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黄梅县前程学校“勤耕园”里,学生们弯腰播种,汗水滴入泥土;黄梅戏课堂上,稚嫩唱腔婉转悠扬;荣誉墙上,中考升学率“九连增”的数据赫然醒目……这所曾因生源薄弱被贴上“打工子弟学校”标签的民办学校,如今已成为黄梅家长竞相追逐的“金色名片”。而这一切,与校长陈文彬1
在黄梅县前程学校“勤耕园”里,学生们弯腰播种,汗水滴入泥土;黄梅戏课堂上,稚嫩唱腔婉转悠扬;荣誉墙上,中考升学率“九连增”的数据赫然醒目……这所曾因生源薄弱被贴上“打工子弟学校”标签的民办学校,如今已成为黄梅家长竞相追逐的“金色名片”。而这一切,与校长陈文彬10年的坚守密不可分。
初心如磐:从“代课教师”到“掌舵人”
1990年,23岁的陈文彬怀揣高中文凭,走进黄梅县偏远乡村小学。土坯房教室、木板刷漆的黑板、寒冬里冻红的小手,是他最初的“三尺讲台”。“有书读,就有希望!”带着这份信念,他白天授课,夜晚义务辅导,将自家农活全甩给妻子。十年间,他带的班级屡次在全县竞赛中夺冠,乡村小学成“黑马”。
身份几经辗转——临聘教师、民办校班主任、后勤主任,他始终未离教育一线。2015年,陈文彬被全体教师推举为前程学校校长,面对生源基础弱、教师流动大等困境,他立下誓言:“要办有温度的教育,让每个孩子挺直腰板走路!”
以心换心:把校园变成“家”
“教育是心与心的碰撞。”陈文彬推行“五个一”暖心工程:校长每日陪餐、心理教师每周谈心、班主任每月谈话、每学期家长会、每年团圆宴。月假前的安全叮嘱、校门口教师夹道迎送、冬至姜汤……点滴细节让校园温情流淌。
教师队伍建设上,他实施“青蓝工程”,送骨干赴外培训,畅通教师子女入学绿色通道。一名教师因母亲重病请假半月,他主动代课并宽慰:“尽孝为先。”教师含泪感慨:“您比家人更懂我们。”
五育并举:托起乡村学子“成才梦”
“教育不是流水线,要培养有血有肉的人!”陈文彬在全县率先将劳动教育纳入课程,班级“责任田”春播秋收,作物直供食堂;开设黄梅戏特色课,聘请剧团名师授课;设立“星光奖学金”,既奖成绩优异者,更励“进步之星”“诚信之星”。
十年耕耘,学校实现“三级跳”:普高升学率从86.9%跃至96.35%,累计培养中考状元2人,近500名学生考入省市县名校;学位从“招不满”到“三天抢空”;蝉联十年“黄梅县教学质量优秀奖”。
清晨书声琅琅,黄昏球场沸腾,夜晚灯火通明——如今的前程学校,已成为黄梅教育的一张亮眼名片。那些曾被贴上“没希望”标签的孩子,在这里长出翱翔的翅膀。
作者:黄梅县教育局陈敏、胡珂
来源:诺旗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