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只 “白天鹅”白淑湘:特殊年代遭迫害,37岁结婚不生孩子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3-29 18:01 2

摘要:白淑湘是我国第一代芭蕾舞艺术家,被誉为中国第一只“白天鹅”。作为中央芭蕾舞团的骨干演员,白淑湘主演了《天鹅湖》《巴黎圣母院》《吉赛尔》《海侠》《天鹅之死》等十多部外国古典芭蕾舞剧。

白淑湘是我国第一代芭蕾舞艺术家,被誉为中国第一只“白天鹅”。作为中央芭蕾舞团的骨干演员,白淑湘主演了《天鹅湖》《巴黎圣母院》《吉赛尔》《海侠》《天鹅之死》等十多部外国古典芭蕾舞剧。

白淑湘的表演感情真挚,动作准确规范,风格明快,受到广泛好评。1964年,白淑湘主演的中国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是中国芭蕾事业的一个转折点,白淑湘在该剧中塑造的“吴琼花”深入人心。

《红色娘子军》大胆突破了外国芭蕾舞的局限和框架,为芭蕾中国民族化开辟了一条新路,也是“洋为中用”的典型代表作。

特殊年代里,白淑湘遭受迫害,经常被拉出去批斗,后被下放到农村劳动。

她37岁才结婚,丈夫是普通人。为了芭蕾舞事业,白淑湘没有生育孩子,她后悔吗?

白淑湘1939年11月18日出生于湖南省衡阳市耒阳县(后改为耒阳市),上面有3个姐姐。

白淑湘的父亲白纯义是东北大学法律教授,后在张学良主政时的东北担任财政专员。

白淑湘的母亲名叫于凤麟,与张学良的第一任妻子于凤至是一个家族的姐妹。

由于时局动荡,白淑湘随父母辗转迁徙,在北平、天津、青岛都生活过。

新中国成立后,白淑湘跟随父母在沈阳定居。少女时代的白淑湘明眸皓齿,从小与三姐一起学舞蹈。

1953年10月,第三届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总团长贺龙率领慰问团到朝鲜慰问志愿军

1952年,白淑湘考入东北人民艺术剧院儿童剧团,担任舞蹈演员。1953年,贺龙元帅率领第三届慰问团赴朝鲜演出,14岁的白淑湘随团前往。她扮成可爱的小白兔,在雪地里又蹦又跳,引得志愿军战士开怀大笑。

1954年,北京舞蹈学校在朝阳区白家庄创办了,戴爱莲任校长。同年戴爱莲去全国各地招生,来到了沈阳儿童剧团。

孩子们站成两排,让戴爱莲挑选。学芭蕾舞的孩子要求手长、腿长、脖子长,脸蛋要小巧精致,鼻梁要挺括。

这些条件白淑湘都符合,被戴爱莲带到了北京舞蹈学校。学芭蕾舞特别苦,白淑湘10根脚趾上的伤从来没有断过。脓血与袜子粘在一起,脱不下来,白淑湘便从食堂拿来一颗生鸡蛋。她打破后,将蛋清敷在伤口上,才能将袜子脱下来。

白淑湘的脚趾甲掉了,慢慢长出新趾甲。新趾甲掉了,再长出新的。10根脚趾因疼痛过度,后来都麻木了。

白淑湘的脚趾还出现过骨裂,她只休息一两天,敷上药又继续训练。

芭蕾舞是舶来品,1958年之前,我国没有自己的芭蕾舞。就在1958年,前苏联芭蕾舞专家古雪夫来到中国,帮助排演《天鹅湖》。

白淑湘与同学刘庆棠分在一组,刘庆棠是白淑湘的第一个男舞伴。刘庆棠个子高,身材粗壮,托举有力。而一些男演员体质弱,托举女演员很吃力,这就让刘庆棠赢得了机会。

在《天鹅湖》中,白淑湘饰演两个角色,分别是白天鹅奥杰塔,黑天鹅奥杰利亚。

(《天鹅湖》剧照,白天鹅奥杰塔(白淑湘饰)与王子(刘庆棠饰)的双人舞。、)

