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汽车、航空等领域迅猛发展的时代,铝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再生铝回收利用备受瞩目。然而,杂质 Fe 严重困扰再生铝质量。因其在铝熔体溶解度低,易形成针片状富 Fe 相,如 Al₁₃Fe₄等,这些相会引发应力集中,削弱铝合金力学性能。当前虽有离心、添加中和元素(如
导读
深入探究铝合金中典型富 Fe 相在镁熔体中的演变行为,发现其结构转变呈核 - 壳形态,Al 含量降低可回收,为再生铝利用及金属间化合物调控提供关键思路。
在汽车、航空等领域迅猛发展的时代,铝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再生铝回收利用备受瞩目。然而,杂质 Fe 严重困扰再生铝质量。因其在铝熔体溶解度低,易形成针片状富 Fe 相,如 Al₁₃Fe₄等,这些相会引发应力集中,削弱铝合金力学性能。当前虽有离心、添加中和元素(如 Mn)等处理手段,但对于 Al - Fe - Mn、Al - Si - Fe - Mn 及多元商用铝合金富 Fe 相在镁熔体中的演变研究尚少,此研究空白亟待填补,以突破再生铝发展瓶颈。
【研究亮点】
创新性地将多种铝合金引入镁熔体,精准揭示富 Fe 相演变细节。发现其均呈核 - 壳结构,如 Al - 2Fe - 2Mn 合金中 Al₆(Mn,Fe) 相转变为 Al (Fe,Mn) 和 Al₅(Fe,Mn)₂,且演变后富 Fe 相 Al 含量降低,为 Al 回收开辟新路径,为金属间化合物结构调控提供独特视角。
【文章来源】
山东大学、南通鸿劲金属铝业有限公司联合研究团队在2024年第44卷第12期《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期刊上发表了题为“铝合金中典型富Fe相在镁熔体中的演变行为研究”的文章,作者通过向镁熔体中引入Al-2Fe-2Mn、Al-12Si-2Fe-2Mn和ADC12铝合金,并进行熔体保温和冷却,在铸锭底部获得了富Fe相沉淀层。利用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技术研究了富Fe金属间化合物在Mg熔体中的形貌和结构特点,发现沉淀层中的富Fe相相较于初始铝合金中均发生了结构转变,呈核-壳结构形态。Al-2Fe-2Mn合金中的Al6(Mn,Fe)相在镁熔体中演变成了Al(Fe,Mn)和Al5(Fe,Mn)2;Al-12Si-2Fe-2Mn合金中的α-Al15(Fe,Mn)3Si2相和ADC12铝合金中的β-Al5Si(Fe,Mn)相均演变为Al5(Fe,Mn)2和(Fe,Mn)3Al0.7Si0.3。相比初始铝合金,演变后合金富Fe相中Al含量显著降低,即该部分Al溶解于镁熔体,进而可被回收利用。
【研究方法】
精心选用工业纯镁锭、铝锭等原料制备特定合金,按严格流程将合金引入镁熔体,经搅拌、保温、冷却获取沉淀层。运用场发射扫描电镜(SEM)与 X 射线衍射仪(XRD),结合能谱分析(EDS),对原始合金及沉淀层富 Fe 相进行全方位形貌、结构及成分剖析,确保数据精准可靠。
【图文解析】
1试验材料与方法
使用的材料包括工业纯镁锭(99.8%,质量分数,下同)、工业纯铝锭(99.8%)、工业纯晶体硅(99.9%)、Al-10Mn中间合金、Al-10Fe中间合金和商用ADC12铝合金。Al-2Fe-2Mn和Al-12Si-2Fe-2Mn合金按以下程序制备:首先,利用SP25(A)高频感应炉将铝锭在石英坩埚中熔化,随后在熔体中加入一定量的Al-10Mn和Al-10Fe合金并升温至1 000 ℃,对于Al-12Si-2Fe-2Mn合金则还需加入一定的结晶Si;待物料熔化后,将熔体保温10 min后浇注到铸铁型中。将富Fe相引入到镁熔体中的试验流程如下:首先,在RJ-2熔剂(40%~50%的MgCl2,35%~45%的KCl,5%~8%的CaF2,5%~8%的NaCl和CaCl2)的保护下,利用SG2-12-12电阻炉将100 g镁锭升温到750 ℃熔化,试验设备见图1。然后分别添加10%的Al-2Fe-2Mn、Al-12Si-2Fe-2Mn或ADC12铝合金到坩埚中;用石墨棒搅拌熔体并使合金完全熔化,随后将熔体在750 ℃下保温30 min;最后,将坩埚转移到空气中并冷却至室温。冷凝后,可在铸锭底部获得沉淀层,见图1。
