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类健康福祉贡献中医药力量——写在2024世界传统医药大会即将召开之际

摘要:在传统医药的宝库中,中医药作为世界传统医药的代表,其科研创新价值与临床应用价值得到了全球的广泛认可,伴随着中医药特色优势的不断彰显,中医药在世界医学舞台熠熠生辉。

跨越历史的长河,世界各地的传统医药智慧如同繁星点点,汇聚成了照亮人类健康之路的璀璨银河。

在传统医药的宝库中,中医药作为世界传统医药的代表,其科研创新价值与临床应用价值得到了全球的广泛认可,伴随着中医药特色优势的不断彰显,中医药在世界医学舞台熠熠生辉。

“中国处方”造福全人类,中医药科技成果惠及全球,中医药文化闪耀世界……发祥于中华大地的中医药,为中华民族繁衍昌盛作出卓越贡献,也对世界文明进步产生积极影响。12月3~4日,以“多元、传承、创新:让传统医药造福世界”为主题的2024世界传统医药大会将在中国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大会将携手各国同仁,共同为世界传统医药的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高位推动

中医药发展贡献“中国经验”

位于瑞士日内瓦的世界卫生组织总部,伫立着一尊“青铜侠”。它身高1.8米,头戴发髻、腰缠铜带、圆脸大耳,浑身上下密密麻麻标记着559个穴位。

2017年1月1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日内瓦访问了世界卫生组织并会见陈冯富珍总干事。习近平和陈冯富珍共同出席中国向世界卫生组织赠送针灸铜人雕塑仪式,为针灸铜人揭幕。习近平在致辞中指出,我们要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传统医学,用开放包容的心态促进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更好融合。中国期待世界卫生组织为推动传统医学振兴发展发挥更大作用,为促进人类健康、改善全球卫生治理作出更大贡献,实现人人享有健康的美好愿景。

如今,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中医药底色正不断擦亮,一幅关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的中医药发展蓝图正徐徐展开。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医药事业发展迎来“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党和政府把发展中医药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中医药发展政策机制日益完善,为传统医药的发展贡献出了独具特色的“中国经验”。

2016年,国务院印发《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纲要》明确了未来十五年我国中医药发展方向和工作重点,把中医药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201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实施,明确指出国家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实行中西医并重的方针。“中西医并重”方针受到法律保护。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印发,更是把中医药政策体系建设的顶层设计推向了新的高度,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四梁八柱”随之建立。

以规划为抓手,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与多部委横向联动,将中医药内容融入卫生健康、医保、公共服务、文化等多个行业规划和区域发展规划中。《“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明确指出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健康服务中的作用;《“十四五”卫生健康人才发展规划》提出要构建符合中医药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中提到要挖掘、传承和弘扬中医药文化。

在规划的推动下,中医药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融入国家发展总体布局。以规划谋划发展,推动形成中医药医疗、保健、科研、教育、产业、文化、国际化等全方位发展的新格局。

进入新时代,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中医药的国际传播和发展。伴随着新的发展机遇,中医药正昂首阔步迈向世界。

2016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与国家发展改革委共同制定了《中医药“一带一路”发展规划(2016-2020年)》,成为首个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行业规划,明确了中医药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的指导思想、主要原则和重点任务,为行业参与共建“一带一路”提供了指导性文件。

同年,我国首次就中医药发展发表《中国的中医药》白皮书,以中、英、法、俄、德、西、日、阿等语种发表,向世界宣告了中国坚定发展中医药的信心和决心。该白皮书成为中医药走向世界的播种机,积极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书中指出,中医药已成为中国与世界各国开展人文交流、促进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内容,成为中国与各国共同维护世界和平、增进人类福祉、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载体。

2017年,中国政府和世卫组织签署了《关于“一带一路”卫生领域合作的谅解备忘录》,传统医学是重点合作领域。本次签署谅解备忘录为中医药高水平走向世界、融入主流医学夯实基础。

201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与世界卫生组织关于传统医学合作的谅解备忘录》签署,内容涵盖标准规范、临床指南、数据整合、资源利用、能力建设等。

2021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出台了《推进中医药高质量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发展规划(2021-2025年)》,旨在推动行业参与,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发挥中医药在服务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民众健康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搭乘务实共赢的“中国快车”,中医药在世界范围内行稳致远,不仅墙内开花,墙外也香。

