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拓展时空边界,让博物馆更好地服务百姓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3-29 03:27 3

摘要:2024年,全国博物馆接待观众超14亿人次,同比增长1亿余人次;今年春节假期,全国博物馆接待游客再创新高,日均超1000万人次。“文博热”持续升温,逛博物馆已成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博物馆拓展边界,顺应了人们的需求,可以更好地为人们提供优质服务。

据3月22日央视网报道,连日来,全国多家博物馆多措并举创新展陈方式,灵活调整开放时间,更好满足公众参观需求。

西部机场博物馆展出的唐代文物鎏金银钗(2月26日摄)。 新华社记者 邵瑞 摄

2024年,全国博物馆接待观众超14亿人次,同比增长1亿余人次;今年春节假期,全国博物馆接待游客再创新高,日均超1000万人次。“文博热”持续升温,逛博物馆已成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博物馆拓展边界,顺应了人们的需求,可以更好地为人们提供优质服务。

拓展时间边界,突破传统开馆模式的限制,能为公众参观博物馆提供更多便利。一直以来,“周一闭馆”以及“朝九晚五”的开馆时间,让许多游客和上班族错失了参观博物馆的机会。为此,不少博物馆积极探索变革。有的博物馆打破常规,选择提前开馆、延迟闭馆,延长每日开放时长;有的另辟蹊径,推出夜游服务,为观众营造独特观展氛围;更有甚者,直接取消闭馆日,致力于打造“不打烊的博物馆”。例如,陕西的多处遗址类博物馆取消闭馆日,四川的三星堆博物馆在节假日增开夜场,杭州52家国有博物馆试行分类、分区域错时开放政策。这些举措打破了时间上的壁垒,为不同时间安排的人群打开了博物馆的大门,让更多人有机会走进博物馆,感受文化的魅力。

空间边界的拓展,同样为博物馆服务群众开辟了新的路径。突破博物馆建筑的有形界限,让藏品走出库房、融入生活,能够让更多人接触和了解到丰富的文博资源。北京提出打造“博物馆之城”,不仅注重发挥各类博物馆的作用,还将文物建筑、名人故居等融入城市更新,在一街一巷、一砖一瓦中彰显文化魅力;四川的众多博物馆积极“走出去”,巡展足迹遍布国内多个城市,将珍贵的文物和精彩的展览带到不同地区的观众面前;镇江市博物馆举办的“家门口看大展”活动,汇聚了南京博物院、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和苏州博物馆的30余件珍贵文物;广东广州铁路博物馆把展品搬进白云站,赋予车站收藏展示、社会教育的功能,让来往旅客在匆忙的行程中也能感受到铁路发展的变迁;吉林长春文庙博物馆走进商圈,以汉服巡游、国风运动会等形式,为市民送上文化大餐,使商场不再仅仅是购物休闲的场所,更成为传播文化的空间。当博物馆融入城市的每一个角落,文博资源的可及性得到了极大提高,文化的影响力也在无形中得到了广泛传播。

除了时间和空间边界的拓展,博物馆还应在展陈方式和服务质量上不断创新和提升。在展陈方式上,要以需求为导向,增加展陈的含金量,增强趣味性互动性。如增设VR(虚拟现实)装置,能让观众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场景。在服务质量方面,文物巡展要确保文物的安全,开放延时的同时管理服务必须跟上,小型博物馆要着力提升自身能力,不断练好内功。只有在展陈和服务上做到全方位优化,博物馆才能真正吸引观众,让观众愿意走进来、留下来,并且在参观过程中获得良好的体验。

一座博物馆,其容量或许存在上限,但它所蕴含的能量却不可估量。通过拓展边界,打破博物馆的“围墙”,让文化空间无处不在,让文博资源触手可及,博物馆将更好地服务于群众,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宣讲家网 李军)

来源:一品姑苏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