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其中人生与水分的关系,西方人喝咖啡,东方人喝茶,都是与水结缘。从泡茶之心、沏茶之情、上茶之道、茶具之周、饮茶之地、茶禅之味,都能谈论喝茶的意义。
小学高年级在常识课就知道,人活着,日光、空气、水分三者缺一,就不能生存。
其中人生与水分的关系,西方人喝咖啡,东方人喝茶,都是与水结缘。从泡茶之心、沏茶之情、上茶之道、茶具之周、饮茶之地、茶禅之味,都能谈论喝茶的意义。
东方人喝茶▲
泡茶之心:当我们兴起喝茶的念头,随手泡一杯茶,当下不会有太多的贪念,既不想要升官发财,也不会希求世间给我什么,只想喝一杯清茶,可以疲劳尽除,妄念息下,悠闲自得,就已经心满意足;
沏茶之情:当我们准备泡茶,先要备好各种茶具,并且小心翼翼的把茶壶、茶杯洗净。当开水煮好,沏茶时,算好人数,茶叶要适量;此刻的心情,最能体会开水的可贵、茶叶的美味,所以沏茶时,人性的真情流露,至为难得。
上茶之道:上茶之道向来被视为一个人品格操守的流露。待客以茶,尤其待客以心,就如在诸佛之前献香、献花一样。待客清茶一杯,双手捧上,无限的心意,至情的流露,无比宝贵。
沏茶之情▲
茶具之周:古人喝茶,讲究“道”,并不像今人这么简化。根据出土文物,当中有许多茶具,都以黄金为材质,且经巧匠铸造;华夏的茶具之精美,可以表现族群的层次。今日宜兴的紫砂茶壶,在世界茶具之中,堪称一绝。尤其华人品茗,不只是茶具讲究,连泡茶的技术、程序,都有学问,都让人感到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饮茶之地:华人喝茶,喝茶的地方也考究。喝茶之地,不只有茶楼、茶馆,文人甚至荡舟水上,或在湖水之滨、亭台一隅,大家聚会喝茶,吟诗作赋,享受浮生半日闲。另外,一些乡村老农,选在大树之下,三五邻居,一边喝茶,一边下棋,或是闲话家常,这种享受喝茶的人生乐趣,实非今日流连在舞厅、酒家之人所能体会。
茶禅之味:喝茶要喝出道和慧来,尤其如果能够喝出禅来,喝出悟来,那就更奇妙。禅门里,对于前来参学的学僧,都叫人吃茶去、洗碗去,或者是扫地去。这是说明,茶道中蕴涵禅机无限,所以喝茶,要喝清凉之茶、平和之茶、禅味之茶、无心之茶。所谓“无心之茶”,里面包罗万象,柳绿花红,另有一番世界。
饮茶之地▲
世间佳茗,多半生于春日。
春风一丝丝,一缕缕,横着织,斜着缝,旋着绣,这样丝缕便化成了一枚枚春芽。春芽好,向阳而生,日有所长,吞食天地灵气,再经人工揉捻、烘焙,得天时地利人和,春茗则成。
春分后,清明前,采茶的山歌从这个山头扔向那个山头,雄性的春江号子,柔美的茶歌依依,听得茶园里的芽头蠢蠢欲动,先是生出了嫩嫩的独芽,而后是“一旗一枪”,枪是芽向天,旗是迎风摆,旗枪交错,被纤纤玉指掐下来,是为采茶。脱离母体的茶芽,被竹篓背着,竹筐驮着,走向炒茶锅,杀青以去其稚嫩,揉捻以塑其形态,辉锅以烘焙增香,如是三番下来,徽茶则成了黄山毛峰、太平猴魁、六安瓜片,苏茶则有了碧螺春,浙茶则有了西湖龙井,赣茶则有了庐山云雾、浮梁玉绿,川茶则有了蒙顶甘露、竹叶青,豫茶则有了信阳毛尖……
世间佳茗,多半生于春日▲
俗语:猫有九条命。不知真假,但茶有两条命则是千真万确。
不同地域的绿茶,在春阳里招摇过,被沸水冲泡过,每一粒茶都拥有二次生命,一次在茶园,一次在杯盏。琴棋书画烟酒茶,茶虽是末位,却少不得它。