多元发展

中医药“出海”迈出新步伐

在高位推动下,中医药“出海”迈出了新步伐,共建“一带一路”开启国际合作新篇章。

搭载共建“一带一路”的“列车”,中医药高质量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取得丰硕成果。当前,中医药已经被更多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法规政策接纳,已有百余种中成药在共建国家以药品身份注册上市,中国与14个共建国家签订传统医药合作文件,8个共建国家在本国法律法规体系内对中医药发展予以支持。

如今,中医药对外交流合作亮点纷呈。截至目前,中医药已传播至196个国家和地区,中医药全球治疗人数已达世界总人口的1/3以上。我国与40余个外国政府、地区主管机构和国际组织签订了专门的中医药合作协议,建设一批中医药海外中心、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和31个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中医药已经成为我国与东盟、欧盟、非盟、拉共体以及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等地区和机制合作的重要领域。中医药内容已被纳入16个自由贸易协定。

今年,又一批中医药国际合作文件密集签署。8月1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与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卫生部传统医药领域合作谅解备忘录》在北京签署;8月2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白俄罗斯共和国卫生部关于开展中医药中心建设的合作协议》在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签署;8月23日,《第十七次中韩传统医学协调委员会会议备忘录》在韩国首尔签署;10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与匈牙利内务部关于传统医学领域合作谅解备忘录》在匈牙利布达佩斯签署……中医药已经成为参与全球卫生治理和助力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重要力量。

2021年,商务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7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支持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支持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大力发展中医药服务贸易,推动中医药服务走向世界。其中,《通知》明确,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是以中医药相关医疗保健、教育培训、科研、产业和文化等领域服务出口为特色的中医药企事业机构,是实现中医药服务出口的重要力量。

近年来,支持31个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和一批国际合作基地建设,进一步推动中医药服务贸易发展,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中医药领域的全球合作也产出了越来越多的实践成果。

云南牵头联合周边国家探索建立了澜沧江—湄公河传统医药合作交流机制并不断发挥作用,积极推进建设国家特色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年均向南亚、东南亚20多个国家出口中药材2300吨以上;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已协助22款中医药产品成功获得葡语系国家注册备案上市许可,其中13款产品获得莫桑比克植物药注册批件、9款产品获得巴西中成药备案上市许可……以医带药,中医药正乘着“一带一路”的东风,走出一条越来越宽的“出海”之路。

民心相通

中医药服务惠及海外民众

“感谢中国医生!谢谢你们!”在位于柬埔寨首都金边的考斯玛中柬友谊医院,22岁的女孩廷禅达紧紧拥抱着让她重获听力的中国援柬中医抗疫医疗队针灸医生蒋可,表达着感激之情。

在无声的世界里生活了近20年,廷禅达在中国援柬中医抗疫医疗队的帮助下,通过中医治疗逐渐获得听力。“现在她已经能说很多话,一直对我们说着感谢。”蒋可十分欣慰。

廷禅达“重获新生”的故事是千千万万个中医药“神奇疗效”的缩影之一,援外医疗队的中医师们用实际行动擦亮中医药这张“国家名片”。

在柬埔寨,“中国医生”成为柬埔寨民众对专家组的亲切称呼。中医门诊成为柬埔寨第一个预约制就诊科室,改变当地就诊习惯,奠定了中医门诊品牌价值。在这里,专家们充分发挥中医优势与特色,开展了针刺、耳穴压豆、艾灸、拔罐、刮痧等多种中医适宜技术,为柬埔寨当地民众带来焕然一新的就诊体验。

2022年1月,中柬双方签署《中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与柬埔寨卫生部关于派遣中医抗疫医疗队赴柬埔寨工作的协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建并相继派出中医抗疫专家组和医疗队,赴柬埔寨开展疫情防控和临床救治工作,这是中国国家层面向国外派遣的首支中医援外抗疫医疗队。医疗队依托中国援建的金边考斯玛中柬友谊医院开展抗疫等医疗服务,其间,还在当地开展培训、联合课题研究、义诊等活动。

如今,两批援柬中医医疗队先后完成医疗援助任务,累计服务门诊患者2.7万余人次,义诊近1.4万人次,深化了中柬双方在中医药领域交流合作,也让更多柬埔寨民众有机会接触中医药,了解中医药。

