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些年咱们国人生活水平不断提升,至少在小某书上和美国人对帐后那是遥遥领先于美国人,于是就有不少国人出去旅游,而出国游经常会去打卡的点就是大英博物馆,尤其是看其中的中国文物,某位著名爱国学者有言,去过大英博物馆看到里面的中国文物之后,爱国热情立马就被激发出来了。
这些年咱们国人生活水平不断提升,至少在小某书上和美国人对帐后那是遥遥领先于美国人,于是就有不少国人出去旅游,而出国游经常会去打卡的点就是大英博物馆,尤其是看其中的中国文物,某位著名爱国学者有言,去过大英博物馆看到里面的中国文物之后,爱国热情立马就被激发出来了。正所谓“没有一个中国人能笑着从大英博物馆走出来”。
◇ 图为相关新闻和文章搜索结果截图
这背后当然是一百多年前那段不堪回首的历史。当时的中国积贫积弱,各个列强的学者纷至沓来,通过各种手段偷盗掠夺走了难以计数的中国文物,比如敦煌的壁画经书等等,当时这么做的也绝不是英国人一家。而非要说哪些被盗走的文物损失最大,那么俄国人盗走的西夏黑水城遗址文物绝对能够榜上有名。
◇ 图为艾尔米塔什博物馆(冬宫博物馆)的三楼馆藏易县辽三彩·罗汉像,其原本收藏在柏林亚洲艺术博物馆,二战后被带到了苏联
◇ 图为西夏黑水城遗址出土的金身双头瑞像,现藏于俄罗斯艾尔米塔什博物馆(冬宫博物馆)
现如今,世界上关于西夏的文物和文献绝大多数都收藏在圣彼得堡的冬宫博物馆,甚至有一种说法是“西夏遗址在中国,西夏学在俄国”。这说法有失偏颇了,如果俄国学者能够持续不断地认真整理做学问,那么西夏学也还能在这些文物的帮助下蓬勃发展,但是由于政治的动荡,对西夏的研究在俄国也没有发展起来,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非常大的遗憾,今天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 图为党项/西夏军事地理示意图
◇ 图为黑水城遗址平面图
说到西夏,这个党项族建立的政权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它在强盛的时候一度是和北宋与辽国成三足鼎立之势,它是北宋朝廷的西北边疆大患,也曾在数次战役中大败宋军,逼迫大宋朝廷给岁币买平安,宋神宗那会儿皇帝念念不忘的就是在西夏这里取得一点军事成果,但最后也都事与愿违。西夏建国以来一直延续了两百年左右,后来被蒙古大军所灭。由于成吉思汗就死在征讨西夏的途中,所以蒙古大军对于西夏采取了极为彻底的文化灭绝处理,不但西夏宗室被屠戮殆尽,朝廷的档案和一切文化遗存都被毁坏。
当后来蒙元建立之后,按照惯例是要给前朝修史的,但蒙元也就只是给宋辽金修了史,漏掉了西夏,在此之后,西夏也就慢慢被人所遗忘,到了清朝末年,虽然有些西夏的遗迹存在,但它的文字和历史已经没人说得清了。
◇ 图为俄国探险家普热瓦利斯基
◇ 图为普氏野马
就在这种情况下,俄国探险家开始深入中国西北,这也是俄罗斯帝国控制东北亚的一部分。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一个叫普尔热瓦尔斯基的人,他在几十年的探险生涯中把中国的西北和西藏给走了个遍,也发现了不少对欧洲人来说非常新奇的物种,比如野生双峰骆驼和蒙古野马。如今蒙古野马的学名就叫普氏野马,以此纪念这位俄国探险家。而这普尔热瓦尔斯基在探险途中也毫不掩饰对中国的蔑视,他明确地将中国人描绘成懦弱、肮脏和懒惰的“莫斯科窃贼和犹太人的混合体”,在所有方面都低于西方文化,并公开呼吁俄罗斯吞并中国的部分领土。
按照他的说法,只要有一千名俄国士兵,就能控制从贝加尔湖到喜马拉雅山的广大地区,就像当年的征服者科尔特斯一样。他这些言论也对沙俄的东扩起到了很大作用。当然,普尔尔瓦尔斯基是没能看到俄国进一步扩张,1888年在一次探险中因为喝了有毒的河水而暴毙,这就是俄国版精神科尔特斯的结局了。
◇ 图为彼得·库兹米奇·科兹洛夫(1863年9月26日—1935年10月3日),俄国探险家、考古学家。1884年随普尔热瓦尔斯基在新疆、西藏以及蒙古一带探险。1907年,科兹洛夫在内蒙古阿拉善盟额济纳旗境内的额济纳河下游接近居延海发现了西夏古城黑水城遗址,发掘出文物三千余件,其中包括仅存的西夏文、汉语双语词典《番汉合时掌中珠》。1924年,科兹洛夫在蒙古国的诺音乌拉山发现匈奴古墓群,获得大量汉朝和匈奴文物
◇ 图为科兹洛夫带领的探险队
当然,普热尔瓦尔斯基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在他之后其助手科兹洛夫完美继承了他的遗志,把俄罗斯在中国的探险发扬光大。1907年10月,科兹洛夫在俄国皇家地理协会的支持下开始了第六次中国北方考察,其考察主题是“蒙古和四川”。
◇ 图为1907年,前往黑水城遗址的科兹洛夫探险队