黑天鹅有一个单腿原地转圈32圈的高难动作,对白淑湘是巨大的挑战。平时练习时,白淑湘将4把椅子围在一起,她站在中间要转70圈,身体不能碰到椅子,否则就失败了,要重新转圈。

由于训练强度太大,白淑湘经常恶心呕吐,瘫在地上起不来。她的左脚本来有骨裂,这样一来伤势加重了。白淑湘一早去积水潭医院打点滴,回到团里后继续练。

1958年6月30日,《天鹅湖》北京天桥剧场首次公演,每张票售价1.2元,观众彻夜排队,很快票就卖光了。

由于是第一次正式登台演出,白淑湘和同事都很紧张激动。虽然晚上才开演,但他们中午就来到剧场熟悉场地。

晚上8点演出正式开始,一只只美丽的天鹅走上舞台,观众席上立即响起潮水般的掌声。白淑湘饰演的“白天鹅”“黑天鹅”舞姿优美,身段矫健,节奏明快,成为舞台上最抢眼的那一抹风景。

演出结束,观众的掌声经久不息,他们涌上台前,将鲜花献给演员。党和国家领导人周恩来、陈毅,亲切地接见了白淑湘等演员们。

总理还对白淑湘说:从事芭蕾艺术要不断提高技艺,精益求精,你要成为这个领域的行家。总理这番话,激励着白淑湘一生为芭蕾事业奋斗。

第二天,《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国家级媒体对《天鹅湖》演出盛况进行了报道,称中国从此有了自己的白天鹅。

《天鹅湖》让白淑湘一举成名,她与刘庆棠等人成为我国的第一代芭蕾舞演员,称得上是我国芭蕾舞事业的奠基人。由此,“红舞鞋”成为芭蕾舞的代称。

《天鹅湖》的成功,促进了我国芭蕾事业的快速发展。1959年,北京舞蹈学校实验芭蕾舞团正式成立,白淑湘成为团里的骨干演员。

在苏联专家古雪夫的指导下,白淑湘与同事们又排演了《海侠》《吉赛尔》两部外国芭蕾舞剧。

1961年,白淑湘随芭蕾舞团赴缅甸进行访问演出,轰动了缅甸。他们没想到,中国演员能跳出这么好的芭蕾舞。

从1958年到1964年,是白淑湘芭蕾舞事业的黄金时期。几年间,她主演了《天鹅湖》《巴黎圣母院》《海侠》《吉赛尔》《希尔维亚》等10多部外国芭蕾舞剧。

其中要大书特书的,是白淑湘主演的中国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这部划时代的芭蕾舞剧是如何诞生的呢?背后有着怎样不为人知的故事?

1960年中苏关系破裂了,苏联专家撤离我国。于是,女作家丁玲的女儿蒋祖慧等在国外留学的舞蹈编导回国效力。在他们的指点下,白淑湘与同事们又排练了普希金的长诗《泪泉》等外国芭蕾舞剧。

丁玲与女儿蒋祖慧(摄于1979年)

周总理非常关心我国的芭蕾舞事业,希望能有自己的民族芭蕾舞剧。

于是文化部组织相关专家开会,大家最后决定将电影《红色娘子军》改编成民族芭蕾舞剧。白淑湘是团里最拔尖的女演员,被安排饰演女主角“吴琼花”。

03

1964年,白淑湘随剧组去海南体验生活,回北京后开始排练。

舞剧初审时,北京军区一位首长说:你们像娘子,不像兵。在这种情况下,白淑湘又与演员去山西大同接受军事训练。回北京后,他们重新开始排练。

(白淑湘在山西大同某部队练射击 )