同时,援柬中医医疗队推动了中柬中医药中心的建设,2023年10月,该中心在中柬友谊医院揭牌。截至目前,我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合作建设了30个具有较高质量的中医药海外中心。

跨越山海,肩负中国医者的使命担当;精诚所至,传播中国医者的仁心仁术;薪火相传,续写中医医疗的大爱篇章。在全球各地,都可窥见中医药的身影:中国—乌兹别克斯坦中医药中心已获批乌兹别克斯坦卫生部颁发的中医诊疗资质,为当地群众、华人华侨、中资机构等提供诊疗及义诊服务1万余人次;中国—津巴布韦中医药中心自投入运营以来共提供中医针灸诊疗1.8万余人次;马耳他地中海地区中医中心纳入当地医疗体系,相关费用由医保支付,吸引了很多欧洲患者慕名而来……中医药在全球健康产业中的重要性不断提升,成为健康服务行业内的新气象。

文明互鉴

中医药国际认可度持续提升

中医药“走出去”,凭的是实力,靠的是疗效。在世界范围内,中医药正在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

2013年,我国支持世界卫生组织制定《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学战略2014-2023》,出版中医药名词术语、针灸、推拿、拔罐等标准,引领了传统医药发展。

2015年,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青蒿素拯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性命。“青蒿素是传统中医药送给世界人民的礼物。”屠呦呦在获奖感言中的这句话,让全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医药。

2019年5月,第72届世界卫生大会审议通过《国际疾病分类第十一次修订本(ICD-11)》,首次将起源于中医药的传统医学章节纳入其中,标志着以世界卫生组织为代表的整个国际公共卫生系统对包括中医药以及来源于中医药的这部分传统医学价值的认可。

2020年,新冠疫情突如其来。疫情期间,中医药积极助力全球疫情防控,不仅发挥多边传统医学合作平台作用,加强中医药抗疫国际交流,还借助抗疫经验交流分享等议题,巩固并拓展与多个重点国家合作。

在总结国内疫情防控救治经验的基础上,我国积极推动中医药参与全球疫情防控,发布多语种版本的中医药诊疗方案,与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分享经验,向29个国家派出中医专家协助抗疫,“三药三方”等有效抗疫中药方剂被多个国家借鉴和使用,并且支持开展学术交流,为提振全球抗疫信心、推进国际抗疫合作贡献了“中国力量”。

2022年,世界卫生组织召开中医药救治新冠病毒感染专家会并发布报告,肯定了中医药在救治新冠病毒感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体现了世界卫生组织对中医药等传统医学的高度重视,也表明未来中医药在抗击重大疫情中仍将大有可为。

不仅如此,面对文化差异和标准壁垒,中医药主动拥抱世界、迎接国际化挑战。2009年,中国推动国际标准化组织成立中医药技术委员会(ISO/TC249),截至2024年9月,国际标准化组织中医药技术委员会(ISO/TC 249)共发布113项ISO中医药国际标准。

与此同时,中医药文化软实力也逐渐凸显。中医针灸、藏医药浴法、太极拳先后被列入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解决人类健康问题提供了“中国智慧”;《黄帝内经》《本草纲目》《四部医典》被列入了“世界记忆名录”,为世界文化多样性贡献了“中国色彩”;每年大量留学生来华学习中医药知识,历届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中医药板块需求旺盛,北京冬奥会上中医药展示空间引人驻足,为推动世界文明交流互鉴展示了“中国元素”……中医药逐渐成为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靓丽“名片”。

如今,中医药文化在海外得到广泛传播,纳入多个政府间人文交流合作机制,并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更多认同。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数据显示,有113个成员国认可针灸等中医药诊疗方式,29个成员国为中医药的规范使用制定了有关法律法规,还有20个成员国将针灸等中医药诊疗纳入医疗保障体系。

2023年,《共建“一带一路”中医药领域国际合作发展报告》发布。《报告》指出,展望未来,世界传统医药发展潜力巨大,中医药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前景广阔。中国将携手共建国家,加强对话交流、加快务实合作、加大科技赋能、加深人文交流,不断增强中医药领域国际合作的活力与动力,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谱写新的时代华章。

以文促医、以医带药、以药兴产,中医药人将以更大的决心、更有力的举措,为中医药“走出去”贡献更强大的力量,推动中医药全方位、立体式走向世界。■

来源:广东中医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