洞遗址的发现将新疆有人类活动的历史上推到更久远时期,这对于研究人类起源与迁徙的意义在于
A. 表明新疆是人类唯一发源地 B. 为东西方人类迁徙交流研究提供新证据
C. 说明人类迁徙只在新疆内部进行 D. 与其他地区人类起源研究无关
10. 通天洞遗址出土文物反映的文化交流现象说明
A. 古代新疆地区文化交流单一 B. 早在四五千年前就有中西文化交流
C. 文化交流只发生在农业领域 D. 新疆文化未对其他地区产生影响
11. 通天洞遗址入选“2017 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这一荣誉体现了其在方面的价值。
A. 仅学术研究 B. 仅旅游开发 C. 学术研究和社会影响力 D. 与其他考古发现相比无特殊价值
12. 从通天洞遗址的保护与开发角度来看,以下正确的做法是
A. 只注重开发旅游,获取经济利益 B. 过度保护,禁止任何参观研究
C. 合理规划,在保护的基础上适度开发 D. 拆除遗址周边建筑,扩大遗址范围
二、材料分析题(共 40 分)
材料一:新疆吉木乃通天洞遗址出土了大量珍贵文物,包括旧石器时代的石制品,如勒瓦娄哇石核、盘状石核等,还有众多动物骨骼化石,以及距今 5200 年的大小麦碳化颗粒和距今 4400 年的碳化黍颗粒等。遗址的文化堆积从早期铁器时代至青铜时代一直到旧石器时代,跨越时代大,地层序列清楚。
材料二:通天洞遗址的发现填补了新疆旧石器考古的空白,为研究东西方早期人类迁徙与旧石器文化交流、早期东亚现代人起源、人群迁徙及人类行为、古环境演变等课题提供了重要材料,也为新疆地区史前文化发展提供了清晰的编年框架。同时,遗址入选“2017 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成为当地文旅融合的新突破点。
请回答以下问题:
1. (10 分)根据材料一,概括通天洞遗址出土文物的主要类型,并分别简述其对研究当时人类社会的意义。
2. (10 分)结合材料二,分析通天洞遗址在学术研究方面的重要价值以及对当地社会发展的影响。
3. (20 分)从通天洞遗址出土文物所反映的文化交流现象出发,论述古代新疆地区在中西文化交流中的地位和作用,并说明这对理解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特征的意义。
新疆吉木乃通天洞遗址:历史高考视角下的深度剖析
在高中历史的学习与备考过程中,考古遗址类内容是重要的知识板块。新疆吉木乃通天洞遗址以其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成为高考历史可能涉及的重要考点。
一、遗址概况与基础信息考点
通天洞遗址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地区吉木乃县托斯特乡阔依塔斯村东北。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处于北疆阿勒泰地区西南部、准噶尔盆地北缘、额尔齐斯河南岸、萨吾尔山北麓,使其成为研究区域历史文化交流的关键。例如,高考可能会考查其地理位置对于古代人类迁徙、文化传播路线的影响。从发现历程来看,2014 年被发现,2015 年经考古调查确认,后续进行多次发掘,这些时间节点和事件顺序都可能成为选择题或简答题的素材,考查学生对考古发现流程和时间线的掌握。
二、遗址年代与地层序列考点
通天洞遗址的年代测定结果意义重大。其旧石器时代文化层堆积距今约 4.5 万年,这一数据将新疆有人类活动的历史大幅提前,在高考中可能会以对比的形式出现,如与其他地区已知人类活动最早时间对比,让考生分析其对中国乃至世界人类起源与发展研究格局的改变。再者,遗址从早期铁器时代至青铜时代再到旧石器时代的文化堆积,地层序列清楚。这就涉及到考古学中地层学的知识考点,可能会考查学生对地层序列反映的历史发展连续性、不同时代文化特征在地层中的体现等内容的理解,比如让考生根据地层出土文物描述不同时期人类生活方式的演变。
三、出土文物与文化交流考点
出土的 4000 余件遗物是通天洞遗址的重要考查点。旧石器文化层的石制品,如勒瓦娄哇石核、盘状石核等典型的勒瓦娄哇 - 莫斯特文化石制品,这不仅要求考生了解这些石制品的名称和特征,更要明白它们在世界旧石器文化体系中的地位以及在中国境内发现的意义,可能会以文物图片形式出现在选择题中,让考生辨别所属文化类型并分析其传播路径和影响因素。动物骨骼化石方面,众多可鉴定种属以及骨骼上的切割、灼烧等痕迹,可考查学生对古代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狩猎、食物加工等)的推断能力。而遗址中发现的距今 5200 年的大小麦碳化颗粒和距今 4400 年的碳化黍颗粒更是重中之重。这直接关联到古代农业发展与文化交流的考点,如考查新疆地区在古代丝绸之路未正式开辟前就已存在的中西文化交流,让考生分析这些农作物的传播路线、传播对当地及周边地区经济文化结构的改变等。
四、遗址意义与综合考查考点
通天洞遗址的多重意义是高考综合考查的热点。从学术价值上,它填补新疆旧石器考古空白以及对研究人类起源等多课题的重要性,可能会在论述题中要求考生结合其他相关考古发现,阐述其对构建人类历史发展全貌的作用。在文化意义方面,其体现的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兼收并蓄特征,可联系到中国古代各民族文化交流融合的大主题,让考生举例说明通天洞遗址在其中的典型性。社会意义上,入选考古新发现以及对当地文旅融合的推动作用,可从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利用的角度出题,考查学生对现代社会如何平衡遗址保护与经济发展关系的思考。
例如,一道高考真题可能这样设置:“新疆吉木乃通天洞遗址出土了距今 5200 年的大小麦碳化颗粒和距今 4400 年的碳化黍颗粒,请分析这一发现对研究古代中西文化交流的意义,并阐述其与丝绸之路文化交流的内在联系。”这就需要考生调动关于通天洞遗址的年代、地理位置、出土文物等多方面知识,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作答。
总之,新疆吉木乃通天洞遗址涵盖了丰富的历史知识考点,从遗址本身到出土文物,从年代地层到多元意义,都需要同学们在高中历史学习中深入理解和掌握,以应对高考中的各种考查形式。
来源:齐达利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