毛主席接见《红色娘子军》剧组

1964年10月8日,《红色娘子军》在人民大会堂小礼堂演出,毛主席看了后称赞道:方向是对的,革命是成功的,艺术上也是好的。

第二天,全国各大报纸都登载了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演出成功的消息。

《红色娘子军》火了,白淑湘成名了。这时白淑湘已经25岁了,谈了一个男朋友,小伙子也是芭蕾舞演员,高大帅气,白淑湘准备年底与男友结婚。

然而由于时代的原因,白淑湘的命运发生了急剧变化。原来白淑湘的冒尖,遭到了少数人的眼红和嫉妒。她业务拔尖,有人说她是“白专典型”,将她的团支部书记一职也撤掉了。

还有人鸡蛋里挑骨头,给白淑湘罗织罪名,说她对毛主席不热情。

原来,毛主席接见《红色娘子军》剧组的演员时,大家一激动都往前涌,白淑湘是主演,被挤到了前面,她担心身体挡住朱德委员长,就将身子侧了一下。

摄影师孟庆彪抓拍这张照片时,白淑湘没有笑,便让人抓了小辫子,说她对毛主席不热情。

《红色娘子军》的编导之一李承祥(左二)、王希贤(左一)为白淑湘(右二)以及赵汝蘅(右一)排练

不久,中央一位女首长来八一电影制片厂看白淑湘演出。当时白淑湘在化妆,这位女首长指责她妆化得不好。

白淑湘很害怕,化好妆后请对方过目。对方让她一下子往左移,一下又让她往右移,白淑湘精神太紧张了,一时没反应过来。

结果那位女首长指责她很笨,左右不分。从此,白淑湘就失去了《红色娘子军》主角的位置,女主角“吴琼花”的名字也改成了“吴清华”。

白淑湘受到打压,而她的第一个男舞伴刘庆棠,因为得到了那位中央女首长的赏识,平步青云。

白淑湘在团里靠边站后,男友害怕了,担心与白淑湘在一起会影响自己的前途,便残忍地与她分手了。

白淑湘哭了,她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她不知道男友为何如此冷酷无情?她都准备结婚了,男友为何用一句“我们不合适”就将自己打发了?

爱情破碎,给白淑湘带来巨大的伤害,她不敢流露出丝毫痛苦,否则又会被人抓住小辫子,引出是非来。

(白淑湘剧照)

1965年,《红色娘子军》《东方红》《红灯记》被称为“三红”,红遍全国。但白淑湘却不能登台演出了,在单位被边缘化。

04

1966年,特殊年代来临,白淑湘的父亲因在国民党政府工作过,这让她“罪加一等”,中央芭蕾舞团贴满了她的大字报,她经常被拉出去批斗。

有人残忍地用大头鞋踩白淑湘的脚尖,她疼痛钻心,满脸是泪。那时白淑湘还是个未婚姑娘,没有异性敢靠近她,也没有一个人敢给她做媒。

一些好心的同事含泪说:白淑湘这辈子完了,27岁的大姑娘了,没有哪个男人敢娶。

1969年,白淑湘被下放到北京昌平县小汤山干校劳动,她白天下地干活,晚上接受批斗。

监管人员对白淑湘特别严苛,她蹲在地上干活久了,腿酸疼难忍,下意识地抬了一下腿。监管人员说她这是跳芭蕾舞动作,骂她贼心不死。

白淑湘的箱子里有一双舞鞋,她有一天打开箱子拿衣服时,顺便翻了一下舞鞋,监管人员说她要复辟,晚上将她批斗一个多小时。

白天白淑湘挖树坑时,看守人员丧失人性,端起一桶凉水就浇到坑里。很快土坑冻住了,根本挖不动,看守人员逼白淑湘站在寒风里一直挖。白淑湘在干校劳动几年,身心遭受极大的摧残和折磨。

