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我的挫折,不是因为没用”:揭开ADHD的隐秘世界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3-29 10:22 2

摘要:在一条关于成人ADHD的报道里,我看到一句话: “我遇到的很多挫折,起因都是ADHD,而不是因为我是个没用的人。"那一刻,突然鼻酸。

在一条关于成人ADHD的报道里,我看到一句话: “我遇到的很多挫折,起因都是ADHD,而不是因为我是个没用的人。"那一刻,突然鼻酸。

原来有那么多成年人,终其一生都在自我怀疑:"为什么我总丢三落四?""为什么我无法专注?""为什么别人能做到的事,我却总搞砸?"

他们不知道,这可能是ADHD(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在作祟——而《真的不用成为很好的大人》这本小书,用一只患有多动症的小恐龙迪诺的日常,温柔地揭开了这个群体的真实世界。

01 多动症不是孩子的专利,成年人也会

提到ADHD(俗称多动症),很多人第一反应是"坐不住的小孩"。 但这本书让我震惊的是:成人也会有多动症!这本书的作者瑞安,就是在22岁被诊断出患有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而且,他们可能就藏在"普通人群"里。可能是那个总被说"粗心大意"的同事、那个"拖延症晚期"的朋友、那个"想法跳跃得像在开赛车"的创意人

书里用幽默的四格漫画展现ADHD的典型症状,小恐龙迪诺会和它的脑子进行着一场场”对话“。比如,ADHD患者更难感知和预测时间的流逝。

“今天我们打算如何分配工作时间?”

“我们去洗衣服吧。”

“整个下午吗?”

“我估计需要七个半小时。”

比如,ADHD患者面对那些枯燥无味或者单调重复的任务时,他们的注意力和动力往往比其他人更快的消散。

“这10项任务,我已经完成了每一项的10%”

“那就是100%——如果我们现在停下来的话,会有什么后果吗?"“

会呀”

“那停了吧。“

但最扎心的是——这些"小毛病"背后,是神经发育的差异,不是性格缺陷。

02 从"他们好奇怪"到"我们其实很像"

读这本书时,想起一位带我做”老年失智症患者空间使用观察“的老师。他曾告诉我,认知陌生事物,大概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觉得"他们和我们完全不同" 、发现"原来我们没什么不同" ,最终明白"我们有相同,也有不同" 。

而阅读这本书的过程,恰是这样一场对ADHD的认知觉醒。

最初,我们或许和迪诺的同伴一样,认为ADHD只是“坐不住的小孩”,或者“你这么聪明能干,不可能有多动症”。而看了这本书,发现自己也会有拖延、忘事、三分钟热度、没有执行力,就会容易陷入“人人都有ADHD”的误区。看到最后的“成人多动症(ADHD)自测”,才明白原来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大脑黑洞",只是ADHD人群的“黑洞”特别多。

这本书不仅能让ADHD患者产生共鸣,知道自己并非孤军奋战;也让普通了解ADHD,给那些需要的人多一些支持和理解。

"不用成为'很好的大人',做你自己就足够"。

恐龙不需要人类的时间管理术,而ADHD患者的大脑,本就藏着另一种智慧的可能性。

来源:桦君谈健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