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望着窗外枝间新绿点点,我不禁想起了上个蛇年之春的一件往事:老战友高津滔从京城发来一信息:“19-20日,中央电视台老故事‘写意人生’栏目,向全国统一播出高津滔书画艺术纪录片《走近大悟人》。”
高津滔为徐悲鸿夫人廖静文创作《笑容》书画
上个蛇年之春的一件往事:《走近大悟人》
文/于永军
又一个蛇年之春。
望着窗外枝间新绿点点,我不禁想起了上个蛇年之春的一件往事:老战友高津滔从京城发来一信息:“19-20日,中央电视台老故事‘写意人生’栏目,向全国统一播出高津滔书画艺术纪录片《走近大悟人》。”
我有个小爱好,凡是熟人的文章、报道包括大部头小说,一经发现,都要认真拜读。津滔与我一室工作过5年,自然在更“认真”之列。焉知,当我拿着遥控器搜索央视“收藏天下”频道,方才发现:苦也!荧屏上显示:“节目未授权,请到广电网络营业厅或在线营业厅办理节目开通手续。”于是,只好望文思意猜“大悟”。
央视使用这个“大悟人”,乃一语双关,既说津滔系湖北大悟人氏,更指他的书画艺术源自大悟、成自大悟。大悟,乃有大灵;大悟,方有大美。这正是津滔书画艺术的真谛之所在、要义之所蕴。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济南军区与武汉军区部队合并,我与津滔一起在济南军区组织部党务处工作,只知道他的硬笔字写得不错,文笔也很美,是一把写材料的好手,但对他的书画认知却陌同路人。第一次认识他的书画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前,他以奥运标志为原形,用拟人手法创作了一套“和乐娃”被印成邮票,专门让人送我一套,从那5个繁体“樂”字紧紧相连,宛如戴着头饰、手拉着手的小精灵中,我始知道了他原来还极善书画。
但是真正让我认识津滔的庐山真面目、惊叹他的艺术成就,却在2012年泉城之春。那年,老战友、宿迁市作协副主席任全良偕夫人游济南,津滔专程从北京赶来相会,送我们每人一套《高津滔书画集》和《高津滔题字集》。从这里,我看到了津滔为徐悲鸿纪念馆馆长、中国书画艺术促进会名誉主席、徐悲鸿夫人廖静文先生创作的作品“老来红”,为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迟浩田上将八十大寿创作的“德高寿长”,为周克玉上将、韩怀智上将、李耀文上将等题写的联句;知晓了他为京城若干馆、堂、楼、所题写的匾名以及给出版社若干书籍题写的书名;也获悉了2011年元旦前夕,他被北京魅力视点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作为“中国书画当代四大家”之一,与吴冠中、范曾、欧阳中石同榜宣传,等等。
于是,我的眼睛不禁瞪大了,舌头也半天没有回到嘴里,不得不以新的眼光打量和解读自己的这位老战友。
一
其实,津滔在书画界早已声名鹊起。
2004年,他创作的国画“江山如画”,被中国长城学会、中国国家博物院、中央文献出版协会、中国书画家联谊会收藏。
2007年4月和9月,他分别在山东曹州画院和河南安阳举办了个人书画展,荣宝斋出版了他个人的书画作品集,长城出版社出版发行了《高津滔书法作品--毛泽东诗词三十七首》;同年,他创作的书法作品“乐”入选《2008和谐中华迎奥运》全国美术书法摄影展,创作的“百乐图”受到广泛好评,12月荣宝斋出版了他个人的水墨画专集。
2008年,他的2幅书画作品被录入《中国书画30年史志》,1幅作品录入北京大学名家作品集,21幅书画作品入选《影响中国的100位艺术大家》,4幅书画作品入选《中国二十位书画领军人物》,4幅书画作品入选《辉煌中华》并题写书名,海天出版社出版发行了他的《遍临百家书画集》。
2009年举国庆祝建国60周年,是他展示艺术成就的辉煌期。《伟大的文艺复兴》选登了他13幅作品,《最具收藏价值书法三大家》选登14幅作品,《最具收藏价值国画三大家》选登19幅作品,《和谐盛世--中国书坛六大家》、《和谐盛世--中国画坛六大家》选登20多幅作品并题写书名,《辉煌六十载--5人画集》选登21幅作品并题写书名,《中国艺术大师--书画名家8人集》选登5幅作品并题写书名,《聚焦中国书画大家》上、下册选登8幅作品并分别题写书名,《书坛七贤》、《画坛七贤》选登40多幅作品并分别题写书名,《新中国国礼艺术大师》入编7幅作品,《人民文摘》、《人民论坛》、《当代中国》、《环球艺术》、《中国时代名牌》等杂志发表了个人专访和书画作品,《文化月刊》社出版发行《画坛独秀》个人专集。此期间,他先后十多次参加全国大展,其中“国家”、“读书最乐”等获最高奖。毛主席诗词《沁园春·雪》书法作品被韶山博物馆收藏。“和乐通天下”作品被新西兰博物馆收藏,“一中同长”、“长相思”、“国宝”等多幅作品作为礼品赠送台湾政要人物。“春风杨柳”、“高山流水”、“门神”、“和乐”、“菩提叶”、“生生不息”等绘画作品被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中国书画家报刊登。并被评为2009年度中国书画家新闻人物,入编《中国书画家大辞典》当代卷。
