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孔子爱财之道:“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如果用不正当手段去获得荣华富贵,对他来说只是天际的浮云,毫无意义,财富在于取有道,心安理得,真正成功是财富与品德平衡。
孔子爱财之道:“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如果用不正当手段去获得荣华富贵,对他来说只是天际的浮云,毫无意义,财富在于取有道,心安理得,真正成功是财富与品德平衡。
无论是企业家还是普通人,若为富贵出卖良知,终将沦为欲望的囚徒,唯有以义为先,才能在浮华的世界里锚定方向。
财富如云,聚散无常,唯有道义,方能铸就永恒丰碑,只有走正道的人才能有德可言,德就是走正道。
富贵如不以道义得之,则没有价值,孔子“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的高尚情操和洒脱情怀。
《里仁》中,孔子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人人都希望得到富足安逸,追求富贵必须以符合道义为前提。
“见得思义”,临财必有思,取财必问义,不义之利之所以被先贤视为浮云,是因为坚守道义能够让人获得内心的安宁与快乐,这种快乐,远比物质财富带来的快乐更为深刻、持久。
胸怀仁德之正道,心中便会有充实之感,便能有抵御不义之利的定力,“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不义之利或许能带来一时的快乐,但终究会让人或因一己之得失而困扰,或因不义之行而恐惧,失去享受来自心灵深处之快乐的机会。
志存高远、淡泊名利,一身正气坚韧的生命力。“人心所归,惟道与义。”“为大公、守大义、求大我”作为价值追求,以无私的精神境界、强大的人格力量赢得了信任和拥护。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孔子说:“以道为志向,以德为根本,以仁为依靠,游戏在六艺之中。”
富与贵不是正道得来的,像天上的浮云一样不要去追逐,用不合乎道义的手段得到的富与贵,对于我就如同天上聚散不定的浮云一样。不义之财君莫取,是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财富,不能要!
孔老夫子说,如果这个富贵是不义之财得来的,不是正道来的,他说“于我如浮云”,他就看的像天上的浮云一样,他不去追逐它,因为他得不到它,是假的。
做事情要合乎这个道义,合乎这个道德,不义且富贵,于如我浮云,这才是大潇洒,才有大快乐,放得下才能拿的起,舍的出才能得来。
真正的君子不会被不义之财和虚荣富贵所迷惑,是坚守内心道德准则,明确价值取向。
中国传统儒家思想主张“见利思义”,“义然后取”强调商业行为需要符合道德规范,反对唯利是图,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
义不悖道,仁不遗亲,爱敬尽力,孝弟通神,无论是精英阶层还是普通人物,皆可从中获得启示:以“仁”为锚,守住人性的温度;以“义”为舵,驶向价值的彼岸。
予闻之:时盈时虚,天理之常;乃仁乃义,人道之纲,是以君子立不易方。故曰:勿行尔悔,无患名不大;勿信尔欺,无患禄不随。其与时君言:“每先义而后利”。
至诚之道通天下、贯古今,万理之原、百行之根。其存不易,其运不息;不易故有常,不息故无疆。
义与利发生矛盾时,义先于利,不以功利为急,讲究商业道德,守诚信,不欺诈。世界义乌经商人都深深懂得,只有义在利先,才能义利兼得;只有义利平衡,才能义利共赢。
中国商业文明参与全球治理的话语资源。正如彼得·德鲁克所言:“企业只有将社会问题转化为商业机会,才能真正基业长青。
《説文解字》:“義,己之威儀也。从我、羊。”如“仁以爱之,义以正之”《礼记·乐记》,“行义以正”《荀子·赋》,“义者,正也”“义者,宜也,尊贤为大”。
在儒家看来,“仁”是修身的目标,是人的本心,是人格的根基;“义”是“成仁”的必由之路,是主体正当、合宜的实践,是“仁”的显发,正所谓“居仁由义”《孟子·尽心上》。
古往今来,中国人在关键时刻、紧要关头,都知道自己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义行天下、公正合宜,是中国人的基本共识,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
“义”有“正义”与“不义”之分,正义者得人心,不义者失人心;“义”有“小义”与“大义”之分,手足、朋友间的小义能撑起一片天空,渗透了家国情怀的民族大义则可光耀后世。
在中国人的思想里,唯有做到胸怀道义、正义凛然,才能称得上是一个顶天立地、浩气长存的大写的“人”。
欢迎大家品读中华大家读书会!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传播正能量!
感党恩.向党学.悟思想·跟党走!
感家恩.天行健.地势坤.齐家道!
感恩天地滋养万物!感恩国家培养护佑!
感谢父母养育之恩!感恩恩师谆谆教导!
祈世界和平!国泰民安!阖家幸福安康!
来源:中华大家读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