1908年3月,科兹洛夫探险队到达如今内蒙古额济纳旗的居延海附近,在这里发现了西夏当时的边疆重镇黑水城遗址,并展开就地发掘。就这么随便一挖,科兹洛夫就找到了三千多件文物,有些甚至是无价之宝,比如目前仅存的西夏文和汉文对照字典《番汉合时掌中珠》,以及大量的其他西夏文文献。科兹洛夫按照计划,一面把这些西夏文物寄回圣彼得堡,一面向青海四川一带行进。
◇ 图为科兹洛夫探险队镜头下的黑水城遗址
◇ 图为《番汉合时掌中珠》影印本
1908年12月,科兹洛夫探险队到达青海贵德,在那里他接到了圣彼得堡发来的电报,电报里说俄国科学院的专家们收到寄来的文物之后,给出了高度评价,并确定那黑水城就是最值得继续发掘的遗址所在,既然如此,命令科兹洛夫不要前往四川,而是回到黑水城,进行彻底的挖掘工作。收到电报之后科兹洛夫赶紧回到黑水城,在1909年5月开始在黑水城展开第二次挖掘。
◇ 图为1909年,科兹洛夫在黑水城发掘佛塔
这次,他们找到城西的一个佛塔遗址,在里面发现了大量的手稿、书籍、卷轴和各种佛像。到了六月底,科兹洛夫他们对黑水城的挖掘算得上是掘地三尺,再也找不到有价值的文物了,就浩浩荡荡返回国内。回国之后,科兹洛夫撰写了调查报告《死城之旅》,轰动整个欧洲,而他两次挖掘得来的文物超过一万一千件,其中有三千余件被冬宫收藏,其余八千余件存放在俄罗斯科学院东方科学院那里。
◇ 图为被盗掘后的辉煌舍利塔
◇ 图为科兹洛夫探险队在黑水城发掘的“辉煌舍利塔”遗址和泥塑佛像群
◇ 图为1910年,科兹洛夫与俄国皇家地理学会秘书在黑水城发现品展览大厅里合影
当然,对于俄国人来说,得来这么多西夏文物之后下一步要做的事就是分类整理归档,然后才能做进一步的研究。如果这工作能顺利进行,那也能说俄国为学术做出了贡献,可是俄国国内随后几十年是政治动乱频发,一战还没打完俄国就爆发了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沙皇全家被处决,随后又是几年的苏俄内战。
苏联建立之后整个国家的重心也都是在短时间内巩固布尔什维克的政权,以及如何在短时间内通过重工业建设体现苏联模式的优越性,这么一来,黑水城的大量西夏文物就那么堆在库房里,整理归档工作就进展得非常缓慢。这期间苏联科学院又赞助科兹洛夫去往蒙古国进行考察,发现了匈奴首领的墓葬群并获得大量文物,然而还没等他认真撰写调查报告,苏联就开始了大清洗。
◇ 图为1910年,俄国皇家地理学会展出的部分黑水城写本
对于科兹洛夫而言幸运的是他自己在1935年因病去世,没有被来得及宣布为“人民公敌”,但他的很多学生,以及研究西夏和蒙古地区文物的学者却纷纷在大清洗中遇难,比如最早开始研究西夏语并编纂字典的尼古拉涅甫斯基,他和妻子均在1937年被逮捕枪决。这些学者不但肉体被消灭,他们从事的学科也因为不符合苏维埃的要求而被噤声。就这样一路折腾,到1991年苏联解体,甚至直到现在,发掘自黑水城的西夏文物也还没有整理归档完毕,而所谓的西夏学,也是因为苏俄的政治动荡而备受摧残,或者换句话说,苏俄的西夏学研究因为各种各样的历史原因,跟自己持有的西夏文物完全不匹配。
◇ 图为西夏12世纪《真武大帝》挂轴画,图中的真武大帝披发不戴冠,被人们称为“披发祖师” 现藏俄罗斯艾尔米塔什博物馆(冬宫博物馆)
◇ 图为黑水城中出土的关羽像雕版画
当然,不管是沙皇俄国,苏联还是苏联解体之后的俄罗斯,对待那些被掠夺走的西夏文物态度那是惊人的一致,那就是王八吃秤砣铁了心绝不归还。也是直到1970年代末苏联的对外关系出现缓和之后,世界上对西夏感兴趣的学者才得以窥探黑水城文物的冰山一角。比如前面提到的《番汉合时掌中珠》,就是由比利时汉学家陆宽田于1970年代末访问苏联时拍摄到了影印本。
◇ 图为西夏文译本《佛说宝雨经》及罗太后施经牌记
◇ 图为西夏黑水城出土《西夏皇帝与众侍从》唯一留存黑白照片
1982年,陆宽田在美国出版全部影印原件,该书终于得见天日。现如今哪怕是中国的历史考古学者,想要了解西夏历史的第一手资料,也只能去俄国做研究。比如从1993年到2000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四次组队前往俄国圣彼得堡,拍摄黑水城各种文献,并把影印版结集出版。
◇ 图为西夏《阿弥陀如来接引图》挂轴画
◇ 图为《阿弥陀佛显现图》绢本设色,现藏于俄罗斯艾尔米塔什博物馆(冬宫博物馆)
◇ 图为西夏12世纪《上师像》唐卡,现藏俄罗斯艾尔米塔什博物馆(冬宫博物馆)
现如今俄国的冬宫博物馆收藏的西夏文物占到世界出土的西夏文物80%以上,除了西夏文物之外,馆藏其他中国文物数量也非常惊人。文物在百年前的流失已经是令人痛心,更令人痛心的是俄国由于自有国情在此,一方面没有形成基于这些文物的完善研究,另一方面不管是媒体还是游客,面对这样的局面那是选择性闭嘴,一问一个不吱声,这背后的隐情,恐怕比文物的流失更加让人痛心了。
来源:正直光束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