2010年10月27-28日,高津滔参加了亚运会书法火炬传递和亚运国际书法论坛,主持了圆桌会议,作了“笔墨池随时代,创新自用我法――童孩书法的感情和实践”的发言,被授予“亚洲最有价值书画家”、“中国著名书画名人”、“当代中国功勋家”、“当代中国艺术名家”等一大串荣誉称号,同时被新加坡美术总会授予“新中文化友好使者”称号,并荣任了中国书画艺术促进会主席、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常务理事,中国艺术研究会理事、中国工业设计协会理事,中国书画名家网艺委员会副主席。中央电视台“收藏天下”栏目,先后两次播放了他的专题电视片。2010年青岛成名翰墨第八届中国书画专场拍卖会上,他的作品《家和万事兴》、《听雨》、《菩提叶》、《笑容》分别拍出了11.2万元、12.096万元、10.976万元和32.48万元的高价。
更耀眼于书画界的是2012年10月19日,他在法国卢浮宫博物馆,以“阳光•和平——高津滔卢浮宫书画展”为主题举办了为期五天的书画展,迟浩田上将为这次书画展题写了展名。展览期间,卢浮宫博物馆艺术总监蜜莉安•阿诺妮女士曾3次到展厅观看高津滔的作品。她说,高先生的作品技艺独特、大胆创新,奇特的创意独开世界文化之先河,其形、其神、其意变化繁富,妙不可言,充分表达了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质。她还代表卢浮宫博物馆收藏了这次展览的开篇之作《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和收尾之作《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两幅作品,并颁发了收藏证书。
凡内行都知道,对一个起于军旅的书画家来说,这其中任何一个艺术成就、一个荣誉头衔的背后,都矗立着一座艺术的高峰,而绝非浪得虚名。
高津滔的书法,大器朴质,酣畅劲健。既讲究传统风范,博采众长,又不步他人后尘,形成古拙而飘逸的风格;他的运笔,行止合度,不激不厉,不飘不滞,一任天机流衍,丝毫没有故作夸饰;他的作品,喜欢字字独立,不枝不蔓,却又笔笔呼应,顾盼有情,形断意连,略无挂碍;有时墨喜和润、笔取含蓄、清婉多姿、温润可人,有时则雄浑苍劲、粗犷豪放、笔走龙蛇、气势磅礴,抑扬顿挫、气势、韵律、结构、情趣跃然纸上。读他的书法,时常让人觉得并不是在欣赏一幅艺术品,而是接受一种观念洗礼,“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联想和慨叹油然而生,心灵似乎也得到了净化。特别是他提倡利导思维,独创的“童孩体”,融百家之长,汇古今神韵,有纯朴童真之趣,有自然洒脱之美,甚至不妨使性任情,作品成了有灵性的书法,会说话的文字,形成了一种迥异于他人的书艺特色,彰显着强劲的生命力。
高津滔的画,注重个人灵性,既不拘泥于古人,也不因袭今人;既有着大马金刀、大气磅礴、激情满怀的艺术张力,又透着灵感迭出、信笔点染、天趣妙成的挥洒;既追求风格质朴、厚重,有着浓郁的情感,又追求内涵的深厚、丰美,并富有着浪漫的想象,强调形态与意境的有机统一,为接受者提供了广阔的思维和想象空间,让人感觉他的想象力在自由驰骋,他的画在自由飞翔,每一幅画作在创作过程中,都进入了以心思物、以心用色、以心作画的自由境界。更加稀奇的是,他用咖啡、普洱茶为原料作画,不仅实现了由矿物质向植物的机理突破,还在着色和运笔上达到了更灵动更飘逸的效果,每每给人以“鬼斧神工”、“匪夷所思”的奇妙。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他的书画结合、文画结合,既是书又是画,既是画又是文。一幅画、一段文字,皆富有哲理性,亦幽亦庄,诙谐而真实,让人在审美享受的同时,得到理性的启示和精神的升华。
比如,《不捅就是一堵墙捅破原来纸一张》、《宁可不说话也不违心说假话》、《出污泥而不染睡觉也香甜》,色彩鲜活灵透,极富生命感;
比如,《忽悠:远看忽忽悠悠,近看飘飘摇摇,又像葫芦又像瓢,走近一看,原来是两个和尚在洗澡》、《梦:“有梦想就有了希望!”再看像一个小孩背着风筝,神采飞扬地去放飞梦想》、《休息:休息是为了走更远的路》、《乐乐:爱的春天不会有天黑》,弥漫着一种灵气,即使不看画作光看名字,就给人以永不消逝的激情,永不迟钝的直觉。
尤其妙不可言的是其代表作《笑容》,在创作上精心构思,独辟蹊径,巧妙的将“笑容”二字写成面带微笑的一对男女形象,并以浅淡的脸蛋底色作衬托,使“笑容”二字真正成了人的微笑。且“笑”字顶天立地,彰显男性本色,“容”字优雅从容,体现女性柔美。“容字的宝盖头被勾勒成脑门,“火”的两个点被写成一对眼睛,“人”字被写成鼻梁,“口”字被画成嘴巴,并且以落笔的粗细体现出上下嘴唇的厚薄。就这样,“笑容”二字成了富有灵性的人的形象,一笔一划都带着笑容:眉宇间展露笑颜,鼻梁上挂满笑意,嘴角上充满笑容,连额头加上的红点,都像个美人痣,更是笑的自然、笑得从容。这篇作品,堪称书法创新之代表,形象逼真,惟妙惟肖,与其说是书法,毋宁说是漫画。廖静文先生赞誉它是“留世精品”,是“传播世界的作品”。已被紫光图国礼中心开发成了礼品,进入了千万百姓家,这在书法史上必将留下可圈可点的痕迹。
来源:墨杨不是柏杨