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儿子同学的姥姥说起自己的俩姑娘,大姑娘总是给她们买东西,买衣服,也经常给妹妹家的孩子买吃的,买衣服,过年的新衣服都是姐姐买的。
昨天带儿子下楼玩儿,孩子们在一处玩闹,我们便在旁边聊天。
儿子同学的姥姥说起自己的俩姑娘,大姑娘总是给她们买东西,买衣服,也经常给妹妹家的孩子买吃的,买衣服,过年的新衣服都是姐姐买的。
姥姥接着说:说来也怪,我大姑娘花钱大手大脚,我们一大家子吃饭经常是大姑娘掏钱,就算偶尔有一次她妹妹出钱了,我大姑娘就赶紧转手给外甥(妹妹的儿子)买衣服,买鞋子,她出钱最多,她的日子过得反倒不错。
大姑娘婆家条件不错,三套房子,老公在国企上班,大姑娘做旅行社,挣得也不少,通常是忙大半年,休息一冬天,不缺钱花。
小姑娘日子这个舍不得买,那个舍不得花,日子反而过得紧紧巴巴。
还真是这样,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兄弟姐妹之间过得最好的往往是那个吃亏最多的孩子。
很早的时候看到过一则新闻,老人有四个儿子,没有闺女,老夫妻俩务农,也没有其他经济来源,老人比较喜欢老大和老三,花钱盖房子给老大和老三都娶了媳妇。
分家的时候老人把老二分出去了,老二属于净身出户,没带走家里的一针一线,房子更是没有老二的份,父母说:你自己想办法讨生活吧,我们管不动了,将来也不用你养老。
至于老四,父母给老四介绍一户条件不错的人家,让老四过去入赘,老四相当于嫁女儿了,也不用承担养老义务。
为此老夫妻俩还请了村里德高望重的长辈做了见证。
兜兜转转许多年过去,老大和老三在家守着父母务农,老二则成了开公司的大老板,开豪车,住别墅,父母得知后要求老二养老。
老二心里也是生气,想起当年被赶出家门的场景,就拒绝了。
随后老人便将老二告上了法庭,面对法官,老二说:我当然会尽养老义务了,就是想起当年的场景感觉心寒,故意气气爸妈。
为什么不被父母待见,吃亏最多的孩子反而混得更好呢?
吃亏最多的不斤斤计较,吃的亏越多,最后老天都会加倍补回来,要么补偿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要么钱财旺盛健康长寿,总之吃亏的人最后往往有福报,而越是爱斤斤计较、贪小便宜的,当时可能看着很风光,最后却往往走下坡路。背后的原因也值得深思。
01丨
肯吃亏的人品好
当一个兄弟姐妹在相处中愿意吃亏,例如在家庭财产分配或者日常琐事上总是让步,他们往往会赢得其他兄弟姐妹的尊重。
吃亏多的一方展现出的大度和包容,也会让其他兄弟姐妹更加信任。这样的人在兄弟姐妹关系中往往过得更好。
02丨
维护家庭和谐
愿意吃亏的兄弟姐妹通常将家庭的和谐放在重要位置。
他们避免因为一些小的利益纷争而引发家庭矛盾。例如在照顾老人的事务中承担更多的责任,或者在兄弟姐妹间经济状况有差异时给予更多的帮助。
这种对家庭和谐的维护,使得整个家庭氛围良好,其他家庭成员也会感激他的付出。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兄弟姐妹,更有可能在事业和生活上相互扶持,而吃亏最多的那一方也会因为良好的家庭关系而受益,生活过得更顺遂。
03丨
建立良好声誉
在家族或者社交圈子里,吃亏最多的兄弟姐妹往往会建立起良好的声誉。人们会认为他是一个善良、大度、有担当的人。
这种声誉不仅在家族内部传播,也可能会在家族的社交网络中传播。
这种良好的声誉可能会为他/她带来更多的社会资源和机会。
例如,家族中的长辈或者家族朋友可能更愿意在事业上帮助他,或者介绍更优质的人脉资源给他,从而促进他在社会中的发展,使他过得更好。
04丨
得道者多助
经常吃亏的过程其实也是一种自我磨练的过程。
这会促使他培养出诸如宽容、忍耐、利他等优秀品质。
这些品质在人际交往和事业发展中都是非常宝贵的。
表面上看是吃了亏,或者孝顺父母最多,其实是在给自己修福报,也就是道德经里面所说的“天之助”,也就是损有余而补不足,损不足以奉有余。
来源:七月育儿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