1974年,由于芭蕾舞后备人才缺乏,加上周总理的关心,白淑湘回到了中央芭蕾舞团。

这时白淑湘已经35岁了,是个未婚的老姑娘。由于缺乏练功,她的体重飙升到134斤,根本无法登台演出。

白淑湘以魔鬼般的毅力开始减肥,结果两个多月下来,她的体重降到了88斤。

白淑湘复出后,随团赴美国演出《红色娘子军》,引起轰动。白淑湘一直在美国演出两个多月,场场爆满。外国同行非常惊讶,他们没想到,中国还有这么好的民族芭蕾舞剧。

回国后,白淑湘又排演了《沂蒙颂》《杜鹃山》《草原儿女》《骄杨》等民族芭蕾舞。

白淑湘(与)新疆艺术学校舞蹈教师赛里曼合影

1976年,白淑湘已经37岁了,萌生了孤独到老的念头。她知道自己到了这个年纪,很难找到称心如意的另一半。

但这年5月,一个好心同事为白淑湘介绍对象。对方在北京一家科研单位上班,与白淑湘年龄相仿。

白淑湘被同事安排去见面时,本不抱什么希望,然而见到男方后,两人颇对眼缘。

两人都人到中年,思想比较成熟,很快确定了恋爱关系。

1977年10月,白淑湘与男友在北京结婚了,她终于在38岁这年将自己嫁了出去。

婚前,白淑湘就与丈夫有个约定:我此前耽误了10年,想将损失的时光补回来,结婚后我不想生宝宝。如果你能接受,我们就结婚,不能接受我也不怪你。男友深爱白淑湘,答应了这个条件。

婚后尽管丈夫渴望做爸爸,但从来没有在生宝宝这个问题上难为白淑湘。

1982年,43岁的白淑湘赴法国留学,后又去英国、丹麦深造。两年多时间里,白淑湘很少回国,与丈夫处于跨国分居状态,丈夫没有一句怨言。

1986年,冯英、张丹丹等新人顶上来了,白淑湘的压力小了。加上年龄原因,她登台演出的机会越来越少。

白淑湘是芭蕾舞表演艺术家,蜚声海内外,然而她的经济条件很一般,她和丈夫靠工资生活。

白淑湘排演《红色娘子军》时,没有劳务费,也没有演出费,演出一场只发0.75元的误餐费。

丈夫支持白淑湘的事业,将她的工作当成家里最重要的事。白淑湘平时除了排演,还要出差,出去讲学,参加社会活动,经常不在家。

丈夫不仅要打理自己的生活,还要承担全部家务。白淑湘即便在家里,丈夫也不让她做家务,有时白淑湘想给丈夫打下手,丈夫说:你练芭蕾舞吃了那么多苦,就不能让琐碎家务牵扯你的精力了,你在家里的主要任务就是休息。

这番话在白淑湘心里掀起温暖的波浪:当初白淑湘结婚时,不少人嫌她找了个普通丈夫,说她完全可以找个有钱人,或者当官的。多年婚姻生活走下来,白淑湘觉得自己与丈夫结婚是最明智的选择。

2004年,白淑湘65岁时还登台跳芭蕾舞。可毕竟岁月不饶人,此后她彻底离开了舞台。

虽然不登台了,但白淑湘一如既往关心我国的芭蕾舞事业,她经常应邀出去讲学,担任大赛评委,指点年轻人跳舞。

2019年,白淑湘已经80岁了。由于年轻时练功太狠,她身上的老伤经常发作,丈夫陪她去医院。夫妻俩年龄大了,没有自己的孩子,方方面面的事都要亲力亲为,感到很吃力。

中国舞协名誉主席白淑湘(左一)、主席赵汝蘅(右一)、中央芭蕾舞团团长冯英(右二)、戴爱莲(左二)合影

(白淑湘近照)

每当这时,白淑湘就羡慕那些有子女的老人。因为他们遇到什么困难,一个电话孩子就赶来了,将父母的事处理得妥妥当当。

回首往事,白淑湘这才意识到,当年不生孩子是不明智的决定。这样一想,她觉得对不起丈夫,内心涌上复杂的情愫。

来源:细品名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