图1试验装置与沉淀层示意图
1.沉淀层2.试样3.镁熔体4.RJ-2熔剂5.坩埚6.电阻炉
从铸锭底部的沉淀层中心切割合适大小的金相试样(图1中标注“5”),依次使用220、600和1 500目的SiC砂纸进行机械打磨,随后使用MgO(5%,质量分数)悬浊液对试样进行研磨和抛光,使其达到镜面效果。为分析Al-2Fe-2Mn、Al-12Si-2Fe-2Mn和ADC12铝合金及经镁熔体处理后所得沉淀层中富Fe相的形貌和结构,利用带有能量色散X射线光谱仪(EDS)的场发射扫描电镜(SEM,日立 SU-70)对试样以及原始合金进行观察,工作电压设定为15 kV,所测元素含量均为摩尔分数。使用Rigaku D/max-rB型X射线衍射仪(XRD)对试样和原始合金进行相结构测定。
2试验结果与分析
图2为Al-2Fe-2Mn合金的SEM微观形貌及XRD图谱。可以看出,黑色区域为Al基体相,灰白色富Fe相在基体上均匀分布,颗粒平均尺寸约为10 μm,该相具有Al6Mn结构。分析认为,该相中一部分Mn被Fe所替代,可表示为Al6(Mn,Fe)相。
图2Al-2Fe-2Mn合金的SEM图和XRD图谱
将Al-2Fe-2Mn合金加入到镁熔体后,由于富Fe相密度较大,在重力作用下,富Fe颗粒密集地沉降在沉淀层中。图3为Al-2Fe-2Mn合金加入镁熔体后所得沉淀层试样的SEM、EDS和XRD分析结果。底层可见大量的亮白色颗粒,而上层则几乎没有富Fe相的存在。相较于原始Al-2Fe-2Mn合金中的Al6(Mn,Fe)相,该处的富Fe金属间化合物仍保持近球状形貌,且无明显的尺寸变化。沉淀层主要由Mg、Al12Mg17和Al5Fe2相组成。近球状颗粒内出现明显的衬度差异,呈核-壳结构,心核相为Al(Fe,Mn),外壳相为Al5(Fe,Mn)2。
图3Al-2Fe-2Mn合金加入镁熔体后所得沉淀层试样的SEM、EDS和XRD分析结果
Al-Fe和Al-Fe-Mn系合金中常具有一定量的Si,为对比含Si富Fe相与不含Si富Fe相在镁熔体中演变行为的差异性,在上述Al-2Fe-2Mn合金的基础上,设计和制备了Al-12Si-2Fe-2Mn合金。随后,在相同的试验条件下将Al-12Si-2Fe-2Mn合金引入到镁熔体中,表征和分析了该合金中富Fe相在镁熔体中的演变特点。
除α-Al和Si相外,Al-12Si-2Fe-2Mn合金合金中还包含α-Al15(Fe,Mn)3Si2相,该相具有立方结构,晶格参数为a=b=c=1.264 3 nm 。在Al基体上分布着亮白色枝晶状的富Fe相。根据Al、Si、Fe和Mn元素的含量,可知其成分接近于α-Al15(Fe,Mn)3Si2,与XRD图谱结果相符。
Al-12Si-2Fe-2Mn合金加入到镁熔体后获得沉淀层组织中大量的块状富Fe相分布在Mg基体上,该富Fe相颗粒较完整,平均尺寸约为10 μm,呈现核-壳结构的形态特征。试样主要由Mg、Mg2Si、Fe3Al0.7Si0.3和Al5Fe2相构成。推测心核相为为(Fe,Mn)3Al0.7Si0.3,外壳相具有Al5Fe2结构,可表示为Al5(Fe,Mn)2。
图4Al-12Si-2Fe-2Mn合金的XRD图谱、SEM和EDS分析结果
图5Al-12Si-2Fe-2Mn合金加入镁熔体后所得沉淀层试样的SEM、EDS和XRD分析结果
ADC12铝合金主要成分为Al-Si-Cu-Fe-Mn,理论上其中的富Fe相为多元AlSiFeMn相。ADC12铝合金经压铸后的主要以灰色的针状和六边形状富Fe相为主。富Fe相为β-Al5Si(Fe,Mn)。ADC12铝合金加入到镁熔体中所得沉淀层的后富Fe颗粒不再保持完整的六边形特征,而是演变成了近球状形态。除Mg基体和Mg2Si相以外,试样中主要存在Al5Fe2和Fe3Al0.7Si0.3两种富Fe相。
图6ADC12铝合金的SEM和EDS分析结果