先秦的嚼茶,芽叶入口,有口香糖兼茶的功效,类似于现如今的茶香口香糖。唐时候煎茶,汲江水、雨水、泉水、井水、雪水煎茶的都有,要配风炉,若要高配,还有扇火的小厮,松下、月下、花下饮茶,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尘。好不风雅。只是绿茶恐怕不太适合煎。尽管这个时代绿茶出现了,但毕竟还是蒸青法,不甚成熟。宋代的贵族擂茶,晴窗细乳戏分茶,茶粉透绿,喝出一份精致。
茶虽是末位,却少不得它▲
旧时茶社的茶,每逢春日下来,大锡罐装着,旧时没有冰箱,只能放锡罐,或者放在可以防潮的地窖。
茶客来饮来买,则取出来,速速封盖。今时不同往日,冰箱冰柜放着,哪怕是存上一年,滋味也不会差多少,据说还有一种技术是充氮保鲜,茶可以锁鲜九成以上,一般的茶客是品饮不出来的。
大户人家的小姐们,喜欢喝一些花香四溢的茶,比如茉莉花茶,推崇窨製,一般至少也要三窨,九窨为佳品,男人们喝不惯,香得透骨。莽汉们喝茶,大茶海装着一罐,不管什么茶,胡乱投上一把,茶半杯水半杯,一喝就是一整天,次日再换,不讲究不考究,却少不得。
旧时小姐们,喜欢喝一些花香四溢的茶▲
春花堪折直需折,春茗是堪采直需采,错过一天,就是一天的长势。
茶嫩好,越是嫩就越是值钱,从来佳茗似佳人;中医和老先生却是越老越好,越老学养越足、知识越渊博,声望名望威望也就越高。
笔者在在闽地,参加过春日的祭拜茶祖仪式,亦称“喊山祭茶”,茶人、茶农、非遗传人等,沐浴更衣着华服,焚香拜过神农氏,开始喊山──“茶发芽喽”,虽是直白,众人拱手在嘴边一喊,声音接力一般,这个山头传到那个山头,蔚为壮观。亦有祭拜茶圣陆羽的,一般要拿出去年存放的最好的茶,用春盘装着,供奉于茶圣陆羽像前,焚香,颂《茶经》,感念茶圣赐予嘉茗,仪式感满满。
颂《茶经》▲
春茗,喝的是一口鲜,追求“头彩”,头彩的茶,可品饮,可赏玩,可斗茶,拚的多半是颜值和鲜爽度。
作为一名饮茶三十年的老茶客,我最喜的还是二采,或者干脆是雨前茶,这时候的茶样子上差一些,叶多了,芽少了,但只要工艺到位,滋味却更足,花香更浓,用此季的山泉水冲泡,香彻肺腑,更加过瘾。
最喜的还是二采▲
只要在春中,皆有好茗生。“沏茶之时,人性的真情流露,至为难得…”
我们能沿着节气的时间轴饮茶,茶道也是养生之道,喝好茶就要顺应节气,心与灵魂才能跟上茶的自然脚步。比如大暑饮茶,“宜无伤其阳,保护好自己的脾胃。若久居冷气之室,人体外寒里寒,饮茶宜以熟普、焙火到位的乌龙与红茶为主。”
一次去安徽九华山,参加民间社团组织的“无上清凉茶会”,会场布置在百年的甘露寺内。当茶叶遇水舒展,茶香递变、花影渐移、时光流转,茶所包含的色、香、味、形、韵,每一个当下,因缘和合。茶席上庄重的仪式感,正是对茶、对人生、对自然万物的诚敬与谦卑。
,茶道也是养生之道▲
天渐渐暗下,大雄宝殿里晚课声起。
分享一个小插曲,有年轻人轻声提醒端坐茶席上的法师:“您不去念晚课吗?”法师笑答:“持正念,喝茶不也是念佛吗?”
持正念,喝茶不也是念佛吗?▲
笔者离开时在想,这就是“茶道”的意境吧......
《品茗茶道▪七律》——佚名
香茗轻煮意无穷,翠叶沉浮韵味浓。
壶里乾坤藏日月,杯中天地蕴清风。
慢斟细品禅心悟,静赏闲观俗念空。
茶道传承千古韵,悠然自得乐其中。
来源:鹰瞳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