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病重的贺子珍问采访她的王行娟:你写的书出来没有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3-28 22:42 2

摘要:贺子珍于1937年从苏联回国,距离她负气出国过去已经10年之久了。当贺子珍的双脚再次踏上中国的土地时,国内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而贺子珍彷佛被历史抹去了一样,很少有人知道贺子珍到底经历了什么?

贺子珍于1937年从苏联回国,距离她负气出国过去已经10年之久了。当贺子珍的双脚再次踏上中国的土地时,国内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而贺子珍彷佛被历史抹去了一样,很少有人知道贺子珍到底经历了什么?

直到1979年10月,贺子珍被增补为全国政协委员的消息在媒体上传播开来。人们才注意到,原来贺子珍还活着!一时间,人们急切地想了解贺子珍的情况,以及贺子珍几十年来的经历。

当时,王行娟是《新时期》杂志的一名年轻记者,她作为官方媒体代表,第一个访问了贺子珍。两人首次见面是在上海的一家医院病房里,王行娟十分清楚记得初次见贺子珍的场景。

王行娟在回忆录中,这样描写:

“(贺自珍)清瘦的瓜子脸上,看不到多少老年斑,皮肤还像年轻人那么白净、光滑,几乎没有什么皱纹,眉毛又黑又浓又弯。”

这里有个小插曲,关于贺子珍的名字。她上了学以后,给自己取名:“贺自珍”,意思是“善自珍重”。等到同毛主席结婚后,她就让博学多识的丈夫给她换个名字。毛主席说:“不必换了,这个名字就很好。”

后来,在中央苏区,她和古柏的夫人曾碧漪一块负责保护前委文件。有一回,曾碧漪把她的名字写成了“贺子珍”,随着文件的传播开来,这个名字也刻在了人们的思想里。但是,在她自己签名的时候,始终写:“自珍”,毛主席给她写的书信里,也称她为“自珍”。

话说回来,贺子珍的晚年,多病缠身。这些病是慢慢累积的,长征路上,贺子珍为保护受伤的战友,不幸被敌机投下的炸弹碎片击中,经过全力救治,贺子珍虽然得以康复,但身体中残留的弹片,时不时地发作,扰得她寝食难安。为此,贺子珍去苏联治病。

在苏联时,发生了苏德战争,在炮火连天的环境中,贺子珍带着年幼的女儿,艰难地活着。后来,女儿得了重病,贺子珍不顾一切地抢救女儿,她不惜与医护人员发生冲突,不会说俄语的她,只能干着急的大吼。由此,贺子珍被当成了精神病,被关进了疯人院。

回国后,贺子珍却见不到毛主席。当她在广播里听到毛主席的声音时,情绪分外激动,一下子就生病住院了。庐山与毛主席相隔22年的相会,贺子珍的情绪再次出现了异常波动。几番下来,贺子珍羸弱的身体已经受不得半点刺激了。

1976年9月9日,毛主席去世后,贺子珍的精神再一次受到了重大打击。女儿李敏担心贺子珍出意外,赶忙派丈夫和女儿到上海陪伴母亲。很长时间里,贺子珍几乎不吃饭,不说话。

后来,随着时间的侵蚀,贺子珍大多数的时间就只能在医院度过。王行娟见到贺子珍后,把自己从媒体上得知的情况,整理成一篇短篇读给贺子珍。贺子珍听后,情绪立刻波动起来。一时间,往事如潮水般向这个年近古稀的老人涌来,她的眼眶红了,并噙满了泪水。

贺子珍很坚强,她极力地控制着不让眼泪掉下来。1979年9月,贺子珍终于如愿飞往北京,瞻仰了毛主席纪念堂。当别人告诉她,在里面不能哭的时候,贺子珍硬生生地忍着,把眼泪藏进了手绢里。

瞻仰了毛主席的遗体,算是了却了贺子珍的最大一桩心愿。贺子珍继续住在北京医院治疗,对于此时她的状态,跟随采访的王行娟有清楚地记录。王行娟写道:“虽然参观毛主席纪念堂和人民大会堂里的毛主席的工作室,曾经引起她的伤感。她的身体状况还比较好,她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贺子珍除了与王行娟谈论以前的事情,还说了很多当下的东西,什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四个现代化”等等。从中也能听出来,贺子珍很想养好身体,继续为人民服务。当年,贺子珍回国后,同迎接她的领导干部说的第一件事,那就是“要求工作”。在贺子珍看来,她是一名老革命,需要通过工作来实现自己的价值。

贺子珍在北京待了一段时间后,她申请回到上海生活。毕竟她已经在上海过了很多年了,那边对她来说更为熟悉,也更习惯。王行娟于1981年11月,想去探望贺子珍。按照规定,她先给中办主任冯文彬打了电话,说她要收集贺子珍的生平事迹,希望予以方便。冯主任回复说,在不影响贺子珍的身体状况前提下,请上海市委来安排。

王行娟再次与贺子珍相见时,贺子珍已经把她当作一个老朋友看待了。贺子珍亲切地拉着她说话,一次说了好多。王行娟后来回忆说,看着贺子珍说话久了,出了很多汗,医护人员都吓坏了。

王行娟最后一次见贺子珍是在1983年5月。那时的贺子珍已经病情严重了,好在当天贺子珍的身体、情绪还稍好一些。她们拍了几张合影,等到王行娟说离别的时候,贺子珍拉着她的手,问道:“我们什么时候再见?”

接着,贺子珍还问她:“你写的书出来没有?”好早之前,王行娟就对贺子珍说过:“我要把您的经历写成一本书。”贺子珍当即就同意了。这些年,贺子珍和王行娟讲了很多往事。贺子珍之所以答应那么快,或许与王行娟第一次见面时,王行娟写的那一个短篇有关系。

王行娟很抱歉地说:“还没有。”贺子珍没说什么,只是叹了一口气。1984年4月19日,贺子珍因病去世。王行娟表示,没能让贺子珍看到书的出版,她感到很内疚。今年王行娟老人已经95岁的高龄了,我们为她献上祝福,希望她健康幸福!

来源:历史实战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