图7ADC12铝合金加入镁熔体后所得沉淀层试样的SEM、EDS和XRD分析结果
3分析与讨论
尽管上述富Fe相的演变与其在镁熔体中的溶解过程紧密相关,但演变后可能出现的晶体类型仍难通过理论模型、热力学计算等手段来准确预测,这是因为镁熔体中Fe元素的引入含量相对较高,超过了其在镁熔体中的最大溶解度。此外,由于高密度富Fe颗粒更倾向于沉积在熔体底部,因此,富Fe颗粒的溶解过程和镁熔体的凝固过程均远离了平衡条件。在本研究条件下,热力学计算在预测物相形成和演变方面失去了准确性。
图8Al-2Fe-2Mn-xMg和Al-12Si-2Fe-2Mn-xMg合金的计算相图
综上,将Al-2Fe-2Mn、Al-12Si-2Fe-2Mn和ADC12铝合金加入到镁熔体中后,其富Fe相演变行为存在类似之处,即所获得沉淀层中富Fe相颗粒均表现为核-壳结构,且外壳相均为Al5(Fe,Mn)2相。然而,对于不含Si的Al6(Mn,Fe)相来说,其演变后心核相为Al(Fe,Mn)相,而对于含Si的α-Al15(Fe,Mn)3Si2和β-Al5Si(Fe,Mn)相来说,演变后心核相均为(Fe,Mn)3Al0.7Si0.3。从核-壳结构的特点来看,初始Al-2Fe-2Mn、Al-12Si-2Fe-2Mn和ADC12铝合金的富Fe相虽历经各自的演变路径,但皆有演变为均一Al5(Fe,Mn)2相的趋势。然而,由于Al、Fe和Mn在镁熔体中的溶解度不同,且富Fe相中各元素向镁熔体中的扩散速率存在差异,致使诸如Al(Fe,Mn)和(Fe,Mn)3Al0.7Si0.3的中间相出现在了心核中。同时,由于镁熔体在空气中冷却速度较快,相转变难以进行完全,因而心核处物相被保留至凝固后的铸锭中。
前期研究表明,Fe3Al0.7Si0.3作为一种亚稳相,仅存在于较高的温度下,但该相中Al含量相较于上述Al6(Mn,Fe)、α-Al15(Fe,Mn)3Si2和β-Al5Si(Fe,Mn)相明显降低,这意味着该相在演变过程中部分Al被释放进入镁熔体中,从而可以被回收利用。因此,设计和优化熔体处理工艺,促使富Fe相多以Fe3Al0.7Si0.3相的形式存在,对于实现再生铝的高效回收具有重要作用。此外,本研究工作也表明,通过设计如本试验方案的熔体处理工艺,可获得常规条件下难以得到的物相。
【主要结论】
Al - 2Fe - 2Mn、Al - 12Si - 2Fe - 2Mn 和 ADC12 合金富 Fe 相在镁熔体中均发生显著形貌和结构演变,呈核 - 壳形态,且有向 Al₅(Fe,Mn)₂相转变趋势,心核相因合金初始成分不同而各异。受非平衡凝固影响,沉淀层富 Fe 相与热力学计算结果有偏差。富 Fe 相演变使部分 Al 溶入镁熔体可回收,本研究成果对再生铝回收及金属间化合物调控极具指导意义。
【本文引用格式】
中文:苏宏福,刘敬彬,程汉明,等。铝合金中典型富 Fe 相在镁熔体中的演变行为研究. 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2024,44(12):1596 - 1602.
英文:SU H F,LIU J B,CHENG H M,et al. Evolution behaviors of typical Fe - rich phases of Al alloy in Mg melts. Special Casting & Nonferrous Alloys,2024,44(12):1596 - 1602.
欢迎下载并引用《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期刊论文,共同助力期刊与铸造行业发展!
【扩展阅读】
2024年第44卷第12期《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期刊上发布了“金属凝固细晶技术”专题,专题学术主编为山东大学刘相法教授和上海大学翟启杰教授,欢迎关注。
2024年第12期 - 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
来